教学科研1

  • 百年华诞逐梦来,万里征程再续章。为营造良好的学术文化氛围,拓展学术研究视野,提升科学研究水平,进一步扩大学校学术声誉和社会影响力,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河南师范大学科技处联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共同举办百年校庆之“材料牛·New Materials”名家讲坛系列活动。讲坛围绕材料学科前沿发展、科研创新质量提升、人才培养范式变革等主题,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探讨新思想和新方法,不断提升科研原始创新能力和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攻关能力,为高水平科技创新和高质量人才培养提供重要支撑,献礼百年校庆。
    2022-12-07
  • 报告人:上海体育学院 曹振波教授报告名称:身体活动与健康促进:从研究到指南报告时间:2022年12月10日 8:00报告地点:腾讯会议
    2022-12-07
  • 12月7日上午,应环境学院邀请,中南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重金属污染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林璋教授为我校师生作题为“重金属危废资源化处置的探索之路”的线上报告。学院相关学科学术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研究生等100余人通过线上方式参加了本期学术报告。报告由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曹治国主持。林璋从含铬纳米渣制约氯酸盐行业的瓶颈问题出发,讲解了如何通过晶体调控、生长,实现重金属的深度分离和资源化。同时从环境地球化学-转型思索助力生命起源研究出发,讲述了课题组在探索普适、通用解决环境危险废弃物资源化问题的相关工作。报告中,林教授和大家倾心分享了她十几年来的科研心路历程,让广大师生受益匪浅,指出科研工作要始终处于忧虑之中,同时要把忧虑变为不断奋斗的动力。报告会结束后,林璋与参会师生就重金属危废资源化研究等相关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与交流。(环境学院 张 鑫 武大鹏)
    2022-12-07
  • 为做好202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工作,做到提前谋划、扎实推进、努力提高项目申报数量和质量,12月6日下午,外国语学院202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推进会在线召开。学院领导及符合申报条件的50余名教师参会。会议由副院长王清杰主持。会上,王清杰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重要性及意义、项目论证时间节点、任务指标分配和分组辅导做了介绍,并宣读了修订后的《外国语学院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管理办法》。院长刘国兵教授对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做了强调。他指出,申报国家社科基金等高级别项目是高校教师转变身份、自我提升的有效途径和强有力抓手,是证明学术实力的重要途径和展示科研水平的靓丽名片,更是通过职称评审的金钥匙。他要求参会教师尽早着手,反复论证,以项目孵化论文,以论文支撑更高级别的项目,抓住科研的黄金期,使学术生涯不留遗憾。院党委书记赵成福从讲政治的高度对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重要意义做了进一步阐释,号召与会教师向成功立项的同行、兄弟院校学习,保持好的态势、拿出强的气势、创造新的优势。会上,学院邀请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两度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主持人姜士昌教授做了辅导报告。他结合自身经验,就
    2022-12-07
  • 12月6日下午,应生命科学学院邀请,北京林业大学林金星教授做客“生命科学前沿系列论坛”,为我校师生作题为“科研项目申请的注意事项”的线上学术报告。报告由学院院长余国营主持。林金星从撰写科研项目的重要性入手,讲述了科研项目的类别、评审过程及注意事项。并以反例为切入点,系统分析了项目申请书撰写过程中立项依据、研究内容、研究基础、及创新选择中的常见错误,用生动有趣的实例讲解了申报科研项目时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及规避对策。报告结束后,林金星就项目申请书格式、中英文文献引用技巧、科研项目管理等话题与参会师生展开了深入的讨论与交流。本次报告内容实用,观点新颖,使广大师生受益匪浅。(生命科学学院 王 莹)专家介绍:林金星,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2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同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013-2021年任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现担任北京植物学会理事长、中国电子显微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植物学会常务理事。兼任《中国科学》编委、《电子显微学报》副主编、《BMC Plant Biology》副主编、《Plant Signaling Behavior》副主编、《F
    2022-12-07
  • 12月6日晚,旅游学院行知大讲堂·太行之声第十二期学术沙龙在腾讯会议上举行。本次沙龙活动由酒店管理系主任王晶老师主持,李伟副教授以《旅游数据调研过程的困惑与思考》为主题开讲。院长刘英基、副院长陶玉霞以及部分师生8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王晶对李伟的学术背景、学术成果及学术影响进行了简单介绍。李伟以“你对现有二手数据有信心吗”“你对自己调研的数据有把握吗”两个问题为开场白,从“数据到智慧”“旅游统计数据来源与困惑”“问卷调研的有效性和样本代表性”三个方面重点探讨了上述两个问题,并与参会人员分享了近年来在旅游数据调研中的思考和感悟。陶玉霞、陶舒婷、安传艳等就“旅游卫星账户”“从数据到信息、再到知识和智慧的提炼”“质性研究论文中容易出现的数据误区”等问题与李伟进行了深入交流。王晶对此次学术沙龙进行总结发言,认为李伟的讲座切中研究要义,充分体现了他全身心地投入研究,做真学问的精神,既对全院师生的科学研究具有启发意义,同时也引导大家进行研究反思,“小问题、大意义,不追求研究技术和统计技术的先进性,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科学问题”。(旅游学院 牛明铎 高一冰)
    2022-12-07
  • 12月6日,应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无机化学家张洪杰教授做客我校百年校庆之“材料牛·New Materials”名家讲坛,作题为“稀土发光及生物材料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的线上学术报告,校党委常委、纪委书记王玉良,相关专业教师和学生200余人参加了此次报告。报告会由学院院长高书燕教授主持。报告会上,王玉良书记首先代表学校对张院士表示热烈欢迎,同时向张院士长期以来对师大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张洪杰院士围绕稀土材料的结构与功能关系,针对影响学科发展的关键科学问题及重大战略需求,创新性地开拓出系列稀土新材料—新型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晶、余辉寿命可控稀土交流LED发光材料、稀土生物技术材料等,并成功应用于肿瘤成像与诊疗、汽车、照明、航天航空和国防军工等领域,为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安全作出巨大贡献。报告结束后,张洪杰院士与参会师生就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诊疗剂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地讨论和交流,同时还对我院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工程教育认证等方面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本次报告是我院举办的“材料牛∙New Materials”名家讲坛系列第一讲,今后学院将围绕材料学科前
    2022-12-07
  • 报告人:北京大学周小计教授报告题目:利用布洛赫振荡对二维力高精度量子测量报告时间:2022年12月9日09:00报告地点:腾讯会议203112655报告人简介: 周小计,北京大学电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1 年获北京大学博士学位,2003年任副教授,2006 年在英国帝国理工大学做访问学者。2010 年任北大教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创新人才”。 周小计长期从事光和原子相互作用下超冷原子的相干操控、量子模拟和量子精密测量以及激光光谱的研究,在 PRL 等刊物上发表 SCI 论文 90 余篇。现任中国物理学会原子分子委员会委员、量子光学委员会委员、LIBS 专委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负责人,基金委重点项目负责人,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冷原子首期实验科学项目负责人。
    2022-12-07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