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1

  • 4月27日晚,应社会事业学院邀请,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余成普教授在文昌楼221室作了题为“田野调查:从进入到退出”的线上学术讲座。学院相关专业课教师、部分研究生和本科生共同聆听本次讲座。讲座由学院副院长海龙主持。余成普从田野调查的质性研究的逻辑切入,提出田野调查何时进入、何时退出等相关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他通过自身开展田野调查的经历,指出田野调查应当融入村民生产生活中,与村民同作息、同劳动。余成普深入说明了田野调查的基本要求,针对田野调查资料收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他认为应当循序渐进、不急不躁,建议学生“走出去、学会听、多交谈、细观察、多记录”。余成普强调田野调查中最为重要的是参与,田野的进入需要提前,退出需要延后。讲座结束后,余成普和在座师生进行互动交流,并对相关问题做出了专业解答,现场气氛热烈,师生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社会事业学院 何守晨/文 李澜怡/图)
    2022-04-28
  • 4月28日下午,应物理学院邀请,四川大学原子核科学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胡智民教授为物理学院师生作线上学术报告。学术报告会在物理南楼115报告厅举行,物理学院相关师生参加了报告会。胡智民作了题为“面向核科学与技术的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进展”的学术报告。他在报告中介绍了核科学技术与原子分子物理,其中包括聚变等离子体中的原子与分子物理、辐射物理与医学物理中的原子与分子物理,并介绍了其课题组的几个研究进展,包括电子-离子碰撞过程中的相对论效应研究以及带电粒子与原子分子碰撞研究,提出将向研究大分子发展。报告会后,胡智民就是否在重离子治癌研究中碳离子效果更好等等一些问题进行解答。专家简介:胡智民,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2年在日本东京电气通信大学获博士学位,2013-2015年在德国海德堡大学任博士后研究助理。曾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从事研究工作,任副研究员、实施课题组组长。2021年1月人才引进到四川大学原子核科学技术研究所工作,负责原子分子碰撞及光谱学研究组,在四川大学串列加速器上主持建立了基于冷靶反冲离子动量谱仪的原子分子碰撞研究平台。目前主要从事基于加速器的原子
    2022-04-28
  • 4月27日下午,华中科技大学徐明华教授应邀为文学院师生作题为“SSCI及SCI论文选题、写作与投稿”的线上讲座。学院师生在崇文楼二楼会议室通过腾讯会议参与线上学习。讲座由学院副院长屈会超主持。徐明华从SSCI论文的选题、写作和投稿三个方面对师生进行了指导。她指出,SSCI论文的选题要体现科学性、理论性、现实性、创新性和前沿性。SSCI论文写作具有较为规范和严格的格式,需要按照论文的基本模式逐项推进写作,写作过程中涉及的文献综述部分、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与中文论文具有一定的区分,尤其需要重视按照规范格式推进研究。在论文的投稿阶段,要客观评价自己论文的水平,综合衡量、选择投稿期刊,投稿时要严格遵循期刊的相关要求。在此基础上,徐明华通过具体的案例就研究过程进行了指导,并总结了SSCI论文发表中要注意的问题。屈会超对徐明华的分享表示感谢。他表示,徐明华教授通过完整的论文写作过程,并结合具体案例详细介绍了SSCI及SCI论文选题、写作与投稿的过程,为师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可能性,学院师生要勇于挑战自我,努力在新的研究方式和论文写作上开辟新天地。专家简介:徐明华,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教
    2022-04-28
  • 2022年4月28日上午,商学院在商学院二楼会议室举办学术沙龙活动。本次活动邀请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刘瑞明担任论证专家,对商学院杨玉珍教授团队的工作论文进行科学论证与指导。学术沙龙由海本禄教授主持,商学院骨干教师和部分研究生参加了本次活动。杨玉珍首先对刘瑞明教授进行了介绍,强调了学术沙龙活动对进一步提升商学院科研水平的重要作用。她就团队工作论文的情况进行了简要的汇报。刘瑞明教授就论文各部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指导,并提出了非常具体的建设性修改意见和建议。任太增教授、胡国恒教授在线进行了点评,线下参会的各位老师也都积极发表了各自的建议和看法。杨玉珍在总结中指出,本次学术沙龙为工作论文的进一步打磨与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举办学术沙龙活动,为广大教师和研究生搭建了学术交流平台,未来学院将定期举办这项活动,期待更多青年博士和教师积极参与,交流科研进展,推动学院科研水平再上新台阶。(商学院海本禄/文 赵 潘/图)
    2022-04-28
  • 报告人:广州大学吕来教授报告名称:双反应中心驱动污染物利用的低能耗水处理技术原理报告时间:2022年4月29日15:00报告地点:综合实训楼1511 腾讯会议338719630密码1234报告人简介 吕来,博士,教授,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广东省青年珠江学者,广州市高层次人才优秀专家。现任职于广州大学大湾区环境研究院,兼任广东省青年科学家协会理事和FESE、CCL等期刊青年编委等学术职务。主要研究方向为多相催化水处理技术原理与应用。近年主要针对废水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和新兴污染物的处理高能耗低效率瓶颈,通过在催化剂表面构建双反应中心驱动污染物有效利用,形成科学解决策略。发表论文50余篇,授权专利18项,曾获广东省环境科学学会生态环境青年科技奖金奖和国际水协首创水星奖等。
    2022-04-28
  • 报告人:华南师范大学 兰亚乾教授报告名称:晶态材料人工光合作用催化剂报告时间:2022年4月30日9:00报告地点:综合实训楼1511 腾讯会议641776370密码1234报告人简介兰亚乾,华南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2009年获东北师范大学物理化学博士学位,2010-2012年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博士后,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AIST)关西中心外国人特别研究员。独立工作后获第四批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江苏省“双创团队”领军人才、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等。曾获中国光化学-泊菲莱优秀青年科学家奖、吉林省自然科学奖等奖励。现担任中国化学快报(CCL)副主编,Natl.Sci.Rev.学科编辑组成员,Inorganic Chemistry、EnergyChem、Scientific Reports、《结构化学》等期刊编委和顾问编委。主要从事配位化学研究,致力于晶态材料在能源领域的应用探索。近五年来以通讯作者在Nat. Commun.,J.
    2022-04-28
  • 报告人:同济大学 王志伟 教授报告名称:强化难降解有机物去除的膜法污水处理理论与技术研究报告时间:2022年4月30日14:30报告地点:综合实训楼1511 腾讯会议293962841密码1234报告人简介 王志伟,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主要从事污水处理与资源化研究工作,近年来主持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深入开展了膜法污水处理与资源化理论探索、技术创新与工程应用,构建了膜法污水处理与资源化能源化的方法、材料、反应器及工艺技术。所研发技术在多座污水处理工程中获得成功应用,在Science Advances,Environmental Science Technology,Water Research等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论文在Web of Science引用8500余次,google scholar引用12400余次(H-index 62),入选Elsevier环境科学领域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以第一完成人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获授权国家/国际发明专利40余件。担任国际
    2022-04-28
  • 4月27日上午,应化学化工学院邀请,华南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李雪辉来我校讲学。学术报告会在化学北楼N102报告厅举行,学院领导、青年教师、研究生参加本次会议。报告会由学院老师王健吉主持。李雪辉作了题为“基于离子液体的生物质过程强化与耦合”的线上学术报告。木质素作为自然界中最庞大的芳香族可再生资源,利用其生产小分子或功能化芳香族化学品对于减轻石油能源的依赖,以及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的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目前木质素在催化转化过程中存在转化效率低、产物选择性差等关键性问题,他采用金属基离子液体用于催化木质素高效解聚生成肉桂酸甲酯和马来酸二乙酯等高附加值的平台化学品。李雪辉介绍了基于离子液体的新型木质素解聚微乳液体系的构建过程和相关研究进展,以及各项研究工作的思路和方法,并提出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报告会结束后,李雪辉与学院就木质素微乳液的构建和离子液体的应用等相关问题展开深入的讨论与交流。(化学化工学院 李立霞)
    2022-04-28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