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1

  • 5月16日下午,应我校化学化工学院邀请,博士生导师,现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化学专委会委员,中国感光学会光催化专委会委员,吉林大学谢腾峰教授在化学北楼N102报告厅作了题为《光催化体系中光生电荷定向转移行为的解析与界面调控》的学术报告。学院有关学科带头人、青年教师、研究生及本科生近100人聆听了本次报告。报告会由学院副院长李苞主持。谢腾峰首先介绍了光催化的基本原理,解析光生电荷定向转移行为的方法,随后从构筑高效的光催化材料出发,从光生电荷界面定向转移的驱动力及阻力调控、证实光生电荷转移的Z-型光催化体系以及光生电荷界面复合的方式,设计合成一系列光催化材料,利用表面光电压谱仪、场扫描技术、光声技术以及开尔文探针技术等解析界面光生电荷定向转移或复合行为。最后,他介绍了以材料光催化氧化和还原性能来验证光生电荷定向转移的驱动力和方向。报告会结束后,谢腾峰和与会师生就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专家简介:谢腾峰,男,博士,吉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光生电荷行为解析,能源与环境光催化以及太阳能电池。1991-2001年吉林大学化学学院获理学博士,2001-2006年,分别在日本和加拿大从事博士
    2021-05-18
  • 报 告 人:华中师范大学 肖文精 教授报告名称:Visible Light Induced Controlled Radical Reactions and Beyond报告时间:5月22日 15:00报告地点:化学北楼N102报告厅(会议室)报告人简介: 肖文精,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兴趣是设计并发展新试剂、新催化体系和新反应,包括可见光驱动的光氧化还原催化的可控自由基反应(包括激发态反应)、叶立德化学、手性配体和催化剂设计合成。在包括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Nat. Commun.、Chem、Chem. Rev.、Acc. Chem. Res.在内的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他引15000多次,H-index 63。目前担任《化学学报》、《有机化学》、《高等学校化学学报》、ChemPhotoChem、Eur. J. Org. Chem.、Chin. J. Chem.等杂志的国际顾问、编委;是中国化学会理事和高级会员、有机化学学科委员会委员、光化学专业委员会会员;于2014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2021-05-18
  • 报 告 人:复旦大学 侯军利 教授报告名称:通道蛋白的化学仿生及功能应用报告时间:2021年05月21日 10:00报告地点:化学北楼N102会议室报告人简介: 侯军利,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1年在湖北大学获得学士学位,2006年在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在美国Scripps研究所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2008年10月进入复旦大学工作。长期从事物理有机化学的研究工作,曾获中科院院长特别奖、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2017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研究领域为物理有机化学、超分子化学,主要包括:通道蛋白的结构模拟,人工跨膜输送体系的构建等。
    2021-05-18
  • 5月14日下午,应我校化学化工学院邀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朱守非教授在化学北楼N102报告厅作了题为“催化氢转移反应”的学术报告。学院相关学科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聆听了本次报告。报告会由化学化工学院院长江智勇主持。朱守非围绕氢转移反应,介绍了“手性质子梭”概念,并实现了多种挑战性不对称质子转移反应。他发现催化卡宾对B-H键插入新反应,将卡宾化学和有机硼化学关联起来;同时,还发现了多种金属负氢配合物催化剂,实现了氢化、硅氢化等负氢转移反应。报告会结束后,朱守非与到场师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在座成员积极发言、热烈讨论。专家简介:朱守非,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教授。2000年和2005年在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分别获得理学学士和理学博士学位;2012‒2013年在日本东京大学做博士后;2005年至今在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工作,2013年晋升为教授。迄今发表研究论文100余篇,编写著作章节2篇;获授权中国专利5项。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2019年,第三完成人),Asian Rising Stars Lectureship Award(2019年),中
    2021-05-18
  • 5月17日,应商学院邀请,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会评专家黄鲁成教授在商学院二楼会议室为师生做了一场题为“国家竞争项目申报与评审”的学术报告。商学院骨干教师和研究生60余人聆听了报告,报告由学院院长杨玉珍主持。黄鲁成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通过对比国家社科基金与自科基金项目申报内容和侧重点的不同,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选题背景、基本思路、框架设计和研究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他指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重点支持涉及国家重大发展问题、创新基础理论研究和新兴跨学科、交叉学科的研究;项目的选题和设计要具有前瞻性,要面向国家现实需要,紧扣社会现实,观点要具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价值判断。此外,黄鲁成特别强调了申报书撰写过程中的文献梳理与述评、重点期刊、重点作者与重点文献的选择,研究方法与手段、技术路线图、重点难点及创新之处等关键点。报告会后,黄鲁成与学院教师就国家级科研项目申报进行了互动交流。通过此次报告会,与会教师开阔了科研视野,了解了申报高层次科研项目的基本思路,对提升学院国家社科基金申报质量和科研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商学院 赵 潘)
    2021-05-18
  • 5月14日,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院长、教授符平应社会事业学院邀请,在文昌楼219室作了题为《脱贫攻坚的治理创新》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学院副院长孟利艳主持。学院相关专业教师代表及百余名本科生参加本次讲座。讲座中,符平以脱贫成果为切入点,指出我国在脱贫攻坚上仍需理论创新。对此,他结合自己在脱贫中的亲身经历,提出引领型融合治理的脱贫攻坚治理模式,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和阐述。符平指出,要构建党和政府主导、市场和社会协同参与的关系秩序,多重组织动员是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减贫效能的重要充分条件。针对脱贫中的产业发展,他强调,实施恰切而精准的引领型融合治理十分重要。讲座结束后,符平与在场师生积极交流互动,并就相关问题进行专业解答,现场气氛热烈,与会师生纷纷表示受益匪浅。(社会事业学院 张盼盼)
    2021-05-18
  • 5月16日,应社会事业学院邀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主持人、复旦大学文科处处长、博士生导师顾东辉莅临我校作题为“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基本规范与主要建议”的学术讲座,讲座由社会事业学院张长伟主持,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代表、全体研究生共同聆听本次讲座。讲座中,顾东辉以当前多数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状况开篇,分别从论文议题、MSW学位论文的调研情况、MSW学位论文类型分布、MSW论文的类型与主题、关于MSW学位类型、结构和规范的建议等方面,对MSW专业的毕业论文相关内容展开详细解读。他结合自身的调研经历,指出在论文结构中,研究报告和项目总结是论文选题中的重中之重,并有针对性地介绍了其中的研究方法以及研究发现。此外,他重点强调了实证主义,鼓励学生在论文选题与写作中深入田野,充分发挥调研的意义与写作。讲座结束后,学生纷纷表示,此次讲座让自己对学位论文规范有了进一步了解,有助于更好地开题与论文写作,受益匪浅。(社会事业学院 付靖惠)
    2021-05-18
  • 报 告 人:武汉大学 王倜 研究员报告题目:杂化钙钛矿的超快光学成像及光谱研究报告时间:2021年5月22日 15:40报告地点:物理南楼511报告人简介: 王倜,博士,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3年于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取得理学博士学位,2013年至2018年先后在University of Kansas和Purdue University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8年加入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期间一直从事超快激光光谱学方面的研究,利用超快激光技术研究二维材料、有机材料和新型太阳能半导体材料中载流子的超快动力学,以及其在空间上纳米尺度和时间上飞秒级别的输运、转移与分离行为。近年来在Sci. Adv.、J. Am. Chem. Soc.、Science、Adv. Mater.等相关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40余篇,Google Scholar总引用1200余次。
    2021-05-18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