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简介
陶玉霞,河南浚县人,教授,河南师范大学校学术委员,河南省文化产业专家,华南理工大学文旅融合发展研究基地特约研究员,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成员。主要从事旅游学基础理论与乡村旅游教学与研究工作。出版《乡村旅游理论建构与理性批判》等学术专著3部,在《旅游学刊》、《人文地理》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文化和旅游部规划项目(13TAAG015)、河南省哲社规划项目(2021BJJ054)等课题20余项,获得河南省教育厅优秀社科研究成果特等奖等奖励10余项。
二、教育经历
1.2011.09-2012.06 北京大学 旅游管理教育部青年骨干教师访问学者
2.2000.09-2003.07 河南师范大学 历史文献学 历史文献学硕士
3.1993.09-1997.07 河南师范大学 汉语言文学 文学学士
三、主持科研项目:
1.文化和旅游部2013年度规划项目(13TAAG015):乡村旅游理论体系建构研究,2013-2015(主持完成)
2.文化和旅游部2025年度文化和旅游宏观决策课题(2025HGJCG06):乡村旅游内生性发展的内涵与实现路径研究,2025(主持在研)
3.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8BJJ034):发生学视角下的旅游对话结构机制研究,2018-2019(主持完成)
4.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21BJJ054):河南乡村旅游内生价值体系建构研究,2021-2025(主持完成)
5.2023年河南兴文化工程文化研究专项项目(2023XWH146):河南浚县文旅融合发展战略与路径研究,2023-2025(主持在研)
6.河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21-ZDJH-0160):乡村振兴视角下乡村游居价值体系构建研究,2021-2023(主持完成)
7.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科研课题(2024HNFY-LX129):河南浚县非遗空间的主客共创研究,2024-2026(主持在研)
四、发表学术论文:
1.旅游:穿越时空的心灵对话[J].旅游学刊,2018,33(08):118-132.
2.乡村旅游需求机制与诉求异化实证研究[J].旅游学刊,2015,30(07):37-48.
3.中国旅游高等教育专业发展思路探讨[J].旅游学刊,2008(1)[J].旅游学刊,2008,23(01):8-9.
4.乡村旅游根性意涵的社会调试与价值重建研究[J].人文地理,2015,30(05):117-125.(权威期刊/CSSCI)
5.旅游的时空穿越结构机制研究[J].旅游导刊,2020,4(01):12-29.
6.传统乡村根性意象旅游感知的实证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17,44(04):69-73.
7.乡村游憩发展中文化传承功能的实现途径[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12,39(06):94-98.
8.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建设[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10,37(04):85-89.
9.旅游的空间公平问题与乡村旅游的三级概念[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9,36(02):120-123.
10.乡村游客文化取向与乡村重构[J].浙江农业学报,2014,26(03):30-36.
11.论乡村旅游的消费导向与乡村性塑造的基础[J].资源与产业,2010,12(04):113-118.
12.中国当代乡村旅游根性诉求及其表达的异化[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14,15(06):54-59.
13.乡村旅游的概念体系构建[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9,8(03):119-123.
14.论乡村旅游形象的结构生成及其历时性建构[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5,37(05):64-72.
15.乡村旅游内涵结构分析与概念体系构建[J].农业科学研究,2014,35(3):21-25.
16.中国乡村旅游发展三维系统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8,12(01):68-73.
17.旅游本质辨析与学科体系构建再思考[J].旅游论坛,2014,7(01):17-21.
18.乡村旅游资源的属性特征及其开发路径拓展研究[J].农业科学研究,2017,38(03):80-84.
19.论旅游地品牌的主题强化与形象构建[J].资源与产业,2009,11(04):64-67.
20.乡村旅游理论体系树模型建构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5,9(01):16-20+86.
五、出版专著与教材:
1.乡村旅游理论建构与理性批判[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6.03.(ISBN:978-7-5032-5548-9;独著,31.6万字)
2.乡村旅游发展导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25.03.(ISBN:978-7-5218-6714-5;第一作者,36万字)
3.乡村旅游建构与发展研究[M].经济日报出版社,2010.01.(ISBN:978-7-80257-102-0;主编,30万字)
六、荣誉及奖励:
1.《乡村旅游需求机制与诉求异化实证研究》获年河南省教育厅优秀研究成果奖特等奖,2015.10(2015-C-T016)
2.《旅游:穿越时空的心灵对话》获年河南省教育厅优秀研究成果奖二等奖,2019.04(2018-C-2015)
3.《乡村旅游理论建构与理性批判》获年河南省教育厅优秀研究成果奖三等奖,2017.04(2016-C-3060)
4.《河南乡村游居文创田园综合体建设研究》获2023年度河南省社科联优秀成果奖一等奖。(SKL-2022-2723)
5.《河南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研究》获2022年度河南省社科联优秀成果奖一等奖(SKL-2021-3013)
6.《乡村振兴视域中乡村游居环境制约因变机制研究》获2021年度河南省社科联优秀成果奖一等奖(SKL-2020-2563)
7.《新时代乡村游居典型意象元素体系构建研究》获2019年度河南省社科联优秀成果奖一等奖。(SKL-2018-3951)
8.《旅游高等教育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研究》获2010年度河南省社科联优秀成果奖一等奖(SKL-2009-1935)
9.《乡村旅游开发的新模式与终极目的回归》获2008年度河南省社科联优秀成果奖一等奖(SKL-2007-2022)
10.《乡村游憩发展中文化传承功能的实现途径》,获2012年度北京大学访问学者优秀科研成果奖。(BF201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