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万同

发布时间:2023-09-13    浏览次数:39746



一、个人简介

王万同,河南信阳人,副教授,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博士,生态学博士后,硕士生导师,河南省地理学会理事,河南省自然资源学会理事,中国地理学会会员。主要从事生态遥感监测及应用、生态系统碳汇和生态资产评估、乡村旅游规划等研究。在PNAS、SR、GCB、《地理研究》《地理科学》《资源科学》等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2篇高被引SCI论文他引1300余次。出版学术专著1部。主持国家、省部级课题4项。获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2项。

二、教育经历

1.2008-2011,河南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联合培养,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博士

2.2004-2007,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现地理科学与工程学部),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硕士

3.1994-1998,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现地理科学与工程学部),经济地理与城乡区域规划专业,学士

三、科研项目

1. 2022-202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蒙古高原典型区草地畜牧业系统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评估及优化调控。参与

2.2021-2023,广东省重点研究计划项目课题任务,粤北生态屏障森林生态系统固碳服务价值空间格局及动态变化研究。主持

3.2019,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项目,农业源涉气污染物排放量普查及华南区农业源污染物入水体负荷核算。参与

4.2017-2018,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中原经济区生态资产评估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主持

5.2016-2018,中科院战略先导碳专项课题,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全组分碳库及其格局研究。主持

6. 2017-2019,国家973计划第一课题子课题,植被及其与各个圈层碳循环的相互作用。主持

7.2017-202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林冠模拟N沉降和降雨对森林土壤CO2\CH4\N2O通量的影响。参与

8.2018-2020,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华南地区水热环境被动微波探测模型研究。参与

四、学术论文

1.王万同,兰嘉琦,方小娅,等. 1982—2020年蒙古高原中蒙典型脆弱区草地净初级生产力时空格局和演变机理及其国别差异 [J]. 地理科学, 2025, 45 (03): 686-698. (CSSCI)

2.王万同,周苗苗,兰嘉琦,等.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河南省南太行山区旅游生态效率时空演变与影响因素研究 [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24, 43 (03): 143-150. (CSSCI)

3.王万同,孙汀,王金霞,等.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年际动态监测——以中原城市群为例 [J]. 地理科学, 2019, 39 (04): 680-687. (CSSCI)

4.王万同,王卷乐,杜佳. 基于ETM+与MODIS数据融合的伊洛河流域地表蒸散估算 [J]. 地理研究, 2013, 32 (05): 817-827. (CSSCI)

5.王万同,钱乐祥. 基于MODIS数据的伊洛河流域地表蒸散空间和年内变化特征 [J]. 资源科学, 2012, 34 (08): 1582-1590. (CSSCI)

6.Chen SP,Wang WT(共同第一),Xu WT,et al.Plant diversity enhances productivity and soil carbon storage. PNAS, 2018, 115(16):4027-4032. (高被引论文,他引536)

7.Tang XL, Zhao X, Bai YF, Tang ZY, Wang WT, et al.Carbon pools in China's terrestrial ecosystems: New estimates based on an intensive field survey. PNAS, 2018,115(16):4021-4026. (高被引论文,他引776)

8.Wang WT, Wang JX, Liu XZ,et al. Decadal drought deaccelerated the increasing trend of annual net primary production in tropical or subtropical forests in southern China. Scientific Reports, 2016, 6:28640.

9.Yan JH, Wang WT, Zhou CY, et al.Responses of water yield and dissolved inorganic carbon export to forest recovery in the Houzhai karst basin, southwest China. Hydrological Processes, 2014, 28(4):2082-2090.

10. Zhou GY, Houlton BZ, Wang WT, et al.Substantial reorganization of China's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forests: based on the permanent plots.GLOBAL CHANGE BIOLOGY, 2014, 1(20):240-250.

五、出版专著与教材

1.王万同等.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动态及机制[M].科学出版社,2018.

2.周国逸等.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碳贮量--生物量方程[M].科学出版社,2018.

六、荣誉及奖励

1. 2018年河南师范大学优秀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