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学院国家基金项目申报质量,助力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5月22日上午,上海交通大学陈睿山教授应邀以线上会议形式为旅游学院师生以《国家基金选题、写作与评审思考》为题作专题报告,并对学院青年教师的基金申报书进行一对一精细化指导。会议由学院副院长王二红主持,学院教师及研究生参会。
首先,王二红对陈睿山教授百忙中为旅游学院师生作专题报告表示衷心感谢,并向与会师生介绍了陈教授在科研中的取得的丰硕成果和学术造诣。稍后,陈睿山教授结合自身多年科研与评审经验,从“选题凝练、文本撰写、评审视角”三大维度展开系统解析。陈教授指出,基金选题需紧扣国家发展需要,强调“小切口、大纵深”的研究设计。他强调需通过学科交叉寻找创新突破点,同时注重从区域实践中提炼普适性科学问题。针对申报书撰写,陈教授提出“三清晰”原则(科学问题清晰、技术路线清晰、创新点清晰),并逐项剖析立项依据、研究内容等模块的常见误区。他强调,“研究目标忌空洞宏大,需与可行性紧密衔接;技术路线图应体现方法论创新,避免过于冗长的路线图,既要简洁明了,又有具有深度;创新点需提炼理论、方法或应用层面的独特贡献,而非简单叠加热点词汇。” 结合基金评审流程,陈教授归纳了“本子被毙的可能风险点”,如科学问题模糊、前期基础薄弱、研究方案不可行等,并给出针对性解决方案。交流环节,学院多位青年教师汇报基金申报内容,并将科研困惑向陈睿山教授请教,陈教授仔细听取报告,就每份申报书的待完善处给予了充分且具深度的指导,老师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王二红作总结指出,陈教授的指导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价值,为学院教师尤其是青年学者厘清了基金申报的核心要领。未来,学院将持续推进“有组织科研”,通过“专家引智、预评审制、团队互助”三措并举,助力青年教师突破申报瓶颈,推动旅游学科国家级项目提质增量。
专家简介
陈睿山,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2013年于北京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目前担任中国自然资源学会人口自然专委会主任,中国地理学会、中国土地学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国际地理联合会委员、城市气候变化研究网络亚洲中心负责人、上海市决策咨询青年菁英、甘肃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土地科学》青年编委,从事国土空间开发、生态环境治理、人与环境耦合方面的研究。近年来,在《Nature》《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自然资源学报》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 130 余篇。主持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20余项研究,撰写的20余份决策咨询报告获得国家和省部级领导批示采纳。曾参与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IPBES)全球土地退化与恢复评估、转型发展评估等多个报告的撰写工作。
(旅游学院 文/贾蒙蒙 李小妮 图/范梦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