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学术研究  学术交流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张凌云教授应邀来旅游学院讲学

发布时间:2025-06-29    浏览次数:10


为提升学院师生学术素养与科研创新能力,627日下午,应旅游学院邀请,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旅游学刊》执行主编张凌云莅临我院,于综合教研室为师生带来一场题为《旅游学术研究与论文写作》的专题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学院副院长王二红主持,学院30余位师生参会。

讲座伊始,王二红对张凌云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并向与会师生隆重介绍了张教授作为旅游学界权威学者,尤其是在担任《旅游学刊》执行主编期间,对推动中国旅游学术发展所做出的卓越贡献。报告中,张凌云教授首先对当前社会科学研究中存在的过度依赖模型、计算代替思考等现象进行了批判。他指出,许多研究为了发表而发表,缺乏对问题本身的深入探究,导致了“学术产能过剩”的困境。张教授强调,真正的学术研究应回归本源,并分享了学者应具备的六种核心科学品质:第一是将“好奇心”作为研究的第一导师;第二是研究者必须亲自“观察”,用专业的视角发现问题;第三是敢于“怀疑”,用“拿证据来”的精神挑战现有结论;第四则是在条件不允许时,善用“想象”进行思想实验。第五是研究者要时刻保持谦逊,懂得主动吸纳同行或前辈的经验与建议。第六是时刻保持一颗开放的心,随时准备接纳新事物,拥有积极的心态。张教授旁征博引,通过对“民宿”“大众旅游”“国家公园”等概念的追根溯源,生动阐释了理解研究对象底层逻辑的重要性。

在谈及具体的论文写作时,张教授同样分享了诸多宝贵经验。他从论文的构成要素出发,强调了各部分的核心功能。标题范围应恰当,要紧扣主题,避免“大题小做”,并慎用“模式”等词汇。摘要是一篇浓缩的、可独立成篇的“小论文”,其质量直接决定了读者是否会下载和引用全文,作用巨大。关键词是便于同行检索、引用和传播的核心,其选择应从读者检索习惯出发,而不应只是简单拆分标题。 此外,高质量的综述并非读书笔记或流水账,而是对领域内专家已有成果的批判性梳理,其重点应为后续的理论创新奠定基础。在交流环节,与会师生就学术研究中的困惑与张教授进行了深入探讨。大家纷纷表示,张教授的讲座高屋建瓴、发人深省,不仅澄清了许多长期存在的学术误区,更为未来的科研工作指明了方向,受益匪浅。

最后,王二红作总结发言。她表示,非常感谢张教授为学院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学术盛宴,认为其讲解切中肯綮,对于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科研价值观、坚守学术初心具有重要意义。未来,学院将持续举办此类高水平学术活动,营造严谨、求实的学术氛围,助力学院科研水平再上新台阶。


专家简介

张凌云,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特聘教授,《旅游学刊》执行主编,中国旅游研究院学术委员及旅游学术评价研究基地首席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人大复印资料《旅游管理》编委,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数字创新平台——“学术世界”专家委员会委员;华侨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家标准技术评估专家、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10)委员、全国资产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583)委员。研究领域涉及旅游基础理论、旅游经济、旅游管理、旅游标准化、旅游信息化。主要专著和译著有:《旅游学概论》,北京师大出版社;《休闲理论原理与实践》,中国旅游出版社;《旅游景区管理》(第1~6版),旅游教育出版社;《旅游景区概论》,北京师大出版社;《滑雪旅游开发与经营》,南开大学出版社;《生态旅游》(第四版),商务印书馆;《旅游规划理论与实践》,清华大学出版社;《旅游规划》,旅游教育出版社;《旅游政策与公共部门管理》,商务印-馆;《旅游地理学》,商务印书馆;《旅游业与国家公园》,商务印书馆;《旅游标准化新论》,中国旅游出版社;《旅游标准化导论》(第1~2版),旅游教育出版社;《旅游电子商务》,旅游教育出版社;《智慧旅游理论与实践》,旅游教育出版社等30多部,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和CSSCI来源期刊上发表了学术论文60余篇,国外SSCI权威期刊9篇。

(旅游学院 文/贾蒙蒙 黎敬文 图/王浩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