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工作  本科教学

旅游学院 2023 级学生赴关山开展自然地理(地质地貌)实习

发布时间:2025-07-08    浏览次数:13


7 5 日,河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2023 级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学生,在雒海潮、翟洲燕、曹家元等老师的带领下,走进关山国家地质公园,进行自然地理实习,本次实习聚焦南太行地区的地质地貌类型、特点和成因。

实习开始之前,曹家元老师首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了南太行地区的地质特点、地层结构和主要地貌类型,让同学们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实习的第一站是海拔约1050米的溶洞-老龙洞,喀斯特地貌的鬼斧神工令学子屏息。溶蚀作用雕琢的落水洞、钟乳石与地下暗河,成为解读石灰岩水化学作用的天然标本。之后,实习队伍拾级而下,来到逍遥苑景区,观察石灰岩崩塌地貌,在此过程中,同学们发现了很多溶沟和钙华,对石灰岩的溶蚀和沉淀作用有了更直观的理解。

午后,实习队伍来到红石峡景区,观察新构造运动和河流侵蚀地貌。在行进的途中,指导老师帮助同学们辨识出了多种典型岩石及其形成环境:鲕粒灰岩中如同细小鱼卵的同心圆颗粒,竹叶状灰岩内酷似竹叶的扁平砾石,揭示了动荡浅海环境;页岩与泥岩细腻的层状特征,指向静水沉积;坚硬致密的石英砂岩的波痕构造则指示了形成时的滨海环境。在红石峡景区,同学们不仅新构造运动和河流侵蚀的遗迹,也观察到了平行不整合接触面,识别出了沉积岩的层理结构和面理结构。

此次关山之行旨在打通理论实践之桥,野外现场教学,赋予抽象的地质概念以温度与实体。当学生亲手敲下岩样,观测层理倾角,大地不再是沉默的背景板,而成为最生动的教科书。这种沉浸式认知,是构建完整自然地理知识体系的必由之路。

本次实习不仅锤炼了学生的野外观测与地学分析能力,更在关山的褶皱与断崖间,深化了他们对人地关系核心的理解。当年轻的地理人躬身大地,用脚步丈量岩层的年轮,他们阅读的不仅是沉默的石头,更是脚下这颗星球磅礴不息的生命史诗,这将帮助他们在未来城乡规划的蓝图上,落下理性而敬畏的注脚。



旅游学院   曹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