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学术研究  学术交流

“文旅强省·文化繁兴”科普讲座——民俗非遗的“活化”之旅:从科普认知到沉浸体验

发布时间:2025-09-27    浏览次数:12


924上午午,旅游学院非遗工作坊“文旅强省·文化繁兴”科普讲座之民俗非遗的“活化”之旅:从科普认知到沉浸体验在学院二楼大数据与智慧旅游实验室举行。本次讲座由王二红老师主讲,以独特的视角系统阐述了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从知识普及到体验创新的完整转化路径。

讲座伊始,王二红老师深入浅出地解说了题目由来。她着重强调,非遗的传承与发展需紧密跟随国家政策导向,积极参与非遗周等重要活动,借助此类活动让非遗绽放新的光彩。王老师的讲座内容层层递进,首先从民俗非遗保护的现状与挑战切入,指出当前民俗类非遗传承普遍面临的认知断层体验缺失问题。她特别强调,与技艺类非遗不同,民俗非遗更强调群体参与和文化空间的整体性保护。随后,王老师提出认知-理解-体验-创新的四步活化模型,以春节民俗、少数民族节日等为例,详细阐释了每个阶段的具体实施策略。在认知阶段,要通过建立数字博物馆、开发民俗文化App等方式,系统展示民俗非遗的文化内涵;在理解阶段,运用VR技术复原传统节庆场景,让学生沉浸式体验民俗活动的文化语境;在体验阶段,则通过创设民俗文化体验馆,让参与者亲身参与民俗展演;最后在创新阶段,鼓励将民俗元素与现代生活创意结合。王老师还以动漫影像多种案例形式,展示了非遗活化在实际应用中的显著效果。

此次讲座内容丰富,条理清晰,主要从两大核心方面展开。一方面,致力于科普认知,详细阐释民俗非遗的内涵与外延,以及非遗活化的重要意义与本质所在,帮助学生构建起对非遗活化的全面认知框架。另一方面,注重实践指导,通过一系列沉浸式的体验案例,生动展示民俗非遗活化案例的具体操作方法与实施路径。

(旅游学院 文/贾蒙蒙 贾宇飞 图/张甲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