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1

  • 近期,由我校组织开展的国家留学基金委“第十三届国际研究生奖学金信息说明会”及“2022年欧亚非地区相关中外合作奖学金项目宣讲会”活动落下帷幕。活动采用云端方式进行宣讲、咨询,并与国外相关院校机构开展校际交流活动。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刘玉芳出席校际交流活动并代表学校致辞。他指出,本次说明会的举办,进一步增进了师生对公派出国留学项目及政策的了解,为我校与国外高校面对面交流搭建了高质量平台,为我校学生提供了家门口邂逅名校的机会。“十四五”期间,学校将继续深化与海外高水平大学的合作,多方位挖掘与整合校内外国际化资源,不断扩展师生全球视野,进一步做好国际化师资及人才培养工作。宣讲会期间,我校组织相关学院(部)与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英国朴次茅斯大学、德国学术交流中心等7所国外高等院校机构举行视频会议,就双方师生互访交流、联合培养、国际科研合作、中外合作办学、全英文课程授课等领域进行深入交流和讨论,就继续探讨合作领域和方向,进一步开展合作达成共识。通过布设展板、发放宣传资料,在学校公众号、微博发布推文等形式开展宣传活动,在三个校区共组织33场国家公派出国留学政策宣讲及国外高校面对面交流活动,吸引了
    2021-12-24
  • 12月22日,应物理学院邀请,加州州立大学北岭分校物理系助理教授张续应邀为我校师生作题为“First-principles study of excited-states in renewable energy materials”的线上学术报告,物理学院相关师生参加了报告会。张续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了大规模依赖时间的密度泛函理论(TDDFT),它可以从第一性原理预测电子激发。利用这种方法,研究了二维范德华异质结构和有机卤化物铅钙钛矿的电子和光学性质,并讨论基于TDDFT的拉曼光谱的第一性原理模拟。报告会结束后,张续教授与我院师生就基于TDDFT的拉曼光谱的第一性原理模拟展开深入讨论与交流。专家简介:加州州立大学北岭分校物理系助理教授。主要从事二维材料、光伏材料、燃料电池催化等新能源领域的研究。发展了多尺度、大尺度第一原理计算方法,并应用这些方法研究功能材料光激发特性以及材料力学性能。迄今已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Nature, Science, Nature Commun., Science Adv., PNAS, JACS等共发表学术论文99篇。(物理学院 张浩兴孟宋杰)
    2021-12-23
  • 12月22日,应物理学院邀请,吉林大学物理系教授张立军应邀为我校师生作题为“新型光电半导体材料设计”的线上学术报告,物理学院相关师生参加报告会。张立军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了具有一定带隙的半导体材料在光电领域中被广泛应用,例如太阳能电池、光电探测、发光二极管及光催化等。随着超级计算机计算能力的显著增强以及算法的不断发展,人们通过材料模拟,只需花费实验研究所需时间的一小部分,就可以探索巨大数量候选功能材料的特性。这使得功能导向的新材料设计在计算机模拟中得以实现。在这里,主要汇报在新型半导体光电材料的优化设计方面开展的工作。具体内容包括发展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材料设计方法与软件JAMIP及应用其在太阳能光伏材料、透明导体材料、光电探测材料、光催化材料等光电半导体体系开展的新材料设计研究;部分理论设计的材料已得到实验证实并应用于光电器件。报告会结束后,张立军教授与我院师生就新型光电半导体材料设计方面的问题展开深入讨论与交流。专家简介:张立军,男,吉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聚焦半导体光电材料,应用自主研发的材料设计方法与软件JAMIP (http://www.jamip-code
    2021-12-23
  • 12月22日上午,河南师范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推进会在国际教育学院会议室举行。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奥什科什分校国际教育发展中心主任Mr.Justin Manners、电气工程学院院长Mr.Ahmed Omar Nasif、驻华代表处负责人Ms.Coco Zhang、王霜宁,我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国际教育学院相关负责人参加了此次会议,外国语学院教师薛沛文担任翻译。会上,双方详细总结了2021年项目教学及管理的具体实施情况,就2022年相关工作计划展开讨论,对合作开展文化短期交流课程等问题进行了规划,并正式启动了迎接教育部2022年项目评估的筹备工作。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赵扬指出,该合作办学项目基础良好,建议双方继续从教学、科研等方面深入合作,加强沟通交流,合力将项目越做越好。此次项目推进会加深了项目合作双方的交流,合作双方将各司其职、共同协力,为项目的顺利实施、优质发展、打造品牌做出贡献。(国际教育学院 师蕾 张国斌)
    2021-12-23
  • 12月22日,应社会事业学院邀请,河南大学宋永涛副教授于崇智楼503室作了以“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前沿及研究方法”为题的讲座,部分专业师生参加。讲座由我院物流管理系主任郭超主持。宋永涛从“理解科学研究”“选择什么样的问题”“如何开展科学研究”“如何选择研究问题”四个角度解答。他对商科研究、论文写作中产生的造假、剽窃等问题进行了列举与说明,阐释了认识论、价值观、社会价值观的关系和对学术研究的影响作用。随后,他分别从正反两方对选择什么样的研究问题进行了举例说明,指出好的研究问题应该具有科学性、理论性、实践性、重要性、新颖性和坚实的理论基础。最后,在如何选择研究问题方面,宋永涛指出可以在现象驱动型、灵感驱动型、方法驱动型等方向进行思考,并举出多个实例和数据进行讲述解释。讲座结束后,宋永涛和师生进行交流探讨,并对相关问题做出了专业解答,现场气氛热烈,同学们都受益匪浅。(社会事业学院李卓远董思怡)
    2021-12-23
  • 为营造浓郁的学术研究氛围,推动学院科学研究深入发展,文学院推出“卫风论坛”。12月21日下午,“卫风论坛”正式启动并开展首期活动,学院相关负责人及教师代表参加论坛。院长赵黎波在启动仪式中指出,文学院将以“卫风论坛”为抓手,内外兼修,推动学院科研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卫风论坛”致力于探索学院科研氛围营造之道、科研水平提升之道。在具体推进中,“论坛”将以学科组为单位,安排周期性时间展示教师最新的研究成果,研讨、交流相关研究问题,丰富教师研究理念;常年进行教师社科项目论证,常态化推进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帮助推进个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项,邀请专家对个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中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等。她鼓励学院教师积极投身科研,将个人的成长发展与学术研究相结合,促进学院科学研究水平的提升。首期论坛以“项目申报与结项”为主题,社科处相关负责人从科研计划分类、科研项目申报、科研经费管理和间接经费发放、科研项目结项等方面详细讲解科研项目申报与结项的具体要求。参与教师就自己在科研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疑问进行了交流和探讨。“卫风论坛”是在学院前期“卫风讲堂”基础上推出的科研抓手,“卫风讲堂”着眼于对外学术交流,
    2021-12-22
  • 12月20号上午,应我校物理学院邀请,中山大学姚道新教授为我校师生作题为“高能磁激发模式的探索”线上学术报告,报物理学院相关师生参加。姚道新教授在报告中首先介绍了高能磁激发在凝聚态物理和量子信息物理等基础科学前沿应用中的重要进展,介绍了他们课题组在具有团簇结构的二维和一维量子自旋系统中,分别发现高能量磁激发具有三重子(Triplon) 等新型玻色子激发和高能量的双重子(Doublon)、四重子(Quarton) 等与低能量的自旋子激发(Spinon)“共存”。最后讨论新奇的高能磁激发超越了传统的重整化描述及其在高能物理里的重要应用。报告结束后,姚道新教授与我院师生就基于高能磁激发模式的探索­­­在理论和实验方案方面进行了深入讨论与交流。专家简介:姚道新,中山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关联电子体系,包括超导体、量子磁性、拓扑物理、计算物理等。在国际著名物理学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包括Nature Physics、Nature Communications、Physical Review Letters等,另有科学出版社专著1章。担任或曾担任广东省物学会副秘书长,
    2021-12-21
  • 12月19日,应教育学部邀请,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副院长、《电化教育研究》杂志主编、博士生导师郭炯教授通过腾讯会议作题为《从期刊编辑视角看论文写作》的学术报告。学部全体教师,研究生和博士生等二百余人参加。报告由教育学部副部长朱珂主持。郭炯教授首先从学术期刊编辑的视角介绍了学术期刊的职责与关注点,提出学术期刊的职责所在与研究者的职责所在是一致的,学术期刊的责任就是将研究者的研究成果外显化。接着,郭炯教授介绍了《电化教育研究》杂志的选文标准,指出选文的核心是文章要对理论建构和实践指导有价值,并从论文标题、摘要、研究描述三部分通过正反案例介绍了期刊论文的写作要求。报告会后,郭炯教授就有关问题与在线师生进行互动交流,参会师生均表示受益匪浅。(教育学部 张晓阳 张晨雨)
    2021-12-20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