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1

  • 12月19日,应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邀请,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四川大学郭孝东教授来我校讲学。学院相关教师参会,会议由学院院长高书燕主持。郭孝东教授以“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工程化进展”为题,从产业化的角度和大家分享了锂离子电池及关键材料的研究进展,着重阐述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重点研发领域,并指出科学研究要“立足基础、面向工业、服务社会”,坚持基础创新与技术开发并重,多渠道发展。报告会后,郭孝东教授与学院教师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学位点建设等问题进行探讨交流。(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王利媛)
    2021-12-20
  • 应我校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邀请,天津大学谭超教授于12月17日在腾讯会议平台上作了题为《多相流过程参数超声测试方法》的专题学术讲座。学院负责人、师生代表100余人参加讲座。讲座由学院副院长王萌主持。谭超针对油气水多相流过程参数在线无扰动测试问题,讲解了基于超声多种传播模式的多相流参数测试模型、方法与系统。详细总结了报告人在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对多相流含率与流速的测量方法,以及超声过程层析成像技术进行重点介绍,最后对该领域的研究热点进行分析。该分析提升了从事该研究领域的青年教师和研究生的认知,拓宽了以后研究的思维方式与方法。讲座结束后,与会师生就讲座内容和研究热点进行了提问。谭超对与会师生提出的问题均作了详细解答,并鼓励青年教师和研究生赴天津大学进行学术交流。专家简介:谭超,天津大学电气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方向为:过程层析成像技术、两相/多相流在线检测技术、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现为天津市过程成像与检测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多相流测试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仪器仪表学会产品信息工作委员会委员、天津市自动化学会副秘书长、天津市仪
    2021-12-18
  • 12月17日下午,应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邀请,教育部公共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叶先宝教授为学院师生作了题为《风险社会与应急管理》的学术报告,学院部分教师、研究生、本科生参与。报告由学院院长李洪河主持。叶先宝首先系统阐述了风险社会与风险意识的概念及相关表现,强调了风险的普遍性。其次,他说明应急管理的跨学科性、系统性、协调性以及整合性等特点,具有丰富的研究视角。接着,他介绍了应急管理的一般逻辑,如风险管理、应急管理与危机管理的边界、应急管理的时间序列环节等问题。最后,他着重论述了应急管理中“一案三制”即预案、体制、机制和法制的要义,以及这四者间的关系。同时,结合身边的真实案例,他认为应急管理处处可见,与生活息息相关。报告尾声,叶先宝和与会师生进行了互动。李洪河总结指出,叶先宝的报告生动翔实地对突发事件与政府应急管理相关知识进行了讲解,使与会师生对该方面的相关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侯得山 李广宇)
    2021-12-18
  • 12月17日,应社会事业学院邀请,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周飞舟教授在崇智楼503室作了题为“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迈向‘家国一体’的国家与农民关系”的线上学术讲座。讲座由学院副院长海龙主持。周飞舟从脱贫攻坚的主要特征切入,结合历史文献介绍了国家与农民关系的历史维度。随后,他从乡村产业和帮扶举措两部分讲解了脱贫攻坚的解决思路,结合实例和自己的研究成果,周飞舟重点阐述了脱贫攻坚的调研案例。最后,他对“家”与“国”的关系进行深度分析,将“家国一体”与乡村振兴相连结,强调“家国一体”的重要性。讲座结束后,周飞舟与在座师生进行了学术讨论交流,并对相关问题作出专业解答。(社会事业学院张盼盼 汪德学/文胡曦锦/图)
    2021-12-18
  • 为了进一步提升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质量,提高课题申报命中率,积极推动科研工作再上台阶,12月16日上午,商学院召开2022年度国家级项目选题论证会。本次论证会邀请了省内外6位知名专家,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两个分会场同步推进的方式,今年参与项目申报的39位教师现场参加。两个分会场分别由学院院长杨玉珍、副院长海本禄主持。论证会上,各项目负责人逐一介绍选题依据、研究框架及内容、创新点等,线上专家从选题、内容、逻辑、框架等方面给出了具体的修改意见。杨玉珍强调了国家级项目申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希望全体教师积极申报科研项目,力求在国家级项目上取得新突破。会议气氛热烈,交流彻底充分,对国家级项目申报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次会议体现出学院对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工作的高度重视,有利于进一步明确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在选题层面的注意事项和设计层面的着力方向,进一步提升广大教师的科研水平和研究能力。(商学院海本禄/文赵潘/图)
    2021-12-17
  • 12月16日下午,应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邀请,新疆大学地方治理创新中心主任雷霆教授为我校师生作了题为《新疆基层社会治理实践与成效》的学术报告,学院部分教师、研究生、本科生参与。报告由学院院长李洪河主持。雷霆从新疆社会的治理背景出发,强调基层社会治理是推进新疆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是防范社会风险、维护新疆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的需要,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的需要。接着,她介绍了新疆社会治理的典型实践,主要阐述了“访惠聚”活动、网格化+智慧治理的创新治理模式和“民族团结一家亲”等活动。最后,雷霆结合新疆社会治理的多层次社会效应,提出新疆基层社会治理的常态化模式已经成为实现新疆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总目标的基础性动力。报告尾声,雷霆和与会师生进行了互动。李洪河总结指出,雷霆的报告深入浅出,思路清晰,对学院师生深入了解新疆治理现状以及治理经验提供了重要参考。(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李广宇 罗睿睿)
    2021-12-17
  • 12月15日上午,应社会事业学院邀请,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刘少杰教授在崇智楼503室作了题为“元宇宙热潮引发的社会学想象力创新”的线上学术讲座。学院相关教师、部分研究生和本科生共同聆听本次讲座。讲座由学院教授高中建主持。刘少杰以“激荡的元宇宙热潮”为切入点,指出元宇宙被人们追捧,为当下市场提供了新的增长点。他从“元宇宙的心理支持与技术支持”“元宇宙的社会基础和空间状态”“社会学想象力的历史反思与时代创新”三个方面来阐释元宇宙热潮与学科理论发展方向的关系。讲座中,刘少杰着重强调元宇宙四重空间的属性,希望教师和学生能够不局限于实证社会学的学习,要对现象社会学予以足够的重视以适应时代发展。此外,他重提米尔斯社会学想象力的三大认知,期望当今的社会学研究能够坚守该原则。最后,刘少杰鼓励教师和学生直面当代社会空间的深刻转变,超越以工业社会为基础的理性崇拜的传统社会学思维方式。讲座结束后,刘少杰与在座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并就相关问题做出了专业解答。(社会事业学院李卓远)
    2021-12-16
  • 12月15日,应外国语学院邀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外语学科评议组成员、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钟智翔教授在线作了题为“如何成为‘一带一路’所需的高水平、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学术讲座,学院师生300余人参会学习。讲座由学院院长刘国兵主持。报告中,钟智翔指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推进了中国与多个国家在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合作,社会各界对高水平、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剧增。他通过考察分析,总结了“一带一路”建设所需外语人才的四种类型,并梳理了这四种人才类型所需的知识结构,提出加强多语学习、增加知识储备、选择主副攻方向、提升综合素质、注重专业应用性、掌握一门技能的复合型外语人才成才路径。讲座结束后,钟智翔教授在线与师生进行了热情互动,并耐心解答提问。通过此次讲座,学院师生对“一带一路”倡议下的高水平、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路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专家简介:钟智翔教授,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外语学科专家组组长、外语学科首席专家、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外语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非通用语种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委
    2021-12-16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