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1

  • 6月10号下午,应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邀请,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伦理学研究》责任编辑文贤庆为学院师生作题为《从自由意志的规范性到道德责任》的学术报告。学院部分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参加此次讲学。报告由学院副院长陈四海主持。文贤庆以规范性的来源问题为引导,阐述了围绕此问题形成的三个阵营——外在主义者、内在主义者、意志主义者的优缺点。他在科斯嘉的反思性认可和张美璐的混合意志主义方面进行了讲解,并针对相关质疑作出回应。文贤庆对科斯嘉和张美璐的观点进行了总体评析,他认为科斯嘉和张美璐都提供了基于自由意志给出规范性的解释,但都没有为确证道德责任提供解释;科斯嘉是没有成功,张美璐是刻意回避;但她们对确证道德责任的失败和回避表明道德生活具有复杂性。讲座最后,与会师生就报告主题与文贤庆进行了交流。(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刘书晴李广宇)
    2021-06-11
  • 6月10日上午,应学报编辑部邀请,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陈联国研究员来我校讲学。本次报告会由主任刘科主持,学报编辑部有关编辑,以及生命科学学院和水产学院相关师生参加此次报告会。陈联国以“全氟丁烷磺酸的水环境污染、毒理效应、分子机制及危害控制措施”为题,介绍了全氟丁烷磺酸(PFBS)在环境介质中的分布特征及对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可能影响,详细讲解了PFBS在生物体内的代谢规律、毒性效应、跨代遗传与分子机制。他围绕报告内容与参会的师生进行讨论,对高水平文章的产出进行解读。副主任陈留院对报告会进行总结,对陈联国研究员给予学报的支持表示感谢。专家简介:陈联国,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博士生导师,“环境污染与生态风险”学科组PI,中国毒理学会分析毒理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在环境科学、毒理学领域国际主流刊物上发表SCI论文47篇,其中Environmental Science Technology发表10篇。曾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香港科技大学理学院Research Excellence Award。(学报
    2021-06-11
  • 应我校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邀请,南开大学王卫超教授于06月09日下午在物理北楼C-208举行题为“电子关键产业思考”的专题学术讲座。学院师生代表50余人参加讲座。讲座由院长王长清主持。王卫超介绍了引发电子关键产业思考的背景,对高端芯片、智慧农业、能源危机、医疗产业领域的电子产业相关技术进行了深入讲解,并简要讲解了破解现有困局的可行方法。本次讲解提升了同学们对电子关键产业现状和困局的认知,为本专业的青年教师开拓思路,拓宽了以后研究的思维方式与方法。讲座结束后,王卫超介绍了南开大学硕士和博士招生情况和自己课题组生源及优秀毕业生代表。本科生和研究生分别就申请攻读南开大学大学硕士和博士的难度和所需条件方面的问题进行提问。他对与会人员提出的问题作了详细解答,并对母校师生表现出的学术热情表示感谢。(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徐世周)
    2021-06-10
  • 6月8日上午,应我校物理学院邀请,西安交通大学教授任雪光来我校讲学。报告会在物理南楼二楼报告厅举行。物理学院相关专业的师生参加报告会。任雪光以“电子与原子分子及团簇碰撞动力学实验研究”为题,从研究背景,实验装置和近期研究进展三个方面分别展开了详细报告。在研究背景中,任雪光主要对动力学及多体相互作用,电子碰撞,电离辐射,量子三体问题展开概述,通过介绍理论背景知识,说明理论模型的发展离不开实验的支撑、碰撞实验是研究动力学及多体相互作用的基本手段之一。他对比介绍了传统实验装置与最新实验装置,运用新的反应谱仪可以实现4π立体角测量。任雪光对于近期研究的三个关键科学问题,量子多体关联效应及高精度原子分子数据实验测量;原子,分子问题能量转移,电荷转移效应及物理规律;团簇环境效应的物理机制及其化学生物等应用。他分别由微观深入向多维推进再向宏观拓展,最后介绍了课题组的近况以及相关情况。报告结束后,任雪光与现场师生进行了互动,就同学们提出的相关问题给予了耐心细致的解答。专家简介:任雪光教授,2005在清华大学获得理学博士学位,2007年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2005.09-2015.09 先后在法国
    2021-06-09
  • 6月8日,应社会事业学院邀请,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赵延东在文昌楼327室作题为“科学场域中的学术社会资本及其再生产”的学术讲座。学院相关专业教师及学生共300余人聆听本次讲座。讲座由学院副院长孟利艳主持。赵延东以创新、发展与科学社会学的复兴为切入点,简要介绍科学社会学的背景以及科学与社会间的关系。他列举默顿与布迪厄的理论,阐述存在于科学界中的普遍主义和特殊主义之争;基于对资本在科学领域的研究进行深入分析,对学术社会资本有何功效、如何测量以及再生产问题进行讲述。他总结到,学术场域内存在多重权力和资本,对这些权力和资本进行观察,能够进一步了解再生产过程的复杂性;对学术社会资本的研究丰富了科学社会学的作用。讲座结束后,赵延东与在场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就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解答。与会师生纷纷表示受益匪浅。(社会事业学院田怡斐)
    2021-06-09
  • 6月6日下午,应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的邀请,华南师范大学颜海娜教授在“腾讯会议”上为学院师生作了题为《MPA学位论文如何选题——结合个案研究法的分析》的学术报告。学院部分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参与。报告会由学院副院长韩万渠教授主持。颜海娜认为好选题的标准要包含重要性、创新性、可行性与合适性,提出MPA学位论文选题要有意义和价值,还应具备可完成的条件以及符合研究者的兴趣。她以全国优秀MPA学位论文选题的特点为例,讲解了个案研究法在MPA优秀论文中的应用,对MPA学位论文中常见问题进行了讲解,并提出改进方法。报告尾声,颜海娜与在线师生进行了积极有效的互动,就与会人员的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回答。韩万渠总结指出颜海娜的报告内容详细,理论知识扎实,问题讲解细致,对相关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有较好的指导作用。(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李广宇马文韬)
    2021-06-07
  • 6月2日上午,应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的邀请,中山大学原党委副书记李萍教授在“腾讯会议”上为学院师生作了题为《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中的公私及其现代辨析》的学术报告。报告由哲学学科带头人、学报编辑部主任刘科教授主持。学院部分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代表参与本次报告。报告第一环节。李萍阐述了“公”与“私”原生意义的演变过程,强调“公”“私”关系并不是一种对立关系。她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义利”与“公私”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最后,她在辨析“伦理”与“道德”区别与联系的基础上,基于公私德的伦理性与道德性,揭示了中国传统道德中的天道、人道、公私之内在联系性及一体性。在互动环节,针对与会师生的提问,李萍都作出了全面详细的解答。报告第二环节,李萍就学院相关专业教师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活页进行了细致的点评。(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刁惠珂李广宇)
    2021-06-03
  • 6月1日上午,应商学院邀请,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金碚研究员在勤政楼第四会议室为商学院师生作了一场题为“中国新时代的经济学新思维”的学术报告。学院领导班子、骨干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160余人到场聆听学习。报告由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刘玉芳主持。刘玉芳代表师大师生对金碚研究员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简单介绍了师大的发展历程及“十三五”以来我校取得的瞩目成就。学术报告中,金碚以“新时代”和“新思维”为关键词,从经济研究的主体“经济单位”出发,就经济学范式的演进过程进行了深入的讲解,指出中国的改革开放,受西方经济学微观-宏观范式的启发,产生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经济学主流范式把经济主体的工具理性作为唯一的考虑因素,有明显的逻辑断点和严重的缺陷,很难解释现代的经济现象。金碚指出,观察真实经济世界需要采用新的思维和视角,就是要承认这个世界是一个域观的世界,所有的域是分成不同的类型而非完全同质,而经济学研究要识别不同类型的域态。最后,金碚与学院师生就相关问题进行了充分的互动交流。院长杨玉珍在报告结束时表示,金碚的报告涉及经济学的范式研究、域观研究、学派研究等,视野开阔,是一场高水平的学术研究盛宴,是一
    2021-06-02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