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1

  • 5月29日上午,应物理学院邀请,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苏良碧来我校讲学。本次报告会在物理南楼报告厅举行,学院相关师生参加了报告会。苏良碧以“人工晶体的创新发展与极端应用”为题,介绍了人工晶体的历史发展;随后阐述了闪烁晶体、BGO晶体和非线性晶体的工作原理、发展历史和重大应用。他还论证了激光晶体的相关研究以及巨大的发展前景。报告结束后,苏良碧与现场师生进行了互动,就大家提出的相关问题给予了耐心细致的解答。专家简介:苏良碧,1979年2月生,湖北荆州人,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透明光功能无机材料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长期从事于激光与光学晶体材料的研究。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提出激光晶体局域格位结构设计与调控的学术思想,成功地研制出多种具有宽光谱、长寿命、高增益特性的稀土掺杂氟化物激光晶体材料。在国内外SCI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5项, 合作(或参与)出版学术专著6本。2011年入选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首批会员,2014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5年入选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
    2021-06-01
  • 5月28日上午,应物理学院邀请,河北大学教授冯太傅来我校讲学。本次报告会在物理南楼报告厅举行。学院相关专业师生参加本次报告会。冯太傅以“Grassmannian上的Feynman标量积分”为题,向师生介绍了圈图标量积分以及单圈自能,单圈无质量三角图以及双圈真空图的GKZ方程组。他带领师生了解双圈日落图的GKZ方程组,描述了嵌入到G2,4流形上的Gauss函数及其组合几何和嵌入到格林斯曼流形上的特殊超几何函数,并提出对于双圈图工作的展望。报告结束后,冯太傅与现场师生进行互动,就提出的相关问题给予解答。专家简介:冯太傅,1969年生,内蒙古赤峰人,教授,博士生导师。1999年于中科院理论物理所,获博士学位。1999年至2006年,先后在南开大学、中科院高能所、芬兰Jyvaskyla大学和韩国汉城国立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工作。2006年初回国后被大连理工聘为教授,博士生导师。2012年全职引进河北大学工作。现为河北省量子场论精细计算与应用重点实验室主任。任中国高能物理学会会员,北京大学高能物理研究中心李政道青年学者,理论物理研究所客座研究员,Eur. Phys. J. C., Nucl. Phy
    2021-06-01
  • 5月31日上午,应物理学院邀请,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孙庆丰教授在南楼二楼报告厅以“量子霍尔效应的耗散” 为题作学术报告。相关专业师生参加了此次报告会。孙庆丰介绍了量子霍尔效应及一个新兴物理子学科--拓扑物理的研究背景和诸多优点。他向师生介绍了量子霍尔效应的耗散方面的重要理论工作进展,以及在量子相干体系中的量子Hall效应现象研究工作进展。报告结束后,孙庆丰与现场师生进行了互动,就提出的相关问题给予解答。专家简介:孙庆丰,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分别于1995年和2000年在北京大学获得理学学士和博士学位,2000年至2003年在加拿大McGill大学作博士后,2003年至2013年在中科院物理所工作,2013年至今在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工作。研究领域是凝聚态理论,主要从事低维体系量子输运理论研究,所涉及的体系有量子点、石墨烯、多体强关联体系和Kondo效应、拓扑体系、Majorana费米子、有机分子体系等。至今已发表SCI论文200多篇,其中Phys.Rev.Lett. 17篇,Phys.Rev.B. 130多篇,h因子是42。2002年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获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
    2021-06-01
  • 2021年5月29日上午,应物理学院邀请,华中师范大学刘峰教授在物理南楼511教室以“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的寻找与QCD相图研究”为题作了学术报告。学院本科生、研究生及教师等40余人参加本次讲座。刘峰介绍了物质组成的基本单元(夸克和胶子)中可以存在夸克胶子等离子态,利用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相对论重离子对撞RHIC数据,STAR实验上如何通过大横动量双喷注等现象发现夸克胶子等离子体,如何通过强子丰度等物理量的分布去研究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的性质,由夸克到强子的QCD相变过程及相变临界点温度的寻找等,对目前和未来关于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研究的实验进展做了一个全面系统的介绍。报告后,刘峰对在场师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解答和交流。专家简介:刘峰,华中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多次到法国巴黎大学、日本KEK、德国法兰克福大学、西欧核子严重中心、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劳伦兹-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等进行交流访问。刘峰教授长期从事高能核核碰撞的实验研究,曾获2001年和2005年湖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2016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高能物理学会常务理事。(物理学院 陈丽丽 张浩兴)
    2021-06-01
  • 5月28日上午,应物理学院邀请,辽宁大学教授宋朋来我校讲学。报告会在物理南楼511教室举行。学院相关专业师生参加了学术活动。 宋朋以“SERS光谱技术在分析检测和催化领域中的应用”为题,向师生介绍了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和传统的拉曼散射的不同和SERS在分析检测和分子催化方面的应用。他提出了对于有关于SERS活性基低的开发,建立SERS光谱数据库和拓展SERS分子催化体系类型的工作展望。报告结束后,宋朋同与会人员进行互动,就师生提出的相关问题给予解答。 专家简介: 宋朋,博士,辽宁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计算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在表面等离激元诱导分子反应、功能性材料分子的激发态电荷/质子转移动力学等研究领域开展了多年的实验和理论研究工作。已在SCI收录的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3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1篇,封面文章1篇),编写出版英文专著1部,受邀撰写本领域综述文章3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项;共主持完成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20余项,先后荣获辽宁省自然科学三等奖、沈阳市优秀科技工作者,获辽宁省、沈阳市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
    2021-06-01
  • 5月26日下午,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厦门大学徐鹏教授应水产学院邀请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学院相关教师、研究生和部分本科生共计100余人聆听了报告。会议由学院副院长李学军主持。徐鹏以大黄鱼“宁抗1号”选育系选育进展为主要内容,介绍了基因组选择在鱼类复杂性状选育中的应用。徐鹏课题组以大黄鱼养殖业面临的病害问题为切入点,开展了大黄鱼种质资源收集与鉴定,建立了大黄鱼抗病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体系,并构建了大黄鱼抗虫选育系。报告结束后,徐鹏研究员与学院师生就鱼类育种技术进行了深入讨论,现场气氛热烈。专家简介:徐鹏,美国奥本大学博士(2007),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特聘教授,致力于鱼类遗传学和遗传育种研究。迄今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多个国家级科研项目;是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第十五届中国青年科技奖等荣誉获得者;已在《Nature Genetics》、《Nature Communications》、《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等学术期刊发
    2021-05-31
  • 5月25日上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胡炜研究员应水产学院邀请进行学术交流。水产学院教师、研究生共计60余人聆听了报告。会议由水产学院副院长李学军主持。胡炜以“鱼类性别控制育种研究”为题,讲解了课题组最新研究进展和斑马鱼新型生殖细胞发育调控因子——fdf1基因在生殖细胞发育中的调控机制。他介绍了“蓝色粮仓”专项—重要养殖鱼类优良种质创制与生殖操作技术研究,并详细介绍了我国鳜、黄颡鱼、鳢、鲤等鱼类育种的新进展。报告结束后,胡炜和与会师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对师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耐心解答。专家简介:胡炜,男,博士,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鱼类基因工程学科组组长,副所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先后在南开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国家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委员,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国家蓝色粮仓科技创新重点专项总体专家组成员,中国水产学会淡水养殖分会副主任委员、水产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动物学会比较内分泌分会理事。Comparative Biochemistry an
    2021-05-31
  • 5月25日下午,西安翻译学院亢西民教授应邀在文学院506报告厅为文学院师生作题为“西方小说的空间问题”的讲座,学院部分教师及百名学生参与学习此次讲座。讲座由学院教师许相全主持。讲座以文学创作中出现的空间转向为引,从文学的角度对环境和空间问题进行了梳理。亢西民指出,对于小说空间的研究要从其最基本的容器功能着手,即有关人类活动的场域——物质的空间、精神的空间、社会的空间三方面。他从小说空间问题的提出、现代小说中空间形式与功能、游历小说与家庭社会小说空间建构特点三方面详细阐述了小说空间的进一步发展在哲学意义上的认识功能及叙事功能。讲座结束后,亢西民对在座师生的提问进行了耐心的解答,就考研相关问题和师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在复习重点、学习方法、学校选择等方面为与会学生提出了宝贵意见。专家简介:亢西民,文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翻译学院特聘终南学者,文学与传媒学院院长,曾任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教务处处长,国家级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项目负责人、首席专家。兼任中国外国文学教研会副会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文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东方文学研究会理事。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人文社科项目、社科
    2021-05-28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