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1

  • 10月30日下午,应美术学院邀请,我校优秀校友北京工商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张俊沛博士来我校讲学,讲座在崇美楼三楼多媒体报告厅举行。学院师生120余人参加了此次讲座。张俊沛博士以《曾有西风半点香“漫谈我的理想路径与艺术实践”》为题,结合自己的考察实践经历,以石窟造像艺术为出发点,向师生分别介绍了印度佛教创立之初所分成的两大艺术流派,并对山西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河北响堂山等不同的石窟艺术特点和演化过程进行了讲解,并结合图片对石窟的佛像造像进行了对比。她对西域壁画艺术进行了介绍和分析,通过艺术考察的照片实例向在场师生展示从北魏至隋唐以来壁画纹饰的变化发展,并通过多个实践案例给同学们详细讲解了如何将这些考察成果运用到美学研究和艺术创作中去。最后,张俊沛讲述了自己的求学及艺术实践经历以及她在师大期间的学习情况,分享了她从硕士研究生到博士阶段的科研经历和学术成果,并对老师、对母校表达了感激之情,激励同学们要珍惜当下学习机会,努力拼搏,志存高远。作为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学子,张俊沛始终没有忘记母校的培养,没有忘记老师对她的期望,同时她为学校的变化发展由衷的高兴,对学院的明天充满
    2019-10-31
  • 10月26日晚,映象网总编辑刘克军应邀在我校勤政楼第四会议室作题为“新媒体表达与新语态建设”的讲座,一百余名大学生记者及广播电视学专业的部分学生聆听本次讲座。刘克军结合自身写作经历讲述新媒体时代新闻的特点及建设问题。对于舆论新变革问题,他从新闻采集方式、媒体报道方式、信息传播方式、谣言散布方式、舆情发酵方式五个方面具体介绍了重构舆论格局、直播时代来临、无界传播开始等内容。他通过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谈及全媒体概念,认为新媒体具有技术先进、内容亲民、用户广泛等特点。就如何评价新媒体新闻质量,刘克军指出有情怀、有趣味、有用处、有品位、接网气、萌传播等六个维度是衡量标准,满足维度越多,每个维度的强度越大,“四力”效果越好。他以亲身参与策划编著新闻“女大学生收废品拯救一份爱情”“打造郑州爱心顺风车”“一碗面温暖一座城”等事件为例,以如何写出有故事、有观点、有情怀的新闻为切入点,与在座学生分享新闻事件化、事件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细节化等写作经验。刘克军提出,新语态建设应从形式创新、内容创新、手段创新、视角创新等原则入手,加强策划写作的创新性和独特性,创作出高关注度的新闻。最后,他强调,抓最主
    2019-10-29
  • 10月26日上午,应我校物理学院邀请,清华大学教授孙洪波来我校讲学,报告会在物理南楼二楼学术报告厅举行。物理学院相关专业的200余名师生参加了报告会。孙洪波以《超快激光超精细特种制造》为题,向师生介绍了光对人类的重要性。在报告中,孙教授对超快激光、飞秒激光纳米加工进行了深入讲解。着重对特种材料、特殊结构、特别性能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实例向大家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特殊材料的特殊之处。最后他向师生介绍了课题组的研究成果并其通过多个例子给同学们详细讲解这些成果在工业上的应用,引人入胜。报告结束后,孙洪波与现场师生进行了互动,就大家提出的相关问题给予了耐心细致的解答。专家简介:孙洪波,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全国百篇优博指导教师清华大学精仪系教授。1992年和1996年分别在吉林大学获得学士和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利用超快激光微纳加工技术制备微光学、微电子、微机械、微流控、微光电、传感、生物和仿生结构与器件,探索其工业与国防前沿应用;利用超快光谱技术研究太阳能电池、有机发光器件和低维量子体系的光电和电光转换动力学。围绕上述研究内容,发表SCI论文400余篇,被SCI论文引用近16
    2019-10-28
  • 10月26日上午,应我校物理学院邀请,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程亚来我校讲学,报告会在物理南楼二楼学术报告厅举行。物理学院相关专业的200余名师生参加了报告会。程亚以《空气激光机理研究》为题,向师生介绍了超快激光脉冲的独特稳定成丝能力的研究方法。在报告中详细描述了超快激光形成的公里级光丝和超快激光形成光丝的原理:克尔自聚和等离子体散热的平衡,突破衍射极限,不受聚焦系统数值孔径限制,在极远处产生极小的聚焦光斑,进而产生超高光强并激发非线性效应。欧盟第七科技框架计划的总结报告中,中国研究小组用飞秒激光脉冲在紧聚焦条件下独立地观察到了该现象。报告最后对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强场电离的分子离子是彻底的相干体系,指出电子相干性、振动相干性、转动相干性为研究弱光下的强非线性过程和分子的量子相干调控物理提供了新途径,这项研究将为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远程大气遥感提供原理性的发现推动力。报告结束后,程亚与现场师生进行了互动,就大家提出的相关问题给予了耐心细致的解答。专家简介:程亚,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华东师范大学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院长、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研究员。先后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上海领军人才、上海市
    2019-10-28
  • 10月25日下午,应我校物理学院邀请,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陈晓嘉来我校作了题为“铅基硫族化合物中热电表现的增强和拓扑晶体绝缘体的实现”的报告。报告会在物理北楼三楼报告厅举行,相关专业师生300余人参加了报告会。陈晓嘉详细介绍了热电材料的性能及其研究现状,就拓扑绝缘顺序、热电和超导电性之间的相互作用、PbSe和PbTe电阻率的巨大变化等问题展开详细叙述。通过选择Cr掺杂的PbSe和In和I双掺杂的PbTe两种体系,研究了压力对这些材料热电行为的影响,发现了两者的室温热电优值在3 GPa 和5 GPa时可分别达到1.7 和3.0 附近。磁阻、霍尔效应、拉曼光谱、密度泛函计算支持在上述临界压力时发生了拓扑相变,从而导致热电表现增强,而后两个体系都进入了新的拓扑晶体绝缘态。这些发现不仅提供了增强热电优值的新方法,显著提高了材料的热电表现,也获得了实现拓扑绝缘体的新途径。最后,陈晓嘉向母校表达了谢意,感谢母校的培育之恩。报告结束后,陈晓嘉研究员与现场的师生进行了互动,并就现场师生提出的相关问题给予了耐心细致的解答。专家简介:陈晓嘉,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家长期创新项目特聘专家,20
    2019-10-28
  • 应我校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邀请,西安交通大学张安学教授(博导)于10月25日下午在物理北楼C-208举行题为《无载波短脉冲/超宽带技术及其应用》的专题学术讲座。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负责人、师生代表100余人参加讲座。讲座由学院院长彭玉峰主持。张安学教授介绍了西安交通大学电信学部发展现状,讲述了自己课题组的研究方向和团队成果,重点讲解了无载波短脉冲和超宽带技术,并对其应用进行案例分析。该讲解提升了同学们对本学科工程应用的认知,也为同领域青年教师指点迷津,拓宽了以后研究的思维方式与方法。讲座结束后,与会老师和学生就无载波短脉冲、超宽带技术、申请攻读西安交通大学博士所需条件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提问。张安学教授对大家提出的问题均作了详细解答,并鼓励青年老师和学生们在以后的科研学习中更加努力,发散思维、协作创新。专家简介:张安学,1972年出生,河南安阳人。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微波工程与光通信研究所所长,中国天线学会专业委员会委员,超高速电路设计与电磁兼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涉及新型天线与分集技术、移动通信微波射频技术、智能雷达信号处理、多天线通信系统与阵列信号处理、微波测
    2019-10-28
  • 应我校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邀请,天津大学张云教授(博导)于10月25日下午在物理北楼C-208举行题为《新能源汽车电力电子系统及其运行控制》的专题学术讲座。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负责人、师生代表100余人参加讲座。讲座由学院院长彭玉峰主持。张云教授介绍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讲述了自己课题组的研究方向和团队成果,重点讲解了燃料电池汽车宽增益升压直流变换器拓扑、纯电动汽车双向直流变换器及其系统运行控制方法、新能源汽车三电平电驱动系统先进调控策略,并对其应用进行案例分析。该讲解提升了同学们对本学科工程应用的认知,也为同领域青年教师指点迷津,拓宽了以后研究的思维方式与方法。讲座结束后,与会老师和学生就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研究热点、三电平驱动器调制技术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提问。张云教授对大家提出的问题均作了详细解答,并鼓励青年老师和学生们在以后的科研学习中更加努力,发散思维、协作创新。专家简介:张云,男,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天津大学新能源车辆技术研发中心特聘专家。兼任IEEE 高级会员、国际SCI期刊Journal of Power Electronics编委(Associate Editor)、中国
    2019-10-28
  • 10月24日晚,应商学院邀请,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杨汝岱教授在商学院119报告厅作了一场题为“全球生产与贸易发展:现状与未来”的学术报告。学院骨干教师及部分本科生聆听了本次讲座。杨汝岱以国际贸易的发展现状为切入点,结合西方经济学理论和生产要素、资源配置、贸易成本等相关概念,阐述了国际贸易发展的理论基础,提出全球生产与贸易发展面临转折的观点。他回顾了全球生产与贸易的发展历史,指出在如今全球化进程受阻的背景下,国际贸易正处于要素流动和要素替代的转折时期,未来全球生产布局的关键将从劳动转向资本,全球竞争将逐步转向制度质量竞争、公共服务竞争。针对中国目前的发展困境,杨汝岱强调中国应加快经济向消费拉动转型,同时要提高土地等资源配置的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提升制度质量与服务水平。报告结束后,杨汝岱与现场师生进行了互动,并就师生们提出的相关问题给予了耐心细致的解答。(商学院 赵云晓/文 马 蕊/图)
    2019-10-25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