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1

  • 6月11日下午,应我校物理学院邀请,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蒋卫斌来我校讲学。报告会在物理北楼C103举行。物理学院相关专业师生参加了报告会。蒋卫斌研究员以《从内耗到阻尼》为题,向师生深入浅出的介绍了固体物理的魅力。蒋卫斌研究员从内耗的力学谱、阻尼与减震材料的应用两个方面向大家介绍了内耗与力学谱学的原理、测试方法,及在晶体缺陷动力学等基础物理研究方面的应用。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缺陷在外应作用力下的弛豫过程中具有不同耗能本领的内耗机理,介绍了开发的高效减振阻尼合金减振性能及其减振机理。采用结构功能一体化的高阻尼合金,用来加工制备振动构件,能够起到防振、隔振的效果,对航空航天、精密机加工、精密测量等领域的微振动干扰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够显著提升系统整体的精度、稳定性和工作寿命。报告结束后,蒋卫斌研究员与现场师生进行了互动,就大家提出的相关问题给予了耐心细致的解答。专家简介:蒋卫斌,博士,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2002年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物理系,2007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主要从事纯金属单、双晶晶体材料制备及晶体缺陷的内耗机理研究,和高阻尼减振材
    2019-06-14
  • 为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专业发展,6月12日下午,青年古琴演奏家、国际古琴学会常务理事张萌应邀来我校讲学。报告会在帕瓦罗蒂音乐厅举行。校党委常委、副书记陈广文,音乐舞蹈学院党委书记侯帅以及近500名师生参加了本次报告会。张萌以“神秘”的古琴为引,向观众介绍了自己与古琴的不解之缘,并向大家普及了学习古琴应具有的常识,重点讲述了古琴的历史与起源、音色、减字谱、指法等主要内容。她还现场为大家演奏古琴名曲《流水》,节奏流畅,旋律优美,表达了人们对壮丽大自然的赞叹,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学院学生代表和古琴学会成员现场演奏《普庵咒》、《良宵引》、《古琴吟》等名曲,与观众共同领略流转千年的古风雅韵,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最后,报告会在提问交流中圆满结束。本次报告会为学院师生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认识古琴的良好机会,促进了古琴文化的传播,对于促进学院学生专业发展,提升学习兴趣,构建优良学风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音乐舞蹈学院张旗杨孟嘉)
    2019-06-13
  • 6月6日上午,应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邀请,我院95届校友、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张辉在学院报告厅作了一场以“如何做好科研”为题的学术报告。学院相关教师、研究生等50余人参加了报告会。张辉从寻找问题、问题研究、写作技能、PPT设计、发表论文五个方面讲述了如何做好科学研究以及论文阅读与撰写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他以隐喻为例,阐述了在生活中出现的一些值得关注和研究的现象,以及心态与机遇的重要性。会后,同学们与张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交流。本次讲座反响热烈,让在座师生对学术研究有了更清晰明确的认识,有助于给予师生们更多的科研信心和动力。专家简介:张辉,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2012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现担任北京师范大学数学与数学教育研究所所长兼副院长和中国工业和应用数学学会第七届理事会常务理事。研究领域包括复杂流体计算和分析、软物质材料的建模、计算和分析。(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马迎宾)
    2019-06-10
  • 6月6日上午,应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邀请,我院82届校友、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杨作东在学院103会议室作了题为“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解析与思考”的学术报告。学院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等共二十余人参加了报告会。杨作东结合自己参加师范专业认证试点工作的经验,从认证依据、认证办法、认证标准、实践经验、实践思考等五个方面,对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政策、认证的指标体系、认证流程及认证过程中的准备工作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阐释和详细的讲解。杨作东以南京师范大学“中学教育(理科)”专业认证时的准备过程为例,介绍了认证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他强调,高校在师范专业认证准备过程中,要突出学生发展导向,强化高校主体责任,加强保障机制建设,按照认证程序与认证标准,扎扎实实做好认证各项工作。此次报告具有理论深度,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对我校师范专业建设和认证工作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专家简介:杨作东,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江苏省数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高教学会教师教育研究会秘书长,江苏省教师教育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曾任江苏省教师教育专业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南京师范大学教
    2019-06-10
  • 6月3日上午,应我校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邀请,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教授JerzyBernholc来我校讲学。报告会在物理南楼二楼报告厅举行。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相关专业的百余名师生参加了报告会。JerzyBernholc教授以《Computationalmaterialsscience:theeraofappliedquantummechanics》为题,向师生做了一场精彩的报告。报告中指出,目前利用原子数作为唯一输入,完全通过计算来预测新材料的性质已经是可能的了。我们估计计算材料学将会快速的发展,最终能够实现在计算机上设计具有特定性质的材料,筛选出来比较好的材料再让实验来合成就会加快材料研发的进度。尽管这一目标的实现仍需一段时间,但已经出现了一些方法来来接近这一目标,包括创建“材料基因组”数据库,(这些数据库包含了各类材料的预先计算属性)、针对“已经很热”材料进行有限的探索、以及努力结合计算和测量数据来预先“验证”某些类型材料的性质。报告还讨论了一些最近的例子以及这个领域的发展前景。报告结束后,JerzyBernholc教授与现场师生进行了互动,就大家提出的相关问题给予了耐心细致的解答
    2019-06-05
  • 6月1日,应我校外国语学院邀请,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高晓玲教授、河南大学李巧慧博士和张璟慧博士分别在学院学术报告厅作了题为“英国文学中的诗性真理与转型焦虑”“《尤利西斯》早期出版史的研究及其启示”和“巴什拉的科学哲学与文艺诗学”的讲座。学院专业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共计百余人聆听了讲座。讲座中,高晓玲指出“诗性真理”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现代转型时期出现的重要观念,阐释了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传承以休谟为代表的启蒙情感主义传统,坚持人类共同本性和认识的整体性特征,倡导想象力和共情能力;以穆勒和阿诺德为代表的维多利亚批评家为例,揭示了通过情感培育弥补理性教育的不足,及精英文化对抗通俗文化与失序问题,倡导诗性真理和完善的心智培育,以化解由社会转型带来的精神危机。李巧慧讲述到乔伊斯的小说《尤利西斯》的早期出版横跨英、法、美三国,遭受重重波折,但这本小说也在近20年的岁月里赢得西方诸国许多读者的接受和认可,经历了从禁书、走私品到畅销书等三种文化形态的演变过程;从史料的收集、英美法在文学方面的相互影响、跨学科的视角以及文本内外的互动等方面拓展了该研究的方向和深度。张璟慧介绍到加斯东•巴什拉是20世纪法
    2019-06-04
  • 5月30日下午,应我校化学化工学院邀请,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杰青获得者、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尹龙卫教授,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尉志武教授来我校作学术报告。学院有关学科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研究生聆听了本次报告。报告会由副院长郭玉明主持。尹龙卫作了题为:“二维层状Mxene材料与电化学储能”的学术报告,介绍了Mxene材料的在电化学储能方面的应用及在电化学方面的应用前景。尉志武作了题为:“生物膜磷脂相变与非对称膜脂质体的制备”的学术报告,介绍了生物膜磷脂相变的条件以及非对称膜脂质体的制备及相关的应用前景。报告会结束后,两位专家和与会师生就有关问题进入了深入交流。专家简介:尹龙卫,博导,山东大学材料学院材料物理与化学研究所所长。“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主要从事层状与有序介孔轻元素化合物、III-V与II-VI族化合物等材料的合成、微观结构、相关物理与化学性能等的系统研究,超硬材料和低维功能半导体材料的合成、结构表征与相关性能,开展在储能材料与环保领域的应用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研
    2019-05-31
  • 5月26日下午,应我校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邀请,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张军朋来我校讲学。报告会在物理北楼三楼报告厅举行。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相关专业百余人参加了报告会。张军朋以《中学物理教学:问题与建议》为题,主要向师生介绍了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反思等内容。在报告中,他首先介绍了物理核心素养的内涵,明确了课堂教学所需要发生的改变。紧接着又通过四个典型案例,对物理教学中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反思。之后他又结合多次听课的感受,总结概括了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张军朋围绕教学中的问题及反思,分别就理念和观念问题、物理课堂教学优化问题、探究问题、实验教学问题、导学案问题、教材的把握和处理以及教学设计等多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报告结束后,张军朋与现场师生进行了互动,就大家提出的相关问题给予了耐心细致的解答。专家简介:张军朋,华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教授,物理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课程与教学论(物理)学科指导组组长,广东省继续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物理科组长,广东省教师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普通高中物理新教材(粤教版)研制组核心成员,广东省名师工作室指导教师,广东省“千百万”名教师培养对
    2019-05-30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