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1

  • 5月26日下午,应我校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邀请,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胡炳元来我校讲学。报告会在物理北楼三楼报告厅举行。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相关专业百余人参加了报告会。胡炳元以《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标准的几个问题》为题,主要向师生介绍了物理课程标准为什么要重新修订、课标中存在哪些问题以及如何对课标进行修订等内容。在报告中,他首先介绍了课标修订前的各种调研工作,明确指出了课标中存在的问题。紧接着介绍了课标修订的重点并深入分析了学业质量标准及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关系。最后,胡炳元结合具体案例向大家展示了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水平的考查及评分规则等。报告结束后,胡炳元与现场师生进行了互动,就大家提出的相关问题给予了耐心细致的解答。专家简介:胡炳元,男,理学硕士,1949年8月生。华东师范大学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原物理学科教学论硕士与博士点负责人,任全国高等物理教育研究会理事长,上海市纳米科技教育传播中心主任,国家《物理课程标准》组核心成员,《物理教学》杂志副主编,《大学物理教育专刊》副主编。长期从事基础物理教学和研究工作,从80年代中起参与铁磁超细微粒和超顺磁性研究,90年代从事纳米科技研究,参与国家纳米
    2019-05-30
  • 5月25日上午,应我校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邀请,武汉大学王自昱教授来我校讲学。报告会在物理南楼二楼报告厅举行。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相关专业的百余名师生参加了报告会。王自昱以《热电材料及热电器件在汽车中的应用》为题,向师生介绍了汽车尾气热电发电回收利用是降低油耗的重要途径之一。他根据车尾气废热能量特征指出发动机附近排气管温差500°C,排气管其他区域温差400°C。测试各工况条件下,测得最高温度为480°C左右,最低温度为240°C左右,实验结果表明,测试排气管的温度区间符合BiTe系热电转换材料的最佳ZT值温度区间。可通过微结构调控、提高载流子迁移率、优化载流子浓度来提高电导率;利用结构纳米化、能量滤过效应,滤掉低能载流子、提高费米面处的态密度、掺杂引入共振能级从而提高塞贝克系数;利用结构纳米化、增大晶界散射、引入点缺陷来降低热导率,通过上述方法找到最佳的ZT值。报告结束后,王自昱与现场师生进行了互动,就大家提出的相关问题给予了耐心细致的解答。专家简介:王自昱,武汉大学副教授。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物理学院材料物理专业,2008年入选“国家高水平大学计划”,公派至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联合培养,
    2019-05-30
  • 5月25日上午,应我校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邀请,武汉大学熊锐教授来我校讲学。报告会在物理南楼二楼报告厅举行。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相关专业的百余名师生参加了报告会。熊锐在报告中指出材料的高介电常数有利于在同样体积下增加其储能水平,促进电容器小型化和集成化的发展,低损耗有利于防止发热现象和能量的损失,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为了解决传统陶瓷材料机械性能差、损耗高以及聚合物介电材料介电常数低的问题,解决方法是制备有机/无机复合结构材料。课题组制备了聚酰亚胺(PI)和CaCu3Ti4O12纳米颗粒复合材料以及Flex/PZT@Ag高介电纳米复合材料,对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并分析其在高介电、自修复以及3D打印等领域的应用。报告结束后,熊锐与现场师生进行了互动,就大家提出的相关问题给予了耐心细致的解答。专家简介:熊锐,1989年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物理系,1999年于华中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系获博士学位,2003-2004年加拿大Guelph大学访问学者,2015-201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数理学部流动编制项目主任,现任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目前的研究领域包括:凝聚态物质中的相变及轨道、
    2019-05-30
  • 5月25日下午,应我校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邀请,河南大学王渊旭教授来我校讲学。报告会在物理南楼学术报告厅举行。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相关专业百余人参加了报告会。讲座中,王渊旭以“钙钛矿超晶格和异质结中极化对磁性的调控机制研究”为题,围绕“极化对磁性的调控”这个话题,首先对铁电,铁磁和多铁材料的特点作了较全面的介绍,之后介绍了三种钙钛矿超晶格的磁性调控,这三种超晶格分别是LaAO3/BaTiO3(A=Fe,Mn,Cr)超晶格,BiFeO3/PbTiO3超晶格和LaFeO3/BiFeO3超晶格。钙钛矿超晶格中极化对磁性的调控机制研究介绍之后,他又向与会师生展示了二维FeI2/In2Se3异质结构中极化对磁性的调控机制研究。报告结束后,王渊旭与在场师生进行了互动,就大家提出的相关问题给予了耐心细致的解答。专家简介:王渊旭,博士,河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黄河学者。1993-1997年,山东大学物理系,学士学位;1997-2002年,山东大学物理与微电子学院,博士学位。2002年7月至2004年4月,山东大学物理学院,讲师;2004年5月至2005年9月,日本国立物质材料研究机构,博士后;2005年
    2019-05-30
  • 5月25日下午,应我校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邀请,郑州大学教授李顺方来我校讲学。报告会在物理南楼学术报告厅举行。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相关专业百余人参加了报告会。李顺方以《低维材料在能源环境中的应用》为题,围绕“从二维材料生长到高效单原子催化剂设计”这个主题,先后对单原子催化剂领域的瓶颈问题,改善问题的研究思路以及目前工作进展进行了介绍。他向与会师生介绍了,在有无缺陷的表面如何稳定单原子、在不施加外力的情况下如何稳定单原子,以及稳定性的多种表征手法。展现出一个科研工作者对待科研的严谨态度,以及对科研工作的无比热爱。报告结束后,李顺方与现场师生进行了互动,就师生们提出的相关问题给予了耐心细致的解答。专家简介:李顺方,1999年7月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物理系,1999.9-2004.7在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拿到博士学位后从2004.7至今在郑州大学物理工程学院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2007年晋升副教授,2012年晋升正教授。硕士、博士生导师。其中,2006.03-2006.06,美国哈佛大学物理系访问学习;2007.06-2008.09,到英国伦敦大学大学学院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1
    2019-05-30
  • 5月26日上午,应我校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邀请,河南大学杜祖亮教授来我校讲学。报告会在物理南楼二楼报告厅举行。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教师和研究生共六十余人参加了报告会。杜祖亮以《纳米结构光电材料与器件进展》为题,向师生介绍了自驱动纳米气敏传感器、高性能铜基薄膜太阳能电池、光电纳米生物标记与检测及量子点发光显示材料与器件(QLED)等方面的内容。他主要针对QLED器件主要存在的问题和难点进行讲述,并向与会师生展示了原型器件的性质与获得的重大突破:蓝色QLED效率、亮度和寿命方面保持国际最优纪录,基于纳米压印建立了QLED构筑技术,大幅度提高了蓝色QLED发光效率和寿命等。物联网终端传感器具有数量庞大、环境复杂、全天候工作等特点;高性能铜基薄膜太阳能电池的优势在于长寿命、低污染、建筑一体化等,目前新材料、新能源及光电信息技术是国家重大的发展战略。报告结束后,杜祖亮与现场师生进行了互动,就大家提出的相关问题给予了耐心细致的解答。专家简介:杜祖亮,男,1966年7月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原学者。特种功能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牵头人,中国有
    2019-05-30
  • 5月24日下午,应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邀请,华中科技大学陆培祥教授来我校讲学。报告会在物理南楼二楼报告厅举行。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相关专业的百余名师生参加了报告会。陆培祥以《强场原子分子超快动力学研究》为题,向师生介绍了现在阶段原子分子研究,内部粒子运动时间达到了飞秒、阿秒级别,其高分辨率和高精度可应用于分子轨道成像、阿秒探测断层扫描、强场光电子全息技术、阿秒干涉法、固体中的高谐波产生等领域。飞秒、阿秒探测断层扫描时间分辨率极高但是时间的变化会出现红移、蓝移现象,阿秒干涉法中干涉值减小与两个脉冲间隔相关。在报告中,他还指出圆偏阿秒脉冲的产生,发展了描述高次谐波辐射的光子通道模型可以通过改变双色园偏光强度比调控阿秒脉冲的椭偏率,并给出了与经典模型互补的物理图像,直观揭示了高次谐波的光量子特性。报告结束后,陆培祥与现场师生进行互动,就大家提出的相关问题给予了耐心细致的解答。专家简介:陆培祥,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教育部创新团队激光技术与应用负责人。美国光学学会会士(OSAFellow),中国光学学会激光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湖
    2019-05-29
  • 5月24日下午,应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邀请,吉林大学大学教授丁大军来我校讲学。报告会在物理南楼二楼报告厅举行。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相关专业的百余名师生参加了报告会。丁大军以《原子分子量子态的超快调控》为题,向在场师生介绍了原子分子其内部运动的时间是目前预言的物理装置能够达到的最快时间,可达到皮秒、飞秒、阿秒级别,分子、原子、电子动力学研究面临的挑战和原子分子量子态的超快调控项目完成的情况,光场驱动下原子分子电离所涉及的各种粒子间耦合效应等成为需要解决的关键性和极具挑战性的问题。在报告中,他指出了强场分子物理中多电子效应主要研究前沿基础问题和应用基础问题。强场中分子多电子效应包括强场电离中多电子轨道效应、强场电离中电子关联动力学和多电子过程对回撞电子动力学影响。丁大军还介绍了强场分子电离解离的多轨道电子效应、转动量子态相干制备和控制、分子多电子过程对回撞电动力学影响、发展团簇结构超快成像新方法。原子分子量子态开拓了在化学反应动力学及控制、能源相关耦合等离子体及信息材料机理及超快表征中的应用。报告结束后,丁大军与现场师生进行了互动,就大家提出的相关问题给予了耐心细致的解答。专家简介:丁大军,吉
    2019-05-29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