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1

  • 5月24日上午,应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邀请,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员江玉海来我校讲学。本次报告会在物理北楼三楼报告厅举行,学院两百余师生参加了报告会。江玉海以《职业是谋生的手段,事业是一生的追求》为题,主要向师生介绍了研究院的基本情况及研究室的研究方向和招生情况。在报告中他详细介绍了研究所的暑期夏令营、研究生招生就业等情况。之后又介绍了实验室的研究方向以及招生情况,包括先进光源的应用,太赫兹激光产生,纳米量子材料、冷原子高分辨成像探测仪以及在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与部署等。报告最后,他诚挚欢迎学生报考中科院上海高研院。报告结束后,江玉海研究员与现场师生进行了互动,就大家提出的相关问题给予了耐心细致的解答。专家简介:江玉海,德国柏林自由大学(FreeUniversityBerlin)物理系获博士学位,先后在德国海德堡马普核物理研究所做博士后、项目主持人(PI)。2011年受聘于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员、博导。先后应聘为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大学的特聘教授。中国科学院“引进国外杰出人才”(百人计划A类),上海市“浦江人才”,科技部、基金委等重大重点专项会评专家。
    2019-05-29
  • 5月27日上午,应社会事业学院邀请,西安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张思锋教授在东区综合教学楼302室作了题为“百年不遇之大变局——挑战与机遇”的讲座。本次讲座由学院副院长张晨寒主持讲座中,张思锋从“二战后世界格局之演变”“中国之崛起”“美国战略重心东移”以及“大变局、大挑战、大机遇”等四方面对当今世界发展格局进行深入解读,客观分析了中美经济发展趋势。他从辩证思维视角着眼,深刻阐释了中美贸易战的本质。张思锋指出,我国通过“一带一路”、亚洲投资银行等方式,以共商、共建、共享的平等互利理念,助推世界各国共同发展。最后,张思锋指出应辩证看待当今世界变局,理性分析中国未来发展方向。报告会结束后,张思锋与与会教师就有关问题进入了深入交流。(社会事业学院崔晓/文任心雨/图)
    2019-05-28
  • 5月24日下午,应文学院邀请,上海戏剧学院研究生部主任、电影电视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厉震林教授在文学院420室作了题为《从大国到强国:电影战略、公司和市场》的学术讲座。学院相关学科教师代表及部分同学到场聆听了本次讲座。讲座围绕中国电影“大国”与“强国”两个关键性话语展开,厉震林从张艺谋导演发表在《纽约时报》上的文章《中国如何看待好莱坞》切入,进而对当前中国电影面临的现状与问题进行了独到的分析,针对中国电影产业提出“大战略”“大公司”“大市场”的发展建议。厉震林认为,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需要以经济发展为支撑,而现在中国要从富起来到强起来需要的是文化的自信。他指出,中国现阶段电影产业只是处在电影大国的阶段,并未真正进入电影强国之列。中国电影产业现阶段面临着两大问题,不平衡与不充分。不平衡主要集中在地域发展不平衡与收益差距不平衡,而不充分则表现为中国电影社会评价不高、没有出现可以称得上经典的作品与人物。最后,厉震林指出,未来中国电影在产业上需要兼有文化品格与雄厚资本的大公司,在创作上需要至少十部经典电影文本。讲座结束后,厉震林同到场师生进行互动,就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现场气氛活跃,同学们
    2019-05-28
  • 5月27号下午,应我校邀请,中科院水生研究员陈联国在生物东楼报告厅作了题为“全氟烷酸污染物对环境微生物群落的干扰”的报告。学院60余名师生参加此次报告会。本次报告围绕全氟烷酸污染物对微生物群落环境的影响展开讨论。陈联国主要讲述了其研究团队开展的两个项目研究过程及其成果。在全氟烷酸化合物(PFAA)在表层水和底泥的分布以及对微生物的影响研究中,他介绍了PFAA在全国表层水分布和污染物组成,探讨了PFAA与底泥微生物群落的关系,结果显示珠江三角洲区域的总体环境浓度显著下降,验证了PFAA与海洋水体微生物群落组成显著相关。随后,陈联国介绍了全氟丁烷磺酸盐(PFBS)长期暴露的毒性效应和跨代干扰研究,通过展示PFBS对青鳉的健康影响,直观反映出PFBS会损害F0代成鱼的肠道健康,表明PFBS长期暴露对肠道微生物群落具有持久和多代的干扰作用。报告结束后,陈联国对师生们提出的PFBS结构和性质、生态毒理学中靶标蛋白、环境污染物干扰肠道微生物等问题进行了详细交流和细致解答。专家简介:陈联国,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员、博导。2018年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现任水生所环境污染与生态风险学科组组长。主要研究方
    2019-05-28
  • 5月25日上午,应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邀请,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孙法省教授在数学楼107学术报告厅作了题为“ModelingandDesignofOrder-of-AdditionExperiments”的讲座。学院相关专业教师和研究生共计三十余人聆听了此次讲座。讲座中,孙法省首先提出了现阶段统计学试验设计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而引出本文的主要工作。他介绍了一种用于分析实验数据和研究相关问题的统计模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一种新的设计,称为“componentorthogonalarrays”,并给出一些例子帮助同学们理解这个定义。孙法省通过数据说明在该模型下的结果,并指出该设计与全设计具有相同的d效率,在现有的两种有序模型下,该设计的性能也很好,并且通过组合实验验证了该模型和设计的有效性。在互动环节,现场师生针对该设计的有关问题积极提问,孙发省做了耐心细致的解答。(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杜蛟)
    2019-05-27
  • 5月25日上午,应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邀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生导师岳勤教授在数学楼107学术报告厅作了题为“SomeOrthogonalProblemsinAlgebraicCodingTheory”的讲座。学院相关专业教师和研究生共计三十余人聆听了本次讲座。讲座中,岳勤首先介绍了代数编码理论中相关的正交问题的背景知识,研究的动机以及在研究过程中的方法,特别介绍了多项式分解以及分解式中因式的分类技巧,针对LinearComplementarydualcodes(LCD码),quantumMDScodes(量子极大距离可分码),Self-dualcodes,分别提出了若干的正交问题,得出了一系列的结果,并大致介绍了发表这些结果的刊物。讲座结束后的互动环节,现场师生针对代数编码与密码的有关问题积极提问,岳勤对此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现场气氛活跃。(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杜蛟)
    2019-05-27
  • 5月25日下午,应化学化工学院邀请,国家杰青、厦门大学教授黄培强,国家杰青、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周永贵,陕西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院长薛东来我校作学术报告。学院有关学科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研究生聆听了本次报告。报告会由化学化工学院院长江智勇主持。黄培强作了题为“含氮化合物的高效合成方法学”的学术报告,从酰胺的简便合成,到酰胺直接转化,系统地介绍了含氮化合物的高效合成方法学。周永贵作了题为“基于辅酶NAD(P)H的仿生手性还原”的学术报告,从辅酶NAD(P)H的仿生手性还原为主要思路,讲述了系列芳香杂环化合物的不对称氢化。薛东作了题为“基于硼的有机光敏剂参与的反应研究”的学术报告,讲述了基于硼的有机光敏剂参与的反应研究,以及含硼光催化剂的反应机理研究。报告会结束后,三位专家和与会师生就有关问题进入了深入交流。专家简介:黄培强1982年本科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系。1983至1987年赴法国留学,先后获蒙彼得埃大学D.E.A(深入学习文凭)和巴黎南大学博士学位。1988至1990年在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并获副研究员任职资格。1990年起任教于厦门大学化学系,199
    2019-05-27
  • 5月24日上午,应文学院邀请,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新军到我校进行学术访问,在文学院502室作了题为《当代文学研究中的“年谱学”》的学术讲座。学院部分老师与学生聆听了此次讲座。本次讲座由文学院副院长赵黎波主持。讲座中,武新军结合自身研究经验,简述了“年谱学”成为当代文学学术界研究热点的原因、作家在创作年谱作品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以及个人应对方法的总结。他认为,对年谱的性质不够明确、当代大家对年谱的论述、谱主本身的认知高度和文化水平等问题都会影响年谱的质量及其对史料建设功能的延伸。当谈到年谱为谁而做的问题时,武新军就修史年代和本史年代距离远近的问题进行双向分析,透彻分析了其中的利弊关系。他强调,现今年谱制作具有视野狭小、单人历史的局限性,谱主应把研究对象置于当代背景格局中,为读者提供广阔的资料来源。同时,他对年谱和传记区别、各自特点和利弊的阐释也为学生提供了解“年谱学”的新视角。在解说完年谱资料的选择标准后,武新军教授呼吁年谱作者要把握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以全局性、整体性的眼光以史为据对“年谱学”进行深入解读和制作。会后,武新军就在场学生的问题进行细致解答。专家简介:武新军,男,1
    2019-05-26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