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1

  • 5月24日上午,应我校生命科学学院邀请,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JizhongZhou(周集中)教授在生物东楼作了题为“MicrobialEcologyinGenomicsEra:ChallengesandOpportunities”的报告,报告由生命科学学院杨清香教授主持,60余名师生参加此次报告会。本次报告围绕开放式和封闭式高通量分析模式在微生物生态研究中的应用展开。报告对比了宏基因组、16s高通量测序、基因芯片、鸟枪法测序在分析生态系统中种群分布、功能基因的优缺点。周集中指出,基于测序手段获得的物种分布特征的重复性差等缺陷,基因芯片技术在物种及功能基因定量、相关性分析等方面具有稳定性优势,以及如何合理设计样品以减少误差。此外,周集中还着重介绍了微生物分子生态网络分析、数学模型的建立等研究热点问题。最后,周教授综述了微生物生态的发展现状,并对微生物生态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展望。报告结束后,周集中对在座师生的问题做出详细回答,并与生科院微生物生态专业相关师生进行了深入座谈。专家简介:周集中,教授,博导,国际著名环境微生物学家,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植物学与微生物学系环境基因研究所首席教授(P
    2019-05-24
  • 5月24日上午,应我校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邀请,英国肯特大学罗琦研究员来我校作了题为《现代天线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的讲座报告。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的合作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二研究所的负责人侯艳伟和学院广大师生参加了本次讲座。报告会由学院院长彭玉峰主持。罗琦研究员首先向与会师生介绍了英国肯特大学工程与数字艺术学院的基本情况,接着介绍了科研团队成员、团队研究方向及研究成果,并结合目前的团队最新研究项目对现代天线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介绍。最后罗琦研究员提出要注重学科交叉,以满足不同领域共同发展的实际需要,同时结合自身经验提出促进学科融合发展的方法和将研究成果应用教学的理念和方法。讲座结束后,罗琦研究员与师生就微波天线技术、项目合作、申请国外读博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交流,并对青年教师如何做好新技术方面的研究进行细致指导。专家简介:罗琦,主要从事相控阵、智能天线、反射阵列、透射射线、圆极化天线、电小天线、MIMO天线和多波段天线等领域的研究。2004年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士学位,2006年获英国谢菲尔德大学获得数据通信硕士学位,2012年获葡萄牙波尔图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博士学
    2019-05-24
  • 5月22日上午,应外国语学院邀请,南开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李卓在学院楼学术报告厅作了题为“天皇退位与象征天皇制”的讲座。学院相关专业教师、本科生和研究生共计二百余人聆听了本次讲座。讲座由外国语学院博士张冬冬主持。讲座中,李卓介绍到,当下日本已从平成时代进入令和时代,完成了皇位的传承。他从批判的视角对日本的象征天皇制进行了深入解读,客观分析了日本的现有政治体系,同时从政局时事入手,简单阐明天皇制在日本的历史与现状,剖析了其象征天皇制的本质属性,引导学生客观分析日本天皇政治。讲座结束后的互动环节,现场师生针对天皇制的本质以及日本文化特征等问题积极提问,李卓对此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外国语学院蒋中洋)
    2019-05-23
  • 5月20日上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国国立电信学院南巴黎分校计算机系客座教授周长兵应邀来我校作了题为《物联网服务多应用组合优化技术》的学术报告。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相关教师和研究生聆听了此次报告会。周长兵讲到,关于共享物联网设备实现并发请求的基础设施已成为当今的一种趋势,即通过聚集某一区域内相邻物联网设备提供的互补功能来满足一个相对复杂的请求。为了解决这类问题,一种利用面向服务的多并发请求协作集成机制被提出,此机制将通过考虑网络的时空约束和物联网设备的能量效率求解多并发请求中物联网服务组合优化问题。会议结束后,周长兵与在场的师生进行了交流,并对大家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专家简介:周长兵,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国国立电信学院南巴黎分校计算机系客座教授。研究方向包括软件服务工程、边缘计算和物联网等。承担或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欧盟FP6、法国ANR、爱尔兰SFI等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国际学术期刊和会议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检索的国际期刊论文60余篇。担任10多个国际期刊的副/客座主编,1
    2019-05-22
  • 5月20日,应文学院邀请,安徽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丁放在崇文楼一楼报告厅作了题为“宋代笔记与词学”的学术报告。学院相关教师及近百名学生到场聆听本次讲座。丁放教授结合论文《论宋代笔记对词学理论批判的构建——以对李煜、柳永、苏轼的评价为中心》对宋代笔记与词学研究的关系作简要说明。他表示,宋代笔记蕴藏着丰富的词学历史资料,评李煜,赞扬其“亡国之音哀以思”的词作,肯定其词在抒写士大夫心声方面的贡献;谈柳永,对其俚俗的词风褒贬不一的同时,也对其大量创制慢词与铺叙手法予以首肯;论苏轼,肯定其提高了词的品味,开创了豪放之风,但同样对其词音律方面的不足略有微词。宋代文人笔记从历史发展的纵向角度而言,对后世词话、词选之作产生了积极影响,为中国词学体系的建立起到了引导作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会后,丁放教授就现场师生提出的问题作出了细致解答。专家简介:丁放,男,汉族,安徽省淮北市人,生于1957年10月,文学博士,安徽大学文学院教授(皖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古代文学专业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教育部省属重点文科基地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主任,安徽省政协委员。
    2019-05-22
  • 5月19日上午,应化学化工学院邀请,河南省微纳米能量储存与转换材料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博士生导师,许昌学院郑直教授应邀来我校讲学。学术报告会在化学北楼N102报告厅举行,学院有关学科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研究生等聆听了本次报告,报告会由学院副院长郭玉明主持。郑直在化学北楼N102报告厅作了题为“Chemistryonmetalsurface-基于元素直接反应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及其光生载流子动力学研究”的学术报告。他从太阳能的利用谈起,介绍了太阳能电池的研究现状和趋势。随后,郑直重点介绍了基于金属表面元素参与的反应,在室温下原位制备的多种有序纳米结构的二元和多元化合物半导体薄膜材料,并对其组装成新型本体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器件的优势和性能进行的评价。他还对瞬态表面光电压(TPV)技术用于化合物薄膜太阳能电池研究其光生载流子动力学系统的情况作了介绍。报告会结束后,郑直同与会师生就有关问题进入了深入交流。专家简介:郑直,男,博士,许昌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电子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兼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人才和杰出青年基金获
    2019-05-21
  • 5月19日上午,武汉大学唐兵教授、陈向东教授和高向东教授应邀到我校进行学术交流,并分别在生物东楼报告厅作学术报告。报告会由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王海磊主持。陈向东作了题为“DNA给体细胞对细菌自然遗传转化过程的促进作用”的报告。他以近年来在自然转化方面主持的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为例,层次递进,论述了枯草芽孢杆菌可在固态基质上发生高效率细胞间转化,该转化依赖获得给体细胞和压力胁迫,揭示DNA给体细胞在自然转化中发挥重要作用。高向东以“解脂耶氏酵母二型性转换的研究”为题,介绍了真菌二型性转化的机制,指出甘油可抑制解脂耶氏酵母菌丝的形成,其中TOR(targetofrapamycin,磷脂酰肌醇相关激酶)介导了甘油对二型性转换的抑制;对转录因子Mhy1调控二型性转换的研究发现,转录因子Mhy1促进解脂耶氏酵母菌丝的形成,也可调控自身转录。唐兵论述了超嗜热古菌胞外蛋白酶高温适应分子机制。他以海洋超嗜热古菌为研究对象,探索了超嗜热古菌蛋白酶适应极端环境的分子机理,即N端发挥分子内伴侣和抑制剂的成熟机制,Ca2+结合位点、多个插入序列、金属离子与特异性自降解等稳定机制以及修饰Ca2+结合位点等性质优化功
    2019-05-21
  • 5月17日上午,应我校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邀请,浙江大学教授冯波来我校讲学。报告会在物理南楼508教室举行。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相关专业的师生参加了报告会。冯波以《ScatteringAmplitudes》为题,向师生介绍了规范理论中散射振幅的研究及计算方法。在报告中他深入介绍了在壳/非在壳物理量的区分,振幅解析性的充分应用,在壳递推关系等方面的内容。他指出关于散射振幅的研究将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规范场的基本结构和相互作用的本质,也将促进高能物理精确计算技术的提高。冯波表示目前散射振幅是一个新的研究方向,未来一段时间将会不断发展。报告结束后,冯波与现场师生进行了互动,就大家提出的相关问题给予了耐心细致的解答。专家简介:冯波,浙江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02年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目前关注于如下两个方向:(1)场振幅的计算方法,解析性质的研究和高能实验中的应用;(2)弦对偶的研究:量子场论和它的对偶几何的确定,性质的研究,非微扰的效应和应用。主要学术贡献:(1)在壳树图递推关系的给出和证明;(2)推广的么正切割方法的提出;(3)D维么正切割方案的建立;
    2019-05-21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