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1

  • 4月15日上午,应教育学部邀请,湖南省心理学会理事长、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彭运石教授在田家炳楼812室作了题为《心理学的学习体会:从心理健康标准的流变谈起》的学术报告。学部相关领域教师及部分学生到场聆听了本次讲座。教授彭运石介绍了心理健康标准从事实标准到价值标准、从文化普适性到文化差异性、从极性思维到辩证思维的三种渐变轨迹。探讨了中国心理健康标准的制定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的可行性。彭运石结合自己的经验,对师范生如何找准定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谈了自己的看法。讲座结束后,彭运石同到场师生进行互动,就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解答与交流,现场气氛活跃。(教育学部魏曙光)
    2019-04-17
  • 4月15日上午,应教育学部邀请,中国心理学会“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山东省心理学会理事长、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高峰强教授在田家炳楼812室作了题为“中国理论心理学与史研究的困境与出路”的学术报告。学部相关领域教师及部分学生到场聆听了本次讲座。教授高峰强首先介绍了科学心理学诞生之初出现的内容心理学、描述心理学、说明心理学、理解心理学四种力量,分析了中国心理学从文革结束伊始的理论研究繁荣到如今对先进研究手段和统计方法趋之若鹜的现象,指出当前心理学研究可能在哲学思辨、理论推衍存在不足,并提出了要化解困境、摆脱危机的可能路径。讲座结束后,高峰强同到场师生进行互动,就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解答与交流,现场气氛活跃。(教育学部魏曙光)
    2019-04-17
  • 4月15日下午,应我校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邀请,河南理工大学教授周爱国来我校讲学。报告会在物理南楼二楼报告厅举行。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相关专业的百余名师生参加了报告会。教授周爱国以二维材料MXene的实验制备、性能测试与理论分析为题,向师生介绍了二维材料MXene如何通过剥离层状陶瓷MAX相而制备。在报告中,他解释说明了这种材料具有和石墨烯类似的二维结构,具有亲水性和导电性,在电化学能量存储、催化、气体吸附、电磁屏蔽、气体传感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通过理论计算发现,MXene表面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可以吸附重金属离子、气体分子等,用于环保材料与气体吸附材料。MXene表面吸附Li离子,可以用过高性能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他指出,相对于常见的Ti3C2MXene,V2CMXene作为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具有更好的储锂结构以及容量,但是V2C因较低的结合能而难以合成。经过实验摸索,专家寻找到了一种合适的方法制备出高纯度的V2C,实验测试验证了这种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极材料确实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报告结束后,周爱国与现场师生进行了互动,就大家提出的相关问题给予了耐心细致的解答。专家简介:周爱国,河南
    2019-04-17
  • 4月15日下午,应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邀请,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员怀平来我校讲学。报告会在物理南楼二楼报告厅举行。学院相关专业的百余名师生参加了报告会。怀平以“先进X射线光源的科学应用”为题,向师生介绍了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同步辐射等先进X射线光源的科学应用。他指出X射线是原子/分子尺度上揭示物质结构和生命现象的理想探针,已经对物理、化学、生命等学科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报告中,怀平说明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是支撑众多前沿学科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的高稳定、多用户装置,是研究材料微结构/性能演变的理想平台。而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是最新一代的大型综合性科学实验平台,能够为多学科提供高分辨成像、超快过程探索、先进结构解析等尖端研究手段。怀平向师生介绍了我国迄今为止投资最大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SHINE),该项目已于2018年在上海启动建设,它致力于打造最新一代的高重频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光源,利用其超高的亮度、超快的脉冲和极好的相干性等突出优势,可将对微观世界的研究能力从拍“分子照片”提升到拍“分子电影”的水平。报告结束后,怀平与现场师生进行了互
    2019-04-17
  • 4月15日上午,应我校邀请,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吕宪国研究员在生物东楼报告厅作了题为“湿地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对湿地恢复与重建的启示”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生命科学学院院长余国营主持,60余名师生聆听了报告。吕宪国从湿地问题的由来、湿地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和东北退化湿地恢复案例三个方面展开了此次报告。结合“三江平原生态演化历史过程”这一实例,吕宪国简述了湿地自然演化、湿地土地覆被类型的转变、生态特征变化等过程,并以松嫩平原退化盐碱湿地、三江平原退化淡水湿地和长白山退化泥炭沼泽湿地的恢复和重建为例,提出植被生态恢复、重要栖息地修复和碳汇功能提升技术示范,并展示了经济效益可观的湿地芦苇—蟹(鱼)—稻米等生态产业模式,同时指出湿地恢复研究的可实施性和广阔前景以及存在的问题。报告结束后,吕宪国详细回答了在座师生提出的湿地相关项目申报、湿地“不湿”和“过湿”等问题。专家简介:吕宪国,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科学院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主任,中科院研究生院兼职教授,中国科学院湿地研究中心秘书长,《湿地科学》执行主编。组织开展了中国典型湿地系统水陆相互作用过程、资源环境效应及调控的研究和人
    2019-04-16
  • 4月12日下午,应生命科学学院邀请,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李仁辉来我校讲学,在生物报告厅作了题为“我国常见有害蓝藻:分布,生长特点和危害”的学术报告。120余名师生聆听了此次报告。李仁辉从藻类生物的出现和地球生命诞生出发,简述了蓝藻的生物演化过程,并分别以江苏太湖和青海湖子湖—月牙湖的微囊藻水华,云南水域拟柱胞藻的扩张,以及杭州西湖、广西巴马、天津于桥水库等地的颤藻水华为案例,结合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详细展现了常见蓝藻对水质和人类健康带来的危害,阐明了蓝藻水华在我国各大湖库自南向北扩张的严峻形势及新状况。李仁辉又介绍了附着性蓝藻这一世界性难题,展现了中国科学工作者的民生情怀。报告结束后,李仁辉针对在场师生提出的饮用水中蓝藻毒素污染、颤藻生存环境和去除方法等问题,做了详细解答和充分交流。李仁辉的报告内容充实,条理清晰,兼顾专业性和科普性,有效启发了大家的科研思路和学术视野,令在场师生受益颇深。专家简介:李仁辉,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5年9月入选中国科学院海外杰出引进人才“百人计划”,现任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藻类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藻类学会副秘书长,国
    2019-04-15
  • 4月13日下午,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缪炜研究员应邀到我校进行学术交流,在生物报告厅作了题为“原生动物适应性进化研究”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生命科学学院院长余国营教授主持,130余名师生聆听了此次报告。种类多样、分布广泛的原生动物为基础科学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材料,其中嗜热四膜虫(Tetrahymenathermophila)是一种优良的单细胞真核模式生物。报告中,缪炜研究员首先介绍了四膜虫的特殊性,即其细胞中同时存在小核和大核这一双核系统,其研究团队对不同交配型嗜热四膜虫在饥饿早期的转录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揭示了嗜热四膜虫交配型决定的分子机制;同时指出,嗜热四膜虫耐污能力特别强,较其他水生生物对杀虫剂DDT具有超强的耐受能力,并发现了嗜热四膜虫外排和降解污染物的适应性分子机制;最后,缪炜研究员结合国计民生,阐述了利用四膜虫进行遗传资源的挖掘和应用,比如环境污染物的监测和治理、纤毛虫病的预防和治疗、互利共生的纤毛虫可作为草食性鱼类饲料添加剂等。报告结束后,缪炜研究员耐心地回答了师生在科学研究过程中遇到的疑惑,对我院师生拓宽思路、开阔视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术报告会后,缪研究员从历史沿革、
    2019-04-15
  • 培养数学思维,感悟数学人生。4月13日,应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邀请,我校数学系84届校友、河南牧业经济学院院长罗士喜教授应邀来我校讲学,在数学学院报告厅作了题为“数学思维品质与人生”的专题报告。学院部分师生聆听了本次讲座。讲座由学院党委书记刘文安主持。讲座伊始,罗士喜深情回忆了自己当年在校的求学岁月,分享了成才发展的历程和心得体会,表达了对党和国家、学校的深厚感情。他对母校发展建设取得的成就感到由衷高兴,并表示十分乐意与广大校友共同为母校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他指出,数学应用具有广泛性,“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生物之谜,无处不用数学”。他表示,数学思维品质与人生三观的形成也有直接联系,数学思维有助于学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帮助其走正人生之路。罗士喜还从数学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灵活性、批判性、目的性、创造性等几个方面向同学们深层次地阐述数学思维品质的意义,希望大学生要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体系,学会用批判性的眼光和逆向思维多角度地看问题,也要敢于创新,培养创造性思维。刘文安表示,此次讲座视野开阔、内容丰富、讲述精辟,希望同学们通过本次讲座
    2019-04-15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