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1

  • 11月3日上午,应我校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邀请,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李志宏来我校讲学。报告会在物理北楼三楼报告厅举行。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100余名师生参加了报告会。李志宏以《恒星中的核过程——通过原子核认识宇宙》为题,讲述了人类千百年来探索宇宙奥秘的梦想。他指出夜间闪耀的群星揭示着所有的恒星都处于不断的运动和演化之中,维系恒星不断发光发热的能源是恒星内部的核过程。核过程是恒星抗衡引力收缩的能源,也是宇宙中除氢以外所有化学元素合成的途径,在宇宙大爆炸之后的几分钟至恒星寿命终结之前的天体演化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报告阐释了恒星中元素产生和能量释放过程以及如何通过核物理研究宇宙的年龄、天体的演化过程和爆发性的天体事件。最后,李志宏简要介绍了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物理基础研究的现状和研究生招生计划。报告结束后,李志宏与现场师生进行互动,就大家提出的问题和招生情况,给予耐心细致的解答。专家简介:李志宏,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物理基础研究学术技术带头人,核物理基础研究室室主任,实验核天体物理创新团队负责人。2002年毕业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
    2018-11-06
  • 11月2日下午,应我校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邀请,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邢志忠来我校讲学。报告会在物理北楼三楼报告厅举行。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200余名师生参加了报告会。邢志忠研究员以《物理思想的简单性、相似性和自然性》为题,讲述了在物理学的发展史上,许多标志性的突破是以观念的转变和思想的灵光乍现为基础的,但现在发现其实很多深邃的物理思想的产生也有规律可寻,也遵从简单性、相似性和自然性等基本要求。报告以“砸在牛顿头上的苹果有多重”开始,用物理学大师的有趣故事为铺垫,简要讨论上述“三性”,最终回归一个好物理学家通常怎样看自然的主题。报告结束后,邢志忠研究员与现场师生进行了互动,就大家提出的问题,给予耐心细致的解答。专家简介:邢志忠,中科院高能所研究员,国科大近物系岗位教授。198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93年获得高能所博士学位,2001年起在高能所工作。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引进国外杰出人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目前主要从事中微子物理学的理论与唯象学研究。研究领域为基本粒子物理学与粒子天体物理学理论。主要从事的研究方向和课题包括中微子物理学、中微子天文学、中微子宇宙学、重
    2018-11-06
  • 11月2日上午,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陈双林应我校生命科学学院邀请,在生物东楼报告厅举办了一场题为“中国特有经济真菌的资源保育和拓展研究”的学术报告。学院院长余国营、部分相关教师和研究生代表近60人聆听了本次学术报告。陈双林首先简单介绍了生物源药物的筛选潜力,并指出何为中国特产真菌的资源保育以及怎样进行真菌资源的保育方法。他表示,科学研究对真菌保育和利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并以松茸和冬虫夏草为例指出中国经济真菌和特有真菌高值利用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他指出,部分不良企业将“冬虫夏草”“虫草”进行广义化处理,使之成为各类药物并将其以高价出售。最后,陈双林以竹黄为例详细介绍了中国经济真菌和特有真菌的拓展研究,竹黄的拓展研究包括调查其分布范围、分类归属、无性型、遗传多样性以及竹红菌甲素的合成代谢途径等内容。报告结束后,在场师生提出心中困惑,陈双林进行耐心解答。陈双林,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院长。兼任高等学校20132017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菌物学会第五届和第六届理事会副理事长,《菌物学报》常务副主编。曾任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生命科学学
    2018-11-05
  • 10月31日下午,应我校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邀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生导师韩良教授来我校讲学。报告会在物理北楼三楼报告厅举行。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相关专业师生200余人参加了报告会。韩良以《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电弱机制(从光子、中微子到Higgs)》为题,以电磁相互作用、同位素核衰变、中微子发现、弱作用中性流、质量的起源Higgs等为例,简要介绍了相对论量子场论的物理思想、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电弱统一理论的建立,详细介绍了美国费米实验室D0实验、欧洲核子中心LHC上ATLAS和CMS实验等重要实验观测结果(比如弱混合角的测量、Higgs的发现等),清晰地展现了粒子物理理论和实验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过程。最后韩教授对未来的实验和理论的发展作以展望。报告结束后,韩良与现场师生进行了互动,就大家提出的相关问题,给予了耐心细致的解答。专家简介:韩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科院“百人计划”引进人才、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部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专项项目负责人、美国
    2018-11-01
  • 10月26日下午,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张金隆在商院楼二楼会议室作了一场题为“面向实践的管理科学研究”的学术讲座。商学院骨干教师及研究生聆听了此次讲座。张金隆以海尔集团、青岛酷特智能公司、浪潮集团为例,阐述了现代企业管理思想的迭代与发展,强调了在信息全球化、资源共享的时代变化大背景下企业适当转型与重构的重要性,并提出“管理学研究要多维度”的观点。针对当下企业发展的现状,他提出企业家和学者应结合社会需求,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积极创新,促进管理实践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张金隆向大家详细介绍了学术论文撰写技巧,指出学术论文要经过深思熟虑,选题要精确,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完整的呈现出来。讲座结束后,张金隆与学院教师就管理科学面临的挑战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对在场教师、研究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耐心解答。此次活动的开展将会对学院日后的教学研究工作发挥积极作用。(商学院冯丹/文陈士浩/图)
    2018-10-30
  • 10月27日上午,应外国语学院邀请,北京外国语大学日本学研究中心张龙妹教授在我院学术报告厅进行了题为“动漫《你的名字》中的古典文化元素”的学术讲座。日语系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共150余人聆听了此次讲座。张龙妹分别从“梦的含义”“巫女的口嚼酒”“结”“名字的隐含意义”等四个方面对动漫电影《你的名字》中所蕴含的古典文化元素进行了全方位解读。张龙妹不仅为大家欣赏日本动漫提供了全新视角,其对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意见建议也极具参考价值。讲座结束后,部分教师与同学结合讲座内容与张龙妹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外国语学院孟睿珂)
    2018-10-30
  • 10月27日上午,应外国语学院邀请,日本立教大学大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高端外国专家小峯教授在外国语学院学术报告厅作了题为“佛传之‘恶’与‘魔’——以提婆达多为中心”的学术讲座。学院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共百余人聆听了此次讲座。讲座中,小峯和明通过对日本16世纪以后流传的《释迦本地》中所描绘的释迦与提婆达多的故事的解读,结合当时流传的大量的物语和绘卷等珍贵图片深入探讨了佛传故事中之“恶”与“魔”的问题。小峯和明以大量的珍稀文献和丰富的图像资料,使讲座内容深入浅出,引人入胜,为日语系师生带来了一场学术盛宴。讲座结束后,现场部分教师与同学结合讲座内容与小峯和明进行了交流。此次讲座进一步扩大了日语系师生视野,加深了对近世文学的理解。(外国语学院张军民孟睿珂)
    2018-10-30
  • 10月27日下午,应外国语学院邀请,首都师范大学周以量教授在外国语学院学术报告厅作了题为“日本文学与绘画:以近世为中心”的学术讲座。学院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共百余人聆听了此次讲座。讲座中,周以量以文学与绘画的关系为切口,对日本近世文学作品中的插图、浮世绘中的文学题材等进行了深入解读,指出日本在进入近世之后,由于印刷文化的发达以及民众识字率的普及,文学与绘画的关系之紧密进入到了一个全所未有的状态。讲座结束后,现场部分教师与同学结合讲座内容与周以量进行了深入交流。此次讲座进一步扩大了日语系师生视野,加深了对日本近世文学与绘画这一课题的理解。(外国语学院李智健)
    2018-10-30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