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1

  • 7月4日上午,应学校邀请,密歇根大学博士生导师JohnHeron来我校讲学,并进行学术交流。John主要的研究领域是铁性材料和器件的功能性,在该领域发表多篇国际顶尖论文。此次学术报告交流会在物理北楼C103会议室进行,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主要负责人、电子学院相关专业教师和研究生、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部分相关老师参加了此次交流会。会议中,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院长彭玉峰向John介绍了学校的整体情况。随后,John作了题为“RoomTemperatureElectricFieldControlofMagnetism”的学术报告。几位教师代表就各自的研究领域向John做了介绍,双方进行了深入交流和分享,现场气氛活跃。彭玉峰和John还就今后如何有效的增强双方的交流合作进行了详细的讨论。(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李志向)
    2018-07-05
  • 7月4日下午,应我校邀请,美国哈佛医学院博士生导师IvanO.Rosas副教授在生物东楼报告厅作了一场题为“AgingbiologycanguidethedesignoffutureIPFtherapies”的学术报告。此次报告会由余国营教授主持,生科院相关教师及研究生一起聆听报告。IvanO.Rosas对特发性肺纤维化的分类,诊断以及预后的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进一步指出SFPTC和MUC5B等的缺乏与IPF有关;阐述了老化和IPF的关系,线粒体自噬和老化在肺纤维化中的作用,发现内质网应激引起的线粒体功能失活会诱导自噬(尤其是mitophagy)的发生,mitophagy是慢性肺纤维化的一种适应性反应。报告最后指出,PINK1等的表达水平与老龄化小鼠的IPF有关,PINK1,Parkin,T3等功能的丧失加剧了肺纤维化的形成。IvanO.Rosas的报告图文并茂,讲解详实,深入浅出,赢得了观众们热烈的掌声。最后,IvanO.Rosas对在场师生们提出的各种问题耐心、细致地进行了解答。专家简介:IvanO.Rosas副教授,就职于HarvardMedicalSchool和Brighama
    2018-07-05
  • 6月30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百人计划”入选者、博士生导师常宏研究员来我校作学术报告。学术报告会在物理南楼五楼微格教室举行,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相关学科学术骨干、研究生、本科生参加了报告会。常宏作了题为“国家授时中心锶光钟进展”的学术报告,系统介绍了国家授时中心关于锶光学原子钟的研究进展。光学原子钟是国际上公认的下一代原子钟,将取代目前的铯原子微波基准钟。国家授时中心为确保我国时间基准始终保持独立自主,实现了从无到有建立起完整的锶原子光钟实验平台。目前已经完成了锶光晶格钟的钟跃迁谱线探测,实现锶光钟的闭环锁定,基于冷原子光钟系统全面测量了锶全部同位素组间跃迁频率,实现了光梳任意单模的选择与放大,还完成了空间光钟的物理系统的初步研制,并开展了光学系统和电学系统的研制。接下来,他们将进行空间光钟系统的整体研制。常宏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师生。会后,常宏研究员同与会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郑公平刘宁)
    2018-07-03
  • 7月1日下午,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张洪超教授应邀莅临我校,在数学楼南楼103作题为“ConvergenceofanInexactADMMforSeparableConvexOptimization”的学术报告。数学学院青年教师与研究生代表20余人聆听报告。报告会由学院院长苗雨主持。张洪超介绍了交替方向法(ADMM)的研究现状,给出了非精确ADMM方法(子问题非精确求解),并讨论其收敛性和在不同情况下的收敛复杂度,证明了所提出的非精确方法具有同样的收敛性和收敛速率。最后,他给出数值算例说明了非精确方法的优势。报告会后,各位师生结合讲座内容与张洪超教授进行了热烈的交流讨论。专家简介:张洪超,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数学系和计算中心副教授(associateprofessor),研究兴趣包括非线性优化理论和应用,稀疏矩阵,医学成像中的反问题,无导数优化等,主持多项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项目。在MathematicalProgramming、SIAMJournalonOptimization、SIAMJournalonNumericalAnalysis、SIAMJournalonScienti
    2018-07-02
  • 6月29日下午,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卢建平莅临法学院讲学,作了主题为“刑事政策与犯罪治理”的报告。法学院主要负责人及师生150余人聆听本次讲座。会议由法学院院长王鹏祥主持。会议伊始,卢建平简介其课题研究的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和社会背景。针对“如何看待犯罪数量增长”的疑问,他指出,犯罪现象离不开经济水平、人口增长、社会关系等因素。透过数据增减,可以看出“年终暴力犯罪”“重刑率”的双降和“盗窃罪”及“危险驾驶罪”等新型犯罪的双升问题,并从各个方面对其进行深度剖析。针对犯罪数量与犯罪严重程度的关系,卢建平表示,不能单凭犯罪数量断言犯罪严重程度,因为犯罪数量是客观的,但犯罪程度却要从主客观和实际操作等多方面进行考虑。此外,卢建平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和学术研究,指出“犯罪治理不公开”“治理权力配置不合理”“法律体系有缺陷”“程序粗俗不完备”等犯罪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自己的合理建议和操作性强的解决措施。本次讲座,卢建平言语幽默,视角独特,逻辑清晰严谨,以案说法,简明易懂,赢得同学们热烈掌声。最后,王鹏祥作总结,他强调,刑事政策对预防犯罪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客观公正地分析
    2018-07-02
  • 6月28日上午,应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邀请,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荣年教授在我校数学南楼103报告厅作了题为“InvariantManifoldsandReductionPrincipleforSomeNonlinearCoupledSystemsinInfinite-dimensionalspaces”的学术报告。数学学院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等共二十余人聆听了报告会。王荣年首先介绍了无穷维动力系统中不变流形的研究动机、研究现状与主要思想,详细说明了得到不变流形的关键性困难谱间隙条件。其次围绕双曲抛物耦合系统,给出了等价的抽象方程不变流形存在性的主要结果。最后,他详细讲解了如何利用平移技巧抹去中心流形的技术来克服验证谱间隙条件的困难,进而得到几类原始问题不变流形的存在性。王荣年的报告,是其课题组成员近年来对于无穷维耗散系统的不变流形和惯性流形存在性探索十年磨一剑的最新成果,展示了用约化思想将复杂的偏微分方程简单化处理的系统科学思想,让在座的青年学者深入了解到该领域的最新进展,还鼓舞了研究生初窥科研堂室的热情。讲座结束后,现场师生就讲座内容与王荣年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与如切如磋的交流。(数学
    2018-07-01
  • 6月27日上午,应我校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邀请,上海大学博士生导师刘轶教授在物理北楼三楼报告厅作了一场题为“低配位低维碳和硼材料的第一性原理研究”的学术报告。学院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代表、本科生代表共50余人聆听了报告。刘轶基于材料基因组理念,利用第一性原理和分子动力学计算模拟方法,结合机器学习和实验研究手段,介绍了石墨烯、石墨炔、金刚石等不同C配位的低维材料结构-过程-性能关系及其在复杂外界环境下的物理化学响应,进而在理解微观机制基础上进行新材料和新功能的设计,指出了此类材料在实际生活中潜在的应用领域和社会价值,并详细介绍了国际国内在硼烯、磷烯等领域的研究现状,介绍了他们课题组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学术成果,从几何结构、电子结构、能带、电子态密度等原子、电子层次解释了此类材料在不同的晶格参数和应力下表现出的新奇特性,他们发现Y型硼烯具有非常高的负面内NPR(~0.8),是delta硼烯的三倍,是二维SiO2的7倍,结果表明Y型硼烯泊松比是各向同性的。专家简介:刘轶,1992年和1995年在东北大学分别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1997年在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然后分别在日本名古屋大
    2018-06-29
  • 6月28日下午,应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邀请,南京大学教授程崇庆、崔小军,曲阜师范大学教授白玉真来我校讲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相关学科教师、研究生代表共30余人参加报告会。报告由学院院长苗雨主持。程崇庆作了题为“经典力学三百年”的报告。他以牛顿力学、微积分理论和万有引力定律为引入点,解释如何用数学手段研究天体运动的稳定性与复杂性,并从宏观角度上简述了三百多年来,经典力学相关理论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白玉真作了题为“两类时滞病毒感染模型的全局稳定性”的报告,向大家介绍了HIV,HBV,HCV和HTLV-I四种病毒及发病机制,并在已有时滞病毒感染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两类具有一般发生率的时滞病毒感染模型,继而研究他们的全局稳定性。崔小军作了题为“Eikonal方程的粘性解”的报告。他主要讲解了在非紧、完备黎曼流形上,Eikonal方程的粘性解、流形的拓扑、几何三者间的关系,并阐述一类时空上Eikonal方程粘性解的存在性及弱KAM性质。讲座结束后,三位专家与在场师生进行了沟通交流,并对师生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现场氛围十分活跃。专家简介:程崇庆,曾任南京大学副校长,民革中央副主席,江苏省
    2018-06-29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