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1

  • 6月1日晚上,应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邀请,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惠昌常来我校讲学,学术交流在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报告厅进行。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的部分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100多人聆听了报告。报告会由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副院长黄广月主持。惠昌常作了题为“图与二次型”的报告,他通过介绍一类整系数的二次型,将它们与图相关联,从而将其正定性的判别转换为著名的Dynkin图,即Gabriel定理。惠昌常也介绍了如何用图来刻画这类二次型的半正定性,通过这个实例,在场师生体会到代数学(甚或数学)中建立不同研究对象间联系的重要性和美妙之处。会后,惠昌常同与会师生进行了深入交流,对师生提出的问题给予了细致的解答。(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董丽红苗山根)
    2017-06-05
  • 6月2日上午,应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邀请,东南大学教务处副处长、数学学院博士生导师王栓宏来我校讲学。报告会在数学楼107进行,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部分教师和研究生参加了报告会。报告会由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院长苗雨主持。王栓宏作了题为“WeakmultiplierHopfalgebras”的学术报告,他介绍了Hopf代数和弱Hopf代数的知识体系和近年来的重要结果,并着重介绍了弱乘子Hopf代数提出、积分和对偶理论以及一些最新进展。会后,王栓宏对与会师生就报告内容提出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解答。(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董丽红苗山根)
    2017-06-05
  • 6月2日下午,佩皮尼昂大学Jean-LouisGreffard教授应邀在外国语学院学术报告厅作了题为“法国文学”的讲座。外国语学院相关专业教师、本科生共百余人聆听了讲座。Jean-LouisGreffard从介绍法国文学的历史源流入手,引用实例,按时间顺序介绍了法国各个文学流派文学所属的世纪背景、特点及主要思想:包括13世纪之前的中世纪文学、13至16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文学、17世纪的古典主义文学、18世纪启蒙时期文学、19世纪浪漫主义等文学以及20世纪的近代现代文学。讲座最后,Jean-LouisGreffard对与会师生的提问做出了详细解答。此次讲座不仅使法语系师生大受裨益,同时也极大促进了我校与佩皮尼昂大学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外国语学院刘颖王艳蕾)
    2017-06-05
  • 6月1日上午,应生命科学学院邀请,中国林科院林业研究所遗传学首席专家齐力旺研究员在生物报告厅做了题为“林木及药用植物的干细胞与现代化种苗及道地性检测体系与高植化利用”的学术报告。生命科学学院相关负责人、教师代表、研究生等百余人参加了此次报告会。齐力旺详细介绍了中药材发展特点及全国中药产业的现状,并以此引出了基因组鉴定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其优越性。结合自己的科研重点介绍了植物胚胎干细胞及其应用,齐力旺介绍了国内外的农林新品种培育、种苗的规模化生产等技术。报告会后,齐力旺同与会师生进行了深入交流,对师生提出的问题给予了细致的解答。(生命科学学院常利草陈艳琼)
    2017-06-02
  • 6月1日下午,应我校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邀请,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副所长、“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973项目首席科学家、美国物理学会会士(APSFellow)、中国核物理学会副理事长、《NuclearScienceandTechniques》主编,我校兼职特聘教授马余刚研究员来我校讲学。学术报告会在物理南楼二楼学术报告厅举行。粒子物理和原子核物理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和部分本科生参加了报告会。报告会由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副院长马春旺主持。马余刚以“反质子-反质子相互作用的首次实验测量”为题,就近十年中国合作组对RHIC实验探测器的大量贡献、反超子的反超氚核的发现、目前最重反α核的发现,以及最近关于基于反质子关联对反物质核子的相互作用研究等一系列重要实验进展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马余刚简要介绍了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的基本情况,并鼓励青年学子要积极投身前沿科学研究。马余刚的实验研究组关于反物质核研究的系列成果分别发表在Science、Nature、PhysicalReviewLetters等重要期刊。研究成果先后入选2010年度、2015年度“中国科
    2017-06-02
  •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朱永法教授来我校讲学5月31日下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电子能谱中心副主任、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朱永法教授应邀在环境学院二楼学术报告厅作了题为“有机超分子光催化及三维网络光催化研究”的学术报告。环境学院教师、研究生、本科生代表共80余人聆听了报告。报告会由环境学院院长蒋凯主持。朱永法介绍了有关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光催化材料的制备、结构研究以及流动净化性能的研究,探索了TiO2-聚苯胺、C3N4-聚苯胺、C3N4-SiO2、TiO2-石墨烯等三维网络结构光催化剂在有机污染物的连续净化、六价铬的光催化还原以及有机染料的光电协同催化降解方面的进展,并针对全有机超分子可见光催化新材料的探索研究进行了汇报,揭示了全有机超分子苝材料的制备、结构调控以及可见光催化降解机理。会后,朱永法同与会师生进行了现场互动,并对大家提出的问题给予了细致的解答。(环境学院曹治国)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同济大学博士生导师盛光遥教授来我校讲学5月31日下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同济大学博士生导师盛光遥教授应邀在环境学院二楼学术报告厅作了题为“分配理论的环境应用及其思考
    2017-06-02
  • 5月27日上午,应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邀请,上海财经大学博士生导师沈根祥教授在数学楼107报告厅作了题为“动态利率期限结构模型因子变换及其应用”的学术报告。数学学院学术骨干、概率统计教研室教师和研究生聆听了报告会。沈根祥详细介绍了利率期限结构模型的最新研究成果,重点构建了一种特殊动态利率期限结构模型,并且通过约束因子载荷使因子正交并具有明确直观的经济意义,利用中国债券市场国债到期收益率数据的进行了实证分析。脉冲响应分析表明,短期利率脉冲对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没有影响,市场上的利率传导不顺畅,但中期利率脉冲会对长期利率产生持续的显著影响。报告会后,沈根祥同与会师生进行了深入交流,对师生提出的问题给予了细致的解答。(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刘丽敏苗山根)
    2017-06-01
  • 5月31日上午,河南大学教授张克定应邀在外国语学院学术报告厅作了题为“FramesofreferenceandtheencodingofspatiallocationinMandarinChinese”的讲座。外国语学院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百余人聆听了讲座。张克定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空间参照框架理论和图形—背景关系理论探讨了空间关系及其语言表达。他指出,空间关系是人对客观事物在空间中的方位、存现或运动状态的能动认知的结果。在空间关系所涉及的三要素中,目的物和参照物是基本的,是人观察和认识的基础,而人则是赋予事物以空间关系的关键。张克定认为,空间关系并不是存在于客观世界的自然之物,而是人类的能动识解使然。人们在运用语言表达空间关系时,总是把目的物看作图形,把参照物看作背景,并以后者为参照来确定前者的空间位置。讲座结束后,部分教师与同学结合讲座内容与张克定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张克定结合自己丰富的研究经验,做出了详细的解释。(外国语学院陈淑芬董琪)
    2017-06-01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