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1

  • 8月15日上午,应我校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邀请,中山大学龚隽教授在线上为学院师生作了题为《能近取譬:中国古典哲学的一种说理方式》的学术报告。报告由学院副院长韩万渠主持,校内外200余名师生参与。围绕报告主题,龚隽将中国古典哲学追求的即事而真的道体言谈方法作为切入点,聚焦先秦儒家孔子思想中的“能近取譬”和中古禅宗思想史上的“指事问义”,深入探究了中国古典哲学的说理方式。他以《易传》中“系辞”和初期禅为例,分别阐释了“能近取譬”和“指事问义”的应用效果和学术价值。通过“王弼注易”点明中国古典哲学在表达道与理的过程中迈向抽象化、概念化的倾向。站在哲学史的立场上,强调中国哲学可以用“譬喻”的方式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并认为中国古典哲学说理方式与传统形而上学论述之间存在互动转换关系。韩万渠总结指出,龚隽教授的报告深入浅出,为我们打开了研究中国古典哲学说理方式的新思路。(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李广宇王多)
    2022-08-16
  • 8月15日,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成功举办第四届本硕博牧野论坛。本次论坛邀请到西安交通大学、河南大学等知名高校学者担任评议人。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全国多所高校的本硕博学生共200余人在线参加此次论坛。开幕式由学院副院长韩万渠主持。论坛伊始,学院院长李洪河教授致欢迎辞。他对特邀专家和与会师生表示感谢,介绍了学校和学院的基本情况,强调学院坚持以德树人、以学促新,积极探索学生创新、科研能力的培养建设。他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论坛第二阶段,特邀云南大学副教授郑立、《社会主义研究》主编唐鸣教授、《汉语佛学评论》主编龚隽教授以及上海交通大学、《政治学人》公众号发起人赵吉博士分别作主旨演讲。论坛第三阶段为分论坛汇报。此次论坛共收到来稿近200篇,入围70篇,分别在政治学与国际政治、公共政策与治理、中共党史与思政、哲学与伦理学四个分论坛、九个专场进行。经过为期一天的研讨,论坛圆满闭幕。韩万渠在总结致辞中指出,论坛经过四届的举办已走向成熟,希望青年学子在平台上不断磨练学术意志,提升学术能力。时值我校即将迎来建校100周年之际,本硕博牧野论坛的举办,有助于扩大了我校的知名度和学术影响力,为我校的百
    2022-08-16
  • 8月1日下午,应我校物理学院邀请,南京大学缪峰教授为我校师生作题为“面向未来计算的二维材料物性调控与信息器件研究”学术报告。学院相关研究方向师生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参加了报告会。缪峰教授从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计算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出发,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我校师生展现了计算的前世今生,从神经形态电子学、神经形态光电子学以及神经形态计算方案与系统三个方面开展报告。面向未来海量计算需求,通过忆阻器、类视网膜传感器以及并行矩阵-矩阵运算系统的构建,他给出基于二维材料光电信息器件的解决方案。讲座结束后,缪峰教授针对师生提出的MoS2−xOx忆阻器氧掺杂、器件测试串扰以及忆阻器应用前景等相关问题给予耐心细致的解答,我校师生受益良多。专家简介:缪峰,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博导,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物理学会黄昆物理奖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入选者,国际先进材料学会IAAM奖章获得者,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2004年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2009年获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物理学博士学位,同年获得最佳博士毕业生奖;2009-2012年在美国惠普实验室(硅谷总部)任助理研究员;20
    2022-08-02
  • 7月28日上午,应旅游学院邀请,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大数据研究院执行院长、文化旅游规划与设计研究院执行院长钟栎娜教授为我院师生做了题为《大数据在文化与旅游研究中的应用和实践》的线上报告。学院领导及全体教师、部分研究生参加,会议由副院长陶玉霞主持。首先,陶玉霞致欢迎辞,对钟栎娜教授表示热烈欢迎,并期待未来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更多的合作交流。钟教授梳理了大数据的发展历程和国家的数字经济战略政策,结合案例对大数据在文旅发展与研究中的实践应用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详细讲解,并对大数据与文旅研究的道术关系进行精彩剖析。之后钟教授与学院师生进行了充分的互动交流。学院师生深感收获良多,受益匪浅。最后,旅游学院院长刘英基做总结发言,真诚感谢钟教授深入浅出的报告,为我院旅游管理、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改革思路带来新的启发,专业建设必将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以智慧旅游、数字技术支持旅游与城乡规划;同时也促进老师们变革观念,与时俱进,应用大数据进行教学科研工作,提升教学与科研水平。(旅游学院 杜媛)
    2022-07-29
  • 7月23日上午,应化学化工学院邀请,北京师范大学杨清正教授以“基于BODIPY的光动力治疗敏化剂”为题作了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学院相关师生参加本次报告会议。报告会由学院副院长仉华主持。杨清正详细普及了光动力治疗的发展史及其研究背景,包括其作用机制及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对其课题组相关的研究成果作了详细介绍,提出了目前该研究领域的瓶颈问题及存在的挑战,并提出可能的研究思路。报告会结束后,杨清正就与会师生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详细地解答,并展开深入的讨论与交流。(化学化工学院袁婕)
    2022-07-24
  • 7月20日下午,北京师范大学李国英教授做客文学院“卫风讲堂”,为师生做了题为“数字化时代的汉字研究”的讲座。讲座由党委常委、副校长李雪山教授主持。李国英简要介绍了数字化带给人们的剧烈变化和数字化背景下汉字研究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他从计算机字库编码、数字化资源库建设、基于数字化资源库的汉字整理、基于数字化资源库的汉字研究、基于数字化资源库的汉字考证五个方面详细地介绍了数字化时代汉字整理、研究等具体问题,并就涉及的汉字研究问题分享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和探索。李雪山高度评价了李国英教授的讲座。他指出,李教授的讲座将我们直接推到学术前沿,把一个传统的汉字研究问题与数字化时代交叉融合推进,提出了系列性的研究课题,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极好的示范和指导。专家简介:李国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北京师范大学学位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文字学会常务理事。近年来重点从事汉字的系统整理与汉字规范研究,担任国家重大攻关项目“中华字库”工程“版刻楷体字书文字整理”首席专家、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跨文化视野下的汉语、汉字、民俗研究”主持人。在《中国社会科学》《语言文字应用》《语文建设》《古
    2022-07-21
  • 7月20日下午,应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邀请,北京大学王杰教授以线上方式作了题为《Some Combinatorial and Graph-Theoretic Problems in Music》的学术讲座。学院相关研究方向青年教师、研究生30余人参加了报告会。报告会由学院副院长董乐主持。王杰将音乐与数学相结合,生动形象地介绍了音乐中的群与图的相关问题。他通过音名、音类、移调变换、倒影变换等引出pc集,距离向量和二面体群等概念,并且结合音乐介绍了二面体群的轮换指标、加权的计数定理、新黎曼群和音网的对偶形式。欧拉对于七桥问题的研究为图论奠定了基础,王杰介绍在七桥问题之前,欧拉关于音乐方面的研究中就已出现图的雏形。本次报告生动有趣,不仅拓宽了青年教师和研究生的学术视野,还加深了到场师生把组合图论知识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研究兴趣。讲座结束后,与会老师和学生就讲座内容与王杰展开了深入讨论与交流。专家简介:王杰,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代数学、组合数学和密码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曾获霍英东青年教师奖、政府特殊津贴。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副
    2022-07-21
  • 7月20日,应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邀请,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周晓文教授在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103会议室作题为“数字化时代的汉字研究”学术报告。学院院长与相关研究方向教师、研究生参加。报告会由副院长张俊娜主持。周晓文教授在报告中介绍汉字研究发展现状,汉字库建设情况,以及当前古文字研究面临的重大挑战。报告从中国历代字书的数字化整理为主线,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介绍:(1)中国历代字书发展;(2)中华字库工程;(3)字书的数字化工作流程,其中详细讲述了字书的图像加工流程和电子文本采集;(4)字书数字资源的内容挖掘。报告会结束后,周晓文教授和与会师生就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在古文字研究中国的应用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这次报告不仅开阔师生学术视野,也有利于师生更了解学科交叉的重要性。(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刘国奇)
    2022-07-21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