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1

  • 5月27日晚,浙江传媒学院郑亚楠教授应邀为文学院师生作题为“融媒传播产品的创意、生产、分发”的讲座,本次讲座线上线下同步开展,文学院党委书记段勃主持报告会。讲座中,郑亚楠从了解融媒生态、认识融媒链条、走进融媒生产、追求融媒效果四个方面进行讲解。她以《人民日报》的融媒发展为例,指出无论是党报党刊,还是晚报都市报系列,都在融媒转型,入驻各大移动互联网平台。郑亚楠指出,除了传统媒体,后起的党务、政务app,微信、微博政务公号和县级融媒体等机构媒体,同样活跃于各大移动互联网平台。同时,自媒体是移动互联网平台不可忽视的用户存在。她认为,这三类媒体不仅各自内部有多层结构,而且类与类之间共时态地交织于移动互联的世界里。关于认识融媒链条,郑亚楠结合传播介质的技术进步和内外部面临的挑战,阐释了媒体融合和链条的含义,并指明媒体融合的意义。她进一步介绍融媒生产渠道的流程,提出创意性是融媒生产中的核心观念。郑亚楠指出,要明晰融媒生产,要先认识融合产品分类,并介绍短视频现场新闻、短视频专题报道、移动直播、创意互动、界面、融合创新的含义和短视频现场新闻与专题的主要特征。她强调要追求融媒效果,需要主题、剪裁、结构、
    2022-05-28
  • 5月27日下午,应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邀请,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叶平教授在线上为学院师生作题为“由字以通其辞,由辞以通其道——中国哲学的致思路径”的学术报告,报告哲学学科学术负责人、校学报编辑部主任刘科教授主持,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本科生参与此次报告。围绕报告主题,叶平通过分析“字”、“辞(词)”、“道”的涵义以及三者之间的递进关系,对“由字以通其辞,由辞以通其道”进行详细解读。针对“字何以通其辞”,叶平认为“字”虽能由象表意,但不能直达“道”,“字”只有在“辞”中,才能指向“道”。他以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为例,讲述了“由辞以通其道”的过程,并认为中国哲学的诠释始于文字认知,显于文本认知,终于道德义理。报告最后,叶平指出“取象比类”“原始察终”是“通其道”的方法,通过这两种方法对字、辞进行诠释,可通圣贤立言之意,终可达于大道。报告尾声,叶平和与会师生进行了探讨和交流。李广宇总结指出,叶平教授的报告视角独特,趣味性与学术性兼具,使同学们对中国哲学的致思路径有更为深刻认知的同时,彰显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李广宇 刁惠珂)
    2022-05-28
  • 5月27日上午,应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邀请,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张振江教授在线上为学院师生作了题为《变局时代的政治学学科建设》的学术讲座,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参与学习。报告由世界和平与发展研究院院长席来旺教授主持.围绕报告主题,张振江首先从变局时代出发,详细介绍了政治学学科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接着,他聚焦于学科建设,阐述了政治学学科建设的内容、人才培养以及学科划分的利弊,指出学科建设要重视人才的培养、学科知识的精细化以及学科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最后,张振江以暨南大学的政治学学科建设为例,从基本情况、发展过程、遭遇的困难、获得的机会四个方面对政治学学科建设进行了介绍,指出变局时代政治学学科建设要丰富也要特色,要全面也要有所偏重。报告尾声,学院师生就报告内容与张振江进行了探讨和交流。席来旺总结指出,张教授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讲述,让我们对政治学科建设的使命和变化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李广宇张欢欢)
    2022-05-28
  • 5月26日,应环境学院邀请,中国海洋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和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赵建教授为我校师生作题为“石墨烯材料的环境生物效应”的线上学术报告。环境学院相关学科学术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等六十余人聆听了本次报告。报告由环境学院副院长曹治国主持。报告中,赵建首先介绍了纳米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石墨烯材料的环境应用,指出石墨烯的规模化生产和使用可能给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开展石墨烯材料的环境生物效应研究及安全性评价对其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赵建教授以团队近年研究工作为例,通过开展模式生物暴露和生物-界面化学过程研究,发现污染物遮蔽效应、膜损伤和营养耗竭是石墨烯材料对藻类的主要致毒机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现天然有机质、矿物颗粒可通过改变石墨烯的团聚状态,降低其与藻类的直接接触和物理损伤,从而降低毒性效应。同时,研究发现光照可促进氧化石墨烯转化产生芳香类小分子产物,从而增强对藻类的损伤作用,但重金属Cu2+的存在则可通过与石墨烯材料发生复合光转化,缓解其对藻类的联合毒性效应。赵健教授课题组系统的研究成果可为客观、准确评价石墨烯材料的生
    2022-05-27
  • 5月26日下午,应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邀请,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徐仪明教授在线上为学院师生作了题为《中医哲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的学术讲座。报告由校学报编辑部主任刘科教授主持,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参与学习。围绕报告主题,徐仪明首先从中医哲学的起源出发,详细介绍了中医哲学的内涵及历史使命。接着,他通过对学界关于中医哲学相关研究的回顾,阐述了中医哲学的学术渊源和思想背景,指出中医哲学与防疫、养生史以及中医疾病治疗史的紧密联系。最后,徐仪明从中医哲学渊源问题、防控瘟疫和养生延年、思维方法问题以及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四个维度对中医哲学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报告尾声,学院师生就报告内容与徐仪明进行了探讨和交流。张昊雷博士总结指出,徐仪明教授深入浅出的讲述,让参加师生对中医哲学有了新的、更加全面的认知。(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李广宇马文韬)
    2022-05-27
  • 5月25日晚,河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武新军教授应邀为文学院师生作题为“论小说《红旗谱》的跨媒介传播”主题线上讲座,文学院师生120余人积极参与学习。讲座由学院院长赵黎波主持。武新军从《红旗谱》的小说初版本出发,带领与会师生梳理了《红旗谱》的连环画改编、话剧改编、评剧改编、电影改编等不同的跨媒介文本,通过图片展示、文本细读,对比分析其中的生动细节,集中探讨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社会文化语境中,不同文艺形式是如何讲好革命历史叙事,各种改编本是如何互相配合、共同完成革命历史的建构,小说作者、改编本的编剧、接受者之间有着怎样的互动与龃龉等方面的话题。整场讲座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史料梳理扎实、问题意识突出,武新军以其对文学作品跨媒介传播的开阔视野、独到见解,启发了聆听讲座的诸位师生。赵黎波对武新军教授的分享表示感谢,她指出本次讲座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文学研究视野,对文学的跨媒介传播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为学生未来的研究课题提供了更多的方向。专家简介:武新军,河南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院院长,河南大学“杰出人才特区支持计划”第三层次特聘教授,河南省优秀专家。先后在河南大学、复旦大学、美国杜
    2022-05-26
  • 5月25日晚,应社会事业学院邀请,国家社科基金会评专家、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童星在文昌楼221教室作题为“中国社会建设话语体系建构”的讲座,学院部分师生共同聆听本次讲座。讲座由河南师范大学党委统战部副部长张晨寒主持。童星从中国社会建设话语体系的核心概念、中国社会建设话语体系基本结构及演变逻辑与中国社会建设话语体系的当代价值三方面对中国社会建设话语体系建构提出自身见解。他指出尽管西方学界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多视角的社会建设话语体系,但中国的社会建设实践并非以西方的社会建设话语体系为指引,因此,中国必须要构建自己的话语体系。他详细阐释了中国传统社会治理的内涵,提炼出“民生”与“治理”两个具有本土性的中国社会建设话语体系的核心概念。童星就我国目前社会建设话语体系的当代价值进行了思考。他认为我国目前社会建设话语体系应以“小康”为出发点,以“民生”和“治理”为着力点,以“和谐”为落脚点,进而逐步实现“大同”。在提问交流环节,童星与学院师生进行了积极互动,他耐心地回应了师生的提问,现场氛围热烈,学院师生受益匪浅。(社会事业学院 何守晨)
    2022-05-26
  • 5月25日晚,应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邀请,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教授赵建军在线上为学院师生作了题为《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学术报告,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本科生参与此次报告。报告由哲学学科负责人、校学报编辑部主任刘科主持。围绕报告主题,赵建军介绍了现代化、生态现代化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概念,并阐释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这一理念提出的背景及哲学基础。立足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他详细介绍了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生态文明建设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他强调要坚定绿色自信、做到两个把握、培育绿色产业以及打造绿色供应链,努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刘科总结指出,赵建军的报告理论与现实相结合,有助于进一步坚定绿色自信,激励广大师生更好地投身到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中。(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李广宇 马文韬)
    2022-05-26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