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1

  • 5月22日上午,广东工业大学马琳教授(博士生导师)应邀为物理学院师生作题为“准二维半导体的载流子超快动力学研究”的线上学术报告,学院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聆听此次报告。报告中,马琳简要介绍了二维过渡金属硫化物(TMDs)带隙可调等光电特性的相关实验进展和理论研究现状。他着重介绍了典型准二维半导体材料如WS2和二维层状钙钛矿材料的载流子动力学,讲解了采用飞秒时间分辨的超快光谱学手段,并对化学钝化对二维半导体本征激子动力学的调控作用,以及高效稳定的准二维钙钛矿光电器件的微观工作机理做了详细讲解。报告内容丰富,讲解细致认真,有助于师生了解准二维半导体和二维层状钙钛矿材料的载流子动力学的具体计算方法和相关物理热点问题。报告结束后,马琳和与会师生进行互动,就师生提出的相关问题给予耐心细致的解答。专家介绍:马琳,广东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10年本科毕业于吉林大学物理学院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2014年博士毕业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物理与应用物理专业。2014-2016年,在美国西北大学化学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导师为Michael R. Wasielews
    2022-05-23
  • 5月22日下午,吉林大学石英教授(博士生导师)应邀为物理学院师生作题为“压力下分子激发态超快动力学”的线上学术报告,学院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聆听此次报告。报告中,石英简要介绍了高压下分子激发态超快动力学方面的相关实验进展和理论研究现状。他着重介绍了压力对香豆素分子内扭转电荷转移过程,讲解了将飞秒瞬态吸收光谱技术和金刚石对顶砧技术相结合的手段,并对压力对CdSe/ZnS核壳量子点与蒽醌分子之间电子转移过程及压力对聚集诱导发光强度的影响做了详细讲解。报告内容丰富,讲解细致认真,有助于师生了解压力下分子激发态动力学的测量和压力诱导分子奇异性的微观物理机制。报告结束后,石英和与会师生进行互动,就师生提出的相关问题给予耐心细致的解答。专家介绍:石英,吉林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2005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6年至2008年在香港科技大学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08年被吉林大学优秀人才引进,2012年被破格提升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液相体系中分子激发态质子转移、电荷转移超快动力学以及纳米材料载流子超快动力学的实验与理论研究。是J. Ph
    2022-05-23
  • 5月22日下午,应我校物理学院邀请,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王振兴为我校师生作题为“面向智能应用的新结构电子器件”线上学术报告。报告由物理学院副院长夏从新主持。王振兴在报告中介绍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新一代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中的重要作用,冯诺依曼架构所赋予的性能潜力已经几乎达到极限,并且随着摩尔定律面临的尺寸缩小的物理极限,集成工艺节点推进放缓,更放大了冯诺依曼架构面临的低智能、高能耗、低容错等问题,探索新型的计算架构同时具备智能性的电子器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他讲述了二维层状范德华异质结器件独特的物理性质及其在构建新结构器件方面的潜力,重点汇报了近两年在新结构电子器件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基于铁电半导体感算一体器件和忆阻器方面的初步进展。会后,王振兴与学院教师以及学生就二维铁电半导体器件设计、构筑以及表征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与交流。专家简介:王振兴,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博导、课题组长,入选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首批青年学者计划,担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先后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得学士、博士学位,之后进入北京大学开展博士后研究,于2011年加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曾入选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优
    2022-05-23
  • 5月20日下午,应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邀请,教育部特聘教授、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肖滨教授在线为学院师生作了题为“基层社会中治理者与被治理者如何良性互动”的学术报告,报告由天津师范大学高建教授主持,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本科生参与此次报告。围绕报告主题,肖滨指出要从“国家政权的‘桩脚’”“党政体制的基石”“民众行动的空间”“力量博弈的平台”四个方面理解中国基层社会的政治定位。他基于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分析“被治理者究竟是什么”“被治理者如何存在”的问题。他从治理者与被治理者良性互动的三个角度提出了对基层社会治理的反思。报告尾声,高建总结指出,肖滨从微观层面出发,详细阐述了基层社会治理者与被治理者的良性互动关系,为我们的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与参考。(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李广宇袁高辉)
    2022-05-23
  • 5月22日下午,应化学化工学院邀请,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胡传刚教授以线上方式作了题为“绿色碳基催化剂的设计与应用”的专题报告,相关专业教师和研究生参加了此次报告。报告中,胡传刚教授介绍了金属与非金属基催化剂性能调控的基本方法,随后通过本征结构与组装结构两种调控手段介绍了其课题组基于碳基催化剂性能调控的相关工作,为碳基材料在清洁能源转换、储存与利用领域做出系列前瞻性的探索。报告结束后,胡传刚教授和与会师生就有关问题进入了深入交流。(化学化工学院 张 琰)专家简介:胡传刚,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教授,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2011年获得河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2015年获得北京理工大学博士学位。2015至2019年在凯斯西储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工作,2019至2020年在新南威尔士大学做科研助理。2020年12月至今,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教授。在化学与材料类顶尖期刊Chem. Soc. Rev., Adv. Mater., Energy Environ. Sci., Angew. Chem. Int. Edit., Nano Lett., ACS Nano等发表学术论
    2022-05-23
  • 5月21日上午,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程相占教授应邀为文学院师生作题为“生态的含义及其与美学的合法联结”的专题讲座。讲座由副校长马治军主持。程相占以生态的含义为切入点,阐释关于生态的歧义问题,将生态的义项归为三类,从名词、形容词、副词三个方面解释生态的含义问题。程相占从六个方面系统讲述关于生态美学对于环境美学之批评的回应内容。他认为,生态美学并没有像伯林特批评的那样忽视了审美问题,用六种合法途径将二者联结,断言生态美学即基于生态学的美学。关于生态美学是否偏离了美学的问题,他从生态美学的中心词、环境美学对生态美学的启发、环境美学的生态取向与笔者的追问三个方面进行回答。在生态美学如何借助生态学而展开美学论述的问题上,程相占以“美学的内在关联、柏林特对其他美学家的批评、美学与生态学的内在关联、生态美学的革命性意义”等方面为关注点,提出了“生命本体”和“生命存在”的专业论述。他特别指出要在生态学研究范式的基础上构建新的美学研究范式和构建“身-心-境”三元合一的新模式。在讲座互动环节中,程相占解答关于审美体验与生态体验的相关问题,着重分享了翻译生态学的研究方法。马治军在总结中指出,程相占结合当
    2022-05-22
  • 为了让同学们学习和了解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特点及内容变化,5月21日下午,文学院在崇文楼二楼会议室召开教育实习专题讲座会议,讲座由文学院教师李耀伟主讲。李耀伟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研读”为题,首先探讨2022年版义务教育学科课程标准修订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主要变化,接着从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四个方面具体研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主要特点及内容变化。李耀伟主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方面,具体阐释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内容主题与载体形式,初步分析了课程内容的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并对课程主题的逻辑关系、课程内容的三大特点以及学习任务群的群间关系等作了具体分析与研讨。在课标研读的同时,李耀伟还建议同学们平时要认真阅读和思考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深入体会其理念特点及内容变化,更好地提升自身的语文教育教学素养。李耀伟对新课标课程内容部分进行思考与展望。他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均为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并体现出新时代语文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特点和趋势。(文学院荆恒磊王
    2022-05-22
  • 5月21日,应我校化学化工学院邀请,天津大学博士生导师杜云飞教授为我校师生作题为“高价碘试剂介导的氧化重排反应研究”的线上学术报告,报告会在东区实训楼1511会议室举行。学院领导、青年骨干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参与此次学术报告会议。会议由有机所所长范学森教授主持。杜云飞教授在报告中指出,高价碘试剂具有低毒、易制备、环境友好等优点,可以参与氧化偶联、官能团化、重排等多种类型的反应。在本次专题报告中,杜云飞教授主要介绍了其课题组在高价碘试剂介导的1,2-芳基重排反应的研究进展及其在杂环骨架构建中的应用。最后,杜云飞教授与学院师生就1,2-芳基重排的反应机理及芳基迁移的优先顺序等问题开展了深入探讨与交流。(化学化工学院 徐园双)
    2022-05-22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