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1

  • 5月21日下午,应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邀请,南京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赵培标教授为学院师生作题为“Expanding curvature flows and Christoffel-Minkowski type problems ”的学术报告,相关专业教师和研究生在线参加此次报告。赵培标教授在报告中首先回顾了超曲面的曲率流问题的一些例子和Lp Christoffel-Minkowski型问题,其次介绍expanding curvature flows和Christoffel-Minkowski 型问题近年来的研究现状与进展,最后给出流的长时间存在性的C0,C1,C2估计。这为与会师生拓展了视野,扩充了知识面,帮助与会师生了解数学前沿的内容。报告会结束后,关于师生所关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专家简介:赵培标,博士,南京理工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微分几何、流形上的几何分析、金融数学和金融几何学理论及应用的研究。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烟草专卖局科研基金等。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会员,中国兵工学会会员。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数学与金融数学学术研
    2022-05-22
  • 5月21日,应我校化学化工学院邀请,国家杰青、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Carbon Energy副主编、Frontiers in Chemistry副主编、2021年全球高被引学者钟澄教授为我校师生作题为“锌基电池产业化”的线上学术报告,报告会在化学北楼N102报告厅举行,学院领导、青年骨干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参与本次学术报告会议,会议由化学化工学院杨林教授主持。钟澄教授针对水系锌离子电池的优势、技术问题与科学瓶颈展开了学术报告,并对水系锌基电池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以上问题其课题组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如从锌离子调控入手,研究成果得到了批量生产且实现了商业化应用。此次报告引起了学院师生的极大兴趣,展开了深入的讨论与交流。钟澄教授就水系锌基电池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出了展望,并耐心回答我院师生的问题,并对提问者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及给出了中肯的建议。通过这次学术会议,学院师生获益匪浅。 (化学化工学院 双 微)
    2022-05-22
  • 5月20日,应化学化工学院邀请,南京医科大学陈芸教授为我校师生作题为“临床质谱分析在精准医学中的应用”的线上学术报告,学院相关师生参加报告会。报告由学院副院长仉华主持。陈芸立足于质谱分析从化学分子水平深入解析和精确认知疾病,详细讲解了基于质谱的靶向蛋白质组学直接检测、准靶向蛋白质组学间接检测原理,通过构建质谱检测平台为质谱定量检测提供了研究基础和技术保障。她进而以定向蛋白质组学展开,具体研究策略是以定向蛋白质组学为基础,通过与先进的前期样品处理方法和后期数据分析技术交叉和对接,形成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定向蛋白质组学实验方案和流程,定量测定了多种蛋白质、蛋白质修饰、蛋白质复合体及一些核酸分子的水平。在报告末尾,陈芸就临床质谱分析在精准医学研究方向未来的发展和应用前景做了详细分析和展望。报告会结束后,陈芸就与会师生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并展开了深入的讨论与交流。(化学化工学院申聪聪)
    2022-05-21
  • 5月20日,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举办“国家治理现代化”论坛。本次论坛邀请到教育部特聘教授、南开大学朱光磊,教育部特聘教授、云南大学周平,教育部特聘教授、北京大学燕继荣和教育部特聘教授、中山大学肖滨担任主讲人,天津师范大学高建教授担任主持人。相关专业师生近千人在线参与此次论坛。论坛伊始,学院院长李洪河致开幕词。他介绍了参与本次论坛专家的情况,对特邀专家和与会师生表示诚挚的感谢,预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论坛第二阶段,四位主讲人围绕论坛主题依次发言,朱光磊通过分析四十年来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与逻辑,指出不同层次的政府应当作出适当的调整以适应这种转变。周平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治理”为报告主题,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国家治理体系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系。燕继荣通过总结中国国家现代化的经验,指出了政党政治、积极政府、公民参与、国际融入四个方面在中国现代化道路上的重要贡献。肖滨基于对近期疫情防控的反思,阐述了“基层社会中治理者与被治理者如何良性互动”这一议题。论坛尾声,高建在对每位主讲人分别评议的基础上总结指出,与会专家围绕“国家治理现代化”主题从多维度分享了自己近期的学术成果,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政治实
    2022-05-21
  • 5月20日下午,应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邀请,教育部特聘教授、云南大学特聘教授周平在线作题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治理价值”的主题报告。讲座由天津师范大学高建教授主持。校内外近千名师生参与此次报告。围绕报告主题,周平从国家治理体系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密切关系为出发点,从三个方面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他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被空前地凸显”方面展开,详细介绍国家发展中“民族复兴”表述的意义。他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可资国家治理”方面进行阐述,讲解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角度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可作为国家治理的资源来加以开发和利用。他从促进国家整合能力的提升、构建国内民族关系的新模式和培植社会动员的大众机制三个维度分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多重治理价值。报告最后,高建总结指出,周平的分享理论与现实并重,让参会人员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治理价值有了新的认识。(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李广宇 马文韬)
    2022-05-21
  • 5月21日上午,应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邀请,教育部公共管理类教指委委员、湘潭大学颜佳华教授在线上为学院师生作了题为“人工智能背景下政府治理的伦理风险问题”的学术报告。报告由学院副院长王鹤亭教授主持。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本科生参与学习。颜佳华从人工智能时代来临、人工智能深刻影响政府治理及其嵌入政府治理的伦理风险不容忽视等方面分析了研究缘起、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他指出人工智能嵌入政府治理的内在逻辑主要体现为“从网络连接到智能融合的技术逻辑、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逻辑、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的实践逻辑”三个层面,以及主要面临的“安全、公平、责任、自主、民主”等五大伦理风险。对此,他分析认为实践生成论、多重因素的互动耦合等因素构成人工智能嵌入政府治理伦理风险的生成机理。颜佳华指出“强化负责任人工智能技术的突围”“完善政府治理结构”“提高公众伦理风险感知能力”是防控伦理风险的重要策略。报告最后,王鹤亭总结指出,颜教授的报告具有理论前瞻性和实践指导性,为我们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有益借鉴与启示。(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李广宇 柴琳琳)
    2022-05-21
  • 5月20日下午,应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邀请,教育部特聘教授、南开大学讲席教授朱光磊在线上作了题为“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与逻辑”的学术报告,报告由天津师范大学高建教授主持,校内外近千名师生参与此次报告。围绕报告主题,朱光磊回顾了40年以来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分析在此期间政府职能的五大变化。他讲述了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逻辑,指出政府职能转变主要是职责转变,促进职能优化,构建服务型政府。针对政府职能转变,朱光磊提出各个层次的政府不应当提供同质的服务,而是要通过“确权”建设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同时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全面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报告尾声,朱光磊和与会师生进行探讨和交流。高建总结指出,朱光磊提出和回答了“政府职能转变为什么还在路上”这个深刻的问题,对推动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发挥了一名学者应有的作用。(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李广宇 刁惠珂)
    2022-05-21
  • 5月20日下午,应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邀请,教育部特聘教授、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燕继荣在线作了题为“中国国家现代化的经验”的专题讲座,报告由天津师范大学高建教授主持,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参与此次讲座。燕继荣简单介绍了现代化研究的背景,并回顾了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以此引出“中国现代化的经验”的主题。针对中国如何推进现代化的问题,他认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现代化的领导者和推动者,也是中国现代化成就的“秘诀”;“人民至上”是现代化的方向和保障,强调了“人民性”在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他阐述了“积极政府”和“国际融入”在推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发挥的巨大作用。报告最后,他强调在现代化的道路上要警惕陷阱和困境,把改革开放进行到底。高建总结指出,燕继荣的分享用政治性思维和政治学术语把现实问题写成事实,对相关研究有很大启发。(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李广宇 梁月桂)
    2022-05-21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