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新闻3

  • 为调节广大学子心理状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班级凝聚力,6月5日上午,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举办“放飞心灵,你我同行”团建素质拓展活动。学院相关负责人、辅导员和各年级学生参加了此次活动。本次素质拓展活动共包含八个比赛项目,活动采取积分制,形式多样,趣味十足,考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团队协作能力。活动开始后,六个小组采取两两对抗的形式同时进行比赛。其中,“你划我猜”项目穿插红色党史知识,每轮比赛结束后,裁判会详细讲解各类红色故事,使同学们在享受游戏的同时更加深入地学习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传铁球”和“疯狂毛毛虫”项目中参赛同学携手共进、步步争先,为挑战自我而奋斗,为团体荣誉而拼搏。各种比赛项目的举办,促进了同学们之间的交流,增强了同学们互助共赢的意识。比赛获胜的小组依次进行“套圈”游戏,收获各式各样小礼品,留下欢声笑语。最后,全体成员合影留念。此次活动将红色党史知识与素质拓展活动融合,加深了同学们对党史知识的理解,推动了党史学习教育持续深化,为同学们提供了释放压力、促进交流的平台,有助于提高同学们的身心素质,激发青年学子昂扬向上的斗志和朝气蓬勃的青春活力。(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张钰高岩锋)
    2021-06-08
  • 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提高广大教师教学研究能力和课程建设水平,促进教学研究与课程建设相融合,6月8日上午,应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和物理学院邀请,国家级教学名师、教育部物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吉林大学张汉壮教授来我校“名师课堂”作“以课程建设为载体的过程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为题的专题报告。报告会在勤政楼第四会议室举行,全校120余名教师代表参加本次报告会,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王君健主持。张汉壮围绕立德树人政策引领、课程思政建设、课程内涵建设、课程育人模式等方面展现了如何不忘立德树人与做个好老师的初心,如何牢记通过课程建设载体践行育人的使命。他强调,课程体系的内涵建设与教学方法的外在手段要有实力,同时要重视营造助力平台与发挥课堂作用的多维度过程,依托课程建设载体,构建过程育人模式。此外,张汉壮分享了他主持获批的国家一流本科课程中的“AR技术阐述物理原理演示”“课堂现场实验教学”“魔术背后的物理原理”等相关教学视频,进一步展现了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创新对实现课程育人模式的引领作用。王君健表示,张汉壮知识积累深厚,教学资源丰富,报告深入浅出,立意高远,为与会成员呈现出一个立
    2021-06-08
  • 6月6日晚,化学化工学院在帕瓦罗蒂音乐艺术中心举办“魅力化学”科技文化节人才培养汇报演出暨2021届毕业晚会。学院主要负责人、教师和学生代表近500人共同观看此次晚会。晚会在学院“化风”抖音号进行同步直播。晚会分为“初心”“传承”“逐梦”“同心”“启航”五个篇章,以充满回忆的毕业视频拉开帷幕。院党委书记来俊军致开幕词和毕业寄语,期望同学们能够心怀家国,提升人生高度;坚守初心,探索人生深度;求真向善,增加人生温度。《侯德榜》《纽经义》《周同惠》等情景剧、2019级辅导员汤润民演唱的歌曲《跟你走》以及学院党委组织员王曼曼带领部分党员重温入党誓词活动都将化院人心系祖国,一心向党的决心诠释地淋漓尽致。悦耳动听的歌曲《stay with you》、整齐划一手语舞《我和我的祖国》、掷地有声的诗朗诵《黄河颂》、幽默风趣的小品《扶贫轶事》等精彩节目,无不引起掌声雷动。晚会间,学院举行了“情满化院”师生集体生日会和“毕业生心中最美任课教师”颁奖典礼环节。其中,“最美任课教师”代表渠桂荣深情寄语毕业生,感谢同学们为师大留下的流光异彩,鼓励毕业生要坚持追梦,注重发扬团队精神,保持平和心态,风雨兼程,勇往直前
    2021-06-08
  • 6月4日下午,文学院党委书记、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段勃教授在学院二楼会议室为学院教师作关于精品课程建设的报告,这也是文学院教学活动月系列活动之一。学院教师代表到场参与,报告由教学副院长李占伟主持。段勃从精品课程的历史演变、在线开放课程的特点和建设在线开放课程的注意事项等几个方面入手进行了深入讲解。他指出,学院有极好的课程建设传统,学校在政策方面也有很好支持,希望学院老师能够以课程建设为抓手切实提升学生培养质量。随后,段勃通过讲解在线开放课程诸如工具资源多元化、课程易于使用、课程受众面广、课程参与自主化等特点,鼓励学院教师积极投入线上开放课程的建设与申报;并以2018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分析为例,准确指出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注重对内容精、方法妙、效果好、辐射广等方面的把握。报告会结束,段勃同到场教师进行了深入交流,针对不同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精品(一流)课程建设是学院提升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亦是提升学校影响力、体现教师价值的重要途经,更是响应国家政策、顺应教学改革大势的重要方面。专家简介:段勃,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博士、教授,硕士研究
    2021-06-07
  • 2021年6月3日至6月6日,实验室与设备管理中心组织我校各学院负责实验室安全工作的11名教师参加了2021年河南省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培训会,我校参训教师均顺利完成各项培训内容并获得培训结业证书。本次培训会由河南省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会主办,河南理工大学承办。培训会旨在贯彻落实国务院、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精神,提高河南省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提升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安全意识,强化安全技能,增强同行交流。本次培训会邀请了清华大学、厦门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江南大学、郑州大学等省内外高校的10名实验室技术安全专家,对高校实验室安全政策形势、安全检查、制度建设、危险化学品安全、生物安全等重点问题做了专题报告与研讨交流。来自全省各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近400人参加了本次培训会。实验室与设备管理中心将以本次培训会为契机,将培训会精神传达到全校所有师生员工,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实验室安全意识,深刻理解实验室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改进实验室安全薄弱环节,增强实验室安全管理能力和水平,切实保障师生生命安全和校园安全稳定。(实验室与设备管理中心丁倩)
    2021-06-07
  • 近期,新联学院党员小导师团队组织开展安全教育系列活动,进一步普及校园安全知识,不断强化学院师生面对危险时的应急防范能力。由学生党员组成的小导师团队以“珍爱生命,安全伴我行”为主题,相继开展“安全知识大学习”“小导师班会说安全”“安全知识竞答”等活动。党员小导师深入各专业开展安全知识班会,宣讲普及安全知识,警示防范火灾、反电信诈骗、防溺水的重要性,讲解火灾逃生办法和溺水救援方法,科普安全标识,丰富同学们的安全常识,营造“人人懂安全,人人抓安全”的安全教育氛围,进一步提升同学们的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学院基层党总支书记孔艺表示,充分发挥党员小导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学生中宣传普及安全知识、开展校园安全教育,切实增强了在校生的安全责任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有效提高了同学们的自我管理、自我保护能力。安全教育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强化了在校生的安全意识,普及了防灾救灾知识,传授了自护自救和应急避险技能,为营造平安校园提供了坚实保障。学院也将继续紧抓日常安全不放松、立足本职保稳定,做到居安思危,防范于未然,持续加强校园安全教育管理工作。(新联学院周俊燕高睿婧)
    2021-06-07
  • 民族团结促和谐,温暖生科齐奋进。为进一步增强生命科学学院凝聚力,给予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更多的关怀和温暖,6月4日下午,生命科学学院在生物西楼208会议室举办2021届新疆籍毕业生座谈会,学生处负责人,学院负责人及五位新疆籍少数民族毕业生参加会议。会议由辅导员王伟燕主持。参会学生踊跃发言,感情真挚,衷心感谢学校和学院四年来的悉心培养、老师们的真情关心,并就在就业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交流,考取西南大学研究生的阿依乃再尔·阿不都热西提说:“是师大的培养、老师们的帮助和鼓励,给予了我继续前行、成功考研的信心。”少数民族辅导员阿热孜详细讲解相关政策,并鼓励学生提升自身能力,积极建设家乡。党委学工部副部长、学生处副处长寇玉鹏详细询问了同学们的毕业去向和打算,并给予同学们三点建议,一是要常持学习之心,大学毕业意味着新的人生刚刚开始,希望同学们以知识充实自我,以学习提升技能;二是常忆师大之缘,四年求学路,悠悠师大情,希望同学们无论走到哪里,都牢记“厚德博学,止于至善”的校训;三是常怀感恩之情,在学习的过程中,党和政府给予了同学们大力的支持和帮助,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
    2021-06-07
  • 为进一步做好学校汉语国际推广工作,储备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师资力量,推动国际教育与文化交流,6月5日,国际教育学院在东区模拟法庭举办2021年上半年国际中文教师志愿者学习系列讲座,近两百名师生参加了学习交流。讲座由学院副院长董海主持。本次系列讲座邀请多名专家进行讲授。河南大学教授马惠玲结合课例讲解了国际汉语课堂的教学方法与技巧;中原工学院教授刘卫红分享了汉语国际推广中提升英语应用能力的具体方法;我校教授陈运香用丰富的国外经历讲解了跨文化交际的基本原则与策略;教授连晓霞就汉语与汉字基础知识、汉语本体知识学习作了详细阐述;我校孔子学院归国国际中文教师志愿者苏晓琴图文并茂地分享了在巴基斯坦的工作生活经历,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同学们从事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热情和积极性。广邀名师,共育桃李。本次系列讲座内容丰富,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有利于提高师生对汉语基础知识、课堂教学技能和中国文化等方面的了解,促进有志于从事国际中文教育师生们的相互交流。(国际教育学院张梅张子涵)
    2021-06-07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