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6日下午,应我院邀请,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陈松林院士来我院作题为“鱼类分子育种技术创新与种业发展”的学术报告。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聂国兴教授和学院党委书记李保华出席报告会,学院院长孔祥会教授主持报告会。学院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共100余人聆听了报告。
陈松林院士首先回顾了我国十年前鱼类养殖业的发展现状,指出行业面临养殖品种生长缓慢、品种单一、抗病力差、病害频发等突出问题,每年造成经济损失数百亿元。传统育种方法已难以满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破解鱼类基因组、建立分子育种体系、培育优质抗病新品种已成为当前产业发展的核心任务。
针对上述瓶颈,陈院士系统介绍了其科研团队及国内其他团队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与良种创制方面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基础研究方面,我国在养殖鱼类基因组解析、性别决定机制、变态发育分子机制及抗病性状遗传基础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使鱼类基因组研究跻身国际前列。技术创新方面,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基因组编辑和抗病基因组选择育种等新技术不断涌现,为水产种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良种创制方面,成功培育出牙鲆“鲆优2号”、半滑舌鳎“鳎优1号”和罗非鱼“壮罗1号”等多个高产、抗病新品种,并在深远海养殖新对象开发和红瓜子斑苗种人工繁育方面取得突破。最后,陈松林院士指出,未来应持续加强原创性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攻关和优质新品种创制,同时培育水产种业龙头企业,完善育繁推一体化体系,推动我国水产种业高质量发展。
(朱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