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新闻3

  • 为加强学院兼职辅导员的培养与管理,进一步优化兼职辅导员队伍建设,促进兼职辅导员队伍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激励和促进辅导员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12月15日下午,国际教育学院在会议室组织召开2021-2022学年秋季学期兼职辅导员考评工作会,全体专兼职辅导员参加。会议由党总支副书记白丽主持。白丽传达了考评工作会的相关要求,解读了《河南师范大学兼职辅导员工作考核指标体系》,希望兼职辅导员在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上勤于思考、善于总结、相互交流、敢于创新,积极解决新问题,探索新途径。随后,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全体兼职辅导员从思想引领、学生安全管理、学风建设、心理健康、突发事件的处理等方面全面总结工作成效、工作体会、工作不足并汇报下一步工作打算。会议末尾,白丽对全体专兼职辅导员本学期的工作表示肯定和感谢,并要求各位兼职辅导员加强学习,筑牢立德树人之基;用爱工作,扬起立德树人之帆;坚守初心,勇兴立德树人之业,脚踏实地,凝心聚力为学生的健康成才成长保驾护航。(国际教育学院丁延敏)
    2021-12-16
  • 近日,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教育厅、共青团河南省委、河南省学生联合会联合发布《关于2021年全省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省级优秀工作典型的通报》,新联学院新乡校区“追寻红色足迹 传承革命星火”党史学习实践团、“百年青春梦 奋进新征程”国情观察实践团荣获2021年全省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关爱农村弱势儿童 巩固教育脱贫成果”沿黄社会实践品牌项目荣获2021年全省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品牌项目;孔艺、务楠荣获2021年全省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个人。新联学院2021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背景,以“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时代”为主题,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共组建9个实践团,17个分队,近三百名师生参与,开展调研、寻访、宣讲287场次,服务群众一万余人。活动开展以来,吸引了新华网、中国网等20余家媒体宣传报道,共发布新闻205篇,获得了良好的社会赞誉。其中,新华网、中国网、中青校园等校外媒体发布新闻111篇,学院网站、青春新联微信公众号等校内媒体发布新闻94篇。新联学院多年来坚持实践育
    2021-12-16
  • 12月16日下午,省委宣讲团成员、河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娱教授来我校宣讲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在物理北楼三楼报告厅举行,报告会由校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梅宪宾主持。校领导、学校副处级以上干部、师生代表听取了宣讲。陈娱教授以《百年大党豪迈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为题,从“五个深刻认识”出发,剖析了召开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的重大意义以及作出新的历史《决议》的重大意义,阐释了党百年奋斗的初心使命和重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论证了以党的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和历史经验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要性,解读了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重要要求。报告全面系统、内涵丰富,深入浅出,对深刻认识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准确把握《决议》内容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梅宪宾强调,各基层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要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安排部署。一要高度重视,确保认识到位,把学习全会精神与巩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果、推进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贯彻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的各项决策部署结合起来,把时代号召落到实际行动上。二要
    2021-12-16
  • 12月15日下午,我校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总结表彰暨202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申报工作动员会在勤政楼第四会议室举行。校党委书记赵国祥、校长常俊标、校纪委书记张尚字出席会议。各文科学院院长、科研院长、科研秘书、学科带头人、社科平台负责人,各文科学院符合202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申报条件的博士和高级职称教师代表及社科处全体成员共15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李雪山主持。赵国祥高度评价了我校2021年度及“十三五”以来国家社科基金取得的成绩,对获表彰单位和获批项目的全体老师表示热烈的祝贺。他强调,“十四五”时期,是我校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和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建设的关键时期,要提升政治站位,从党的百年奋斗历史中汲取智慧力量,在学思践悟上下功夫;要深化机制改革,完善顶层设计,统筹布局科研力量,在激发活力上下功夫;要加强科研创新,不断增强做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底气、志气和骨气,在原创性和基础性理论研究上、在回应和解决重大现实问题上不断突破,在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上下功夫。常俊标指出,我校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继续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截止目前共获批国家社科基金各类项目29
    2021-12-16
  •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21年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评审结果,我校获批3项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分别是环境学院蒋凯教授团队的“镁金属电池电解液材料与界面过程研究”项目(直接经费258万元)、生命科学学院陈晓虹教授团队的“基于多组学揭示两栖类对环境变化的适应与进化机制:以黄河中下游过渡区为例”项目(直接经费257万元)和化学化工学院仉华教授团队的“重度乏氧肿瘤诊疗用光敏染料分子的设计、合成与性能研究”项目(直接经费261万元),合计获批直接经费776万元。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与地方政府共同出资设立的,旨在发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导向作用,吸引和集聚全国的优势科研力量,围绕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需求,聚焦其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基础研究,促进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协同创新,推动我国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今年是我省加入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的第一年,上述项目的获批将有力促进我省在镁金属电池、黄河流域两栖动物多样性、地域性高发肿瘤诊疗等相关领域研究的创新发展。(科技处 贺品瑜)
    2021-12-16
  • 12月16日上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讲座在物理北楼报告厅举办。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组干(统战)处二级调研员李志刚受邀作题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报告。各基层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书记、副书记、统战委员、科级组织员、专职辅导员、民族宗教工作联络员,各机关党委、直属单位党委所属党支部书记以及党委统战部全体人员共260余人到场聆听,报告由校党委副书记陈广文主持。李志刚从“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学习体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和“深化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等3个方面进行深入阐述。报告理论讲授深入浅出,案例分析生动客观,与会听众印象深刻,获益匪浅,对我校深入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正确把握民族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陈广文在总结讲话中指出,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强调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全校要紧紧围绕这一主线做好高校民族工作。提升政治站位,切实统一思想认识。坚持从政治上看待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提升学习成效,切实做到精准把握。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2021-12-16
  • 为加强考研学子的学习动力,增强同学们的考研信心,引导学生有计划、有针对性进行考研政治复习,12月15日下午,应党委学工部、学生处、马克思主义学院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李东明在求是东楼思政平台举办“我为群众办实事”考研政治公益辅导。李东明主要围绕“谁出题,押题是什么?”“谁来考,目的是什么?”“考什么,规律是什么?”“怎么考,该注意什么?”四个方面,系统而具体地讲解了如何进行考研政治备考。他结合近几年的考研政治真题,详细分析了考研政治的命题方向,建议同学们认真学习、体会当下时政热点,学会从中梳理相关考点,熟练掌握基本理论,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时事政治。对于考研政治解题技巧,李东明以大量考研政治真题为例,强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性,并归纳出实用有效的解题技巧;在谈到备考方式时,李东明以错误的备考方式为切入点,带领大家走出考研政治“以背为主”的误区,并提出高超的解题技巧和强大的分析能力才是备战考研政治的两把利刃。最后,李东明对如何把握好最后的复习时间进行高效备考以及答题技巧进行辅导,鼓励同学们在考研最后的冲刺阶段全力以赴,以积极的心态迎接考研的到来。讲座
    2021-12-16
  • 12月14日下午,法学院在东校区模拟法庭召开学生骨干培训会。学院相关负责人,院团委学生会全体成员及各年级学生骨干参加此次会议。学院党委书记张壬以“什么是强大的国家”和“什么是优秀的学生”为切入点,结合自身经历详细阐述了优秀学生骨干的标准,引导学生珍惜时光、承担责任、努力奋斗。在谈到“如何处理好学习和工作的关系”这一问题时,他强调,身为学生骨干一定要“有大格局、关心大事、怀大理想”,在不同的阶段把握好学习和工作的重心,在兼顾好学习的同时将工作做好、做优。勉励学生要明礼诚信、立志成才、健康发展,让法学院的学生骨干队伍成为一个有爱、有活力的集体。临近期末,学院党委副书记田月红就考试的注意事项和相关要求进行讲解。她指出,诚信考试是对学习成果和个人品质的检验,希望学生都能认真备考,考试时诚信作答。此次会议的召开,加深了学生骨干对于学生工作的认知,有利于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院学生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法学院陈宇翔 喻海林)
    2021-12-15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