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新闻3

  • 11月30日至12月1日,我校2024年度第二届化学学科发展高端学术论坛在新乡国际会议中心雷迪森酒店举行。校党委书记、校长冯淑霞出席论坛开幕式,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所等4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50余位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化学化工学院党政领导、师生代表共400余人参加了论坛。论坛开幕式由学术副校长、化学化工学院院长江智勇主持。冯淑霞代表学校对与会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各位专家长期以来给予学校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她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历史沿革、专业设置、科学研究、科技创新港建设以及化学学科的发展情况,希望各位专家以宽广的学术视野和深厚的学术积淀,帮助我们不断提高科学研究水平,持续加强化学学科内涵建设,力争早日实现“双一流”创建的突破。开幕式后,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卿凤翎院士作了题为“氯五氟化硫的制备及其新反应”大会报告。卿凤翎在氟化学研究领域成果显著。本次报告他介绍了五氟化硫这一新型含氟基团,利用其在正己烷中良好的溶解性,创新地改进了氯五氟化硫的制备方法,较以往的方法更加安全简便。在新反应方面,卿凤翎教授发展了氯五氟化硫
    2024-12-02
  • 近日,河南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公布2023年河南省优秀学位论文评选结果的通知》(教研〔2024〕369号),我校推荐的31篇本科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全部被评为2023年河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毕业设计),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毕业设计)入选率为100%(全省平均入选率为83.7%),入选数量位居河南省高校第3位。本科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是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体现。为切实提高本科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质量,学校近年来持续强化本科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过程化管理,通过提前布局论文选题、统一组织开题答辩、务实开展中期检查、全部进行学术不端检测、提高论文盲审比例、多元评价论文成绩、严控论文答辩质量等环节,推进论文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有效保障了论文质量的稳步提升。学校将以此为契机,更加注重本科生专业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加强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选题指导,明确指导教师的工作职责,落实学院(部)的主体责任,加强过程监控,推进学术道德和诚信教育,切实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助力学校双一流创建。附 件:2023年河南省优秀学士学
    2024-12-02
  • 11月29日至12月1日,第十届“田家炳杯”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决赛在浙江师范大学举行。我校物理学院2022级物理学专业陈佳溦、外国语学院2022级英语专业刘洪池和历史文化学院2022级历史学专业丁红烨3位同学荣获全国一等奖;数学与统计学院2021级数学专业刘家秀、文学院2022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杨顾一和教育学部2021级小学教育专业王贝贝3位同学荣获全国二等奖,取得了我校自参加该项赛事以来的最好成绩。第十届“田家炳杯”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由浙江师范大学主办、全国地方高等师范院校教务处长联席会议专业指导、“田家炳基金会”冠名赞助。本届竞赛共有来自全国250所院校的1831名选手参加,参赛院校数与选手数量均创历史之最。经过初赛评审,155所院校的509名选手参加现场决赛,最终角逐产生一等奖176名、二等奖333名。经学院推荐,学校预赛,我校11名选手参加全国初赛,6名选手入围决赛,参赛选手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优秀的教学设计和高质量的教学实施,展现了精湛的教学水平。近年来,我校坚守“精育良才、教育报国”的初心使命,落实OBE教育理念,持续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活动的课程化、过程
    2024-12-02
  • 近日,我校化学化工学院青年教师李欢欢与浙江大学陆俊教授合作在国际顶级期刊Advanced Materials(《先进材料》)发表了题为“Dynamically Favorable Ion Channels Enabled by a Hybrid Ionic-Electronic Conducting Film toward Highly Reversible Zinc Metal Anodes”的研究论文。李欢欢为本文的第一作者,硕士研究生李金龙开展了主要研究工作,浙江大学陆俊教授、化学化工学院白光月、白正宇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绿色化学介质与反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绿色化学与电源材料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支持。水系锌离子电池具备高安全、环境友好以及高性价比等优势,被广泛认为是最具应用前景的电化学储能系统之一。然而在实际应用时,锌负极一侧还有诸多关键科学问题亟待解决,主要包括:锌金属表面电场分布不均,致使Zn²⁺无序沉积;此外,析氢和腐蚀等寄生反应也会影响锌离子沉积/剥离的可逆性。针对以上问题,该研究发展了一种可扩展的喷涂方法,在锌负极上创新性地引入由g-C3N4和
    2024-12-02
  • 近日,河南省教育厅公布了2023年河南省优秀学位论文评选结果,共评选出33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43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我校刘静杰等4人的博士学位论文获评“河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景坤等19人的硕士学位论文获评“河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本次我校推荐的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入选率为80%、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入选率为100%,入选率居河南省高校前列。这也是河南省学术硕士和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分开评审以来,我校选报的专业硕士学位论文首次全部入选。近年来,为提高研究生学位授予质量,学校明确指导教师职责,突出导师主体责任;强化学风建设,积极推进学术道德和诚信教育;认真落实《河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管理办法》(师大研〔2023〕8号),在选题审核、开题答辩、中期考核、预答辩、答辩等环节,强化工作程序要求,加强全链条质量把控;学位论文全部委托第三方平台开展论文盲审,加大论文质量监控力度;修订《河南师范大学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选实施办法》,加大对文科学硕和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政策支持力度;突出学院(部)培养主体责任,把校、省优秀学位论文评选作为培养单位年度考核重要指标。附 件:优秀学位论文名单(研究生院
    2024-12-02
  • 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12月1日下午,商学院于文昌楼117教室举办“三笔字”大赛决赛。学院相关负责人及三十余名选手参与活动。比赛伊始,活动负责人详细宣读本次比赛流程、作品要求和评选标准。赛程中,参赛选手围绕中华优秀诗词歌赋、当代著名文学作品、校风校训等多方面材料认真构思作品内容及布局。作品行笔流畅自然,全篇书法一气呵成,字里行间展现出学院学子过硬的书法功底,毛笔字古朴典雅又潇洒飘逸,提按锋转间变化无穷;钢笔字疏密有致且简洁明快,轻重缓急中形神兼备;粉笔字工整清晰,穿插避让里收放自如。比赛结束后,各位评委秉持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评选出一等奖十名,二等奖九名,三等奖十二名。本次比赛有利于增强学生人文素养,帮助学生体悟中华书法魅力,牢固树立规范书写的意识。(商学院 田 源吴 双)
    2024-12-02
  • 根据《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河南省优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培育建设工作的通知》(教外函〔2024〕398号)要求,省教育厅组织开展河南省优质中外合作办学培育建设项目遴选工作。经自主申报和专家评议,全省共遴选出8项优质中外合作办学培育建设本科项目,培育周期为两年。我校与法国佩皮尼昂大学合作举办的法语专业本科教育项目入选首批优质中外合作办学培育建设项目。2017年1月两校合作举办法语专业本科教育项目获教育部批准,现已招收8届学生。项目引入法国先进教育理念和优质教育资源,融合两校学科专业优势,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复合型法语人才。该项目采取本科“4+0”为主体,本科-研究生“3+3”、双本科“2+2”为辅的联合培养模式,开展国家文凭合作交流项目。2024年该项目学生深造率达到48.04%,项目学生毕业后大部分进入法国萨克雷大学、索邦大学、巴黎第一大学、加拿大魁北克大学等海外法语区高水平大学和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中科技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深造。学校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合作关系、优化培养体系、加强师资建设,努力打造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示范品牌
    2024-12-02
  • 为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增加学生美育体验,12月1日,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于新乡市卫滨区姜庄街社区开展墙绘志愿服务活动,学院近六十名学生组成志愿团队参与其中。到达目的地后,志愿者们首先使用工具进行墙面清洁,并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有条不紊地投入准备工作中。他们手拿画笔,凭借饱满的热情与丰富的想象在空白的墙面上勾勒出青年、长城、绿水青山等不同的图案。在绘就美丽画卷的同时,也展现出青年朝气蓬勃的形象与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与热爱之情。最终,在志愿者们的通力协作下,以“中国·你好,新乡”为主题的9幅墙绘作品顺利完成,为当地社区增添了朝气与生机,展现了艺术与文化的力量。活动结束后,参与学生表示,将珍惜社会实践机会,积极投身基层服务,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提升社区治理能力与居民幸福感。此次墙绘活动的举办,有利于优化社区公共空间,提升社区居民居住体验与生活品质,为学生审美与创造能力的提升提供活动契机,通过持续为学生搭建多元实践成长平台,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张成功 冯佳音)
    2024-12-01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