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7日上午,苏州大学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张平应邀为国培学员作题为《小学音乐教材民歌、戏曲音乐教学提升实践》的专题讲座,全体学员到场聆听。
讲座中,张平教授围绕当前河南省中小学音乐教材中广泛使用的四个版本,深入分析了各版本在民歌、戏曲、戏歌等内容上的重叠与差异,重点讲解并教唱了重叠率较高的经典作品,如京剧《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戏歌《故乡是北京》以及江苏民歌《杨柳青》等。张平结合多年教学经验,从发声方法、音乐结构、念白吐字、润腔特点等方面,系统梳理民歌、戏曲、戏歌的演唱要领与教学策略,指导学员如何更好地在课堂中传承与教授这些经典唱段。她指出,戏曲与民歌在一线课堂的教学中应突出地域性与民族性,注重以方言韵味传递独特的腔调特质。她鼓励学员以本土语言和文化视角去解读与演绎作品,从而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与艺术表现力。讲座内容深入浅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高屋建瓴地梳理课程理念,又细致入微地传授了教学要领,让教材理念从“大概念”转变成“开口即来的新教法”,为本次参训的教师们注入了“教得好、传得开、留得住”的教学新动能。
本次培训不仅进一步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在教材中的理解与实践,更为参训教师的教学能力与艺术素养注入了新的活力。
音乐舞蹈学院(牛冰倩/文 杨冰/图)
专家简介:张平,苏州大学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曲艺家协会河南坠子委员会委员,河南坠子工作室主任。长年从事地方戏曲、说唱、民歌的研究与教学,出版有《聆听大地——民歌艺术精神新探》《唱归天地——歌唱艺术的生态视域》《中国物质文化遗产:河南坠子》《音乐与生态文化》等学术专著,荣获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奖赛荧屏奖、中国曲艺节牡丹奖等奖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