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黄河流域音乐文化多元一体格局研究”首席专家赵塔里木教授带领团队参加由中国传统音乐学会、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武汉音乐学院联合主办的“流域·海洋水系音乐文化学术研讨会”。我院副教授韩朝、李琳倩,教师高石磊应邀参与专题研讨。
主旨发言环节,赵塔里木教授以《黄河流域音乐文化多元一体格局研究论纲》为题,分别从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黄河流域音乐文化多元一体格局研究”的核心设定、研究基础与实施路径、学术价值与社会意义进行介绍,认为黄河流域音乐文化的“多元一体”格局是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见证。
专题研讨阶段,我院三位教师分别登台发表宣讲。韩朝作题为《和而不同:周代礼乐仪式中的〈诗经·国风〉》的发言,她以“多元一体”为核心切入点,聚焦周代礼乐仪式中的《诗经·国风》,梳理其从黄河流域民俗方音跃升为王室礼乐的过程,阐释“和而不同”的文化特征。李琳倩作题为《声音、符号与政治:抗战时期〈黄河大合唱〉创作传播之特点》的发言,她立足于黄河流域音乐文化多元一体格局,聚焦《黄河大合唱》抗战期间的创作与传播,探寻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精神象征的成因及作品与政治语境的关联。高石磊的发言题目为《文化地理学视域下河洛“海神”音乐文化景观成型原因探析》,他以文化地理学视域,聚焦河洛地区“海神”音乐文化景观,探究其成型原因与自然、人文地理因素的协同作用。
重大课题的推进是中国音乐学院、陕西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山西大学、西北师范大学、青海师范大学、天津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等多所院校在学术资源、研究力量等方面的协同支持与深度合作,跨校际的联动也为黄河流域音乐文化的多元一体研究注入了更丰富的视角与合力。赵塔里木教授及其团队的研究成果为流域音乐文化研究树立了典范,其宏观与微观、历时性与共时性的有机衔接,为后续流域研究提供了从多维度开展系统性探索的清晰思路。
(音乐舞蹈学院 韩朝 尚晓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