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师生收看《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

发布时间:2020-03-09浏览次数:1936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社科司关于组织“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的通知》要求,引导广大师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3914:3016:00,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过线上平台组织师生收看《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直播学习。

本次“思政大课”特别邀请艾四林、秦宣、王炳林、冯秀军四位教授,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四门课程教学内容,解读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分析中国抗疫彰显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讲述防疫抗疫一线的感人故事,引导广大学生厚植爱国情怀、践行责任担当、敬畏自然生命、主动担当作为,进一步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坚定打赢这场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信心和决心。

观看课程后,老师们、同学们对线上教学的内容方式作了更进一步的学习与思考,对中国抗疫彰显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纷纷表示要做好抗击疫情的“守护者”“修行者”和“识途者”,把战“疫”正能量传递给更多的人。

2017级中国共产党历史专业班主任姚广利博士表示,今天的思政课,王炳林老师从党史的角度谈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问题。常怀忧患意识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常怀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才能在重大危机面前从容不迫,化险为夷。此次疫情的爆发让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学习党史,总结经验,汲取教训的重要作用,让我们更加深刻体会到增强忧患意识对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深远意义;2019级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班主任李东明博士谈到,中国抗疫所彰显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抗击疫情中展现出来的制度优势,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全球战疫命运共同体中的中国制度、中国力量、中国治理、中国效能、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贡献和中国担当,有助于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攻坚克难,走向胜利。这场堪比饕餮盛宴的“思政大课”,为全国思想政治课教师上了一堂精品示范课,作为一线思政课教师,我们要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学其所长,不断改革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坚守特殊疫情形势下的意识形态阵地,做好疫情期间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的心理干预,使大学生正确认识中国与世界、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危险与机遇,砥砺前行,不负初心,不负使命,不负韶华。

2018级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张楠同学提到,今天,我有幸和全国大学生一起收看了一堂特殊的疫情防控思政课,感触颇深,受益匪浅。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太多磨难,作出了太多血与泪的牺牲,但中华儿女从未被困难打倒,而是越挫越勇。面对疫情,中国在最短的时间内建立了史上最严格、最灵活、最积极的防控体系,无不彰显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向全世界展现出了中国速度和战胜疫情的决心和信心。青年兴则国家兴,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应该勇于担当时代责任,敢于冲锋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为伟大祖国献出自己的青春力量,为更好地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而奋斗!2019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毛晶同学说,从这节思政大课中我看到了抗疫过程中党中央正确的决策领导、疫情中勇敢逆行的年轻风景、困难中屹立不倒的中华民族……一想到这里我便信心满怀,油然而生出一种民族自豪感。此次的思政教育无疑是特殊时期的一次特殊引领,帮助我们树立战胜疫情的绝对自信,帮助我们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让我们有了书写无悔青春的底气。

磨难压不垮,奋起正当时。在举国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特殊时刻,我们坚持在大战中坚定信心、不负韶华。通过观看此次思政大课,有利于学院全体师生继续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让我们坚定战胜疫情的信心,把疫情当教材,把灾难变能量,加油!

(马克思主义学院 王瑞芝 宋紫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