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6日至21日,由我校物理学院承办的“北京谱仪Ⅲ(BESⅢ)实验国际合作组2025年春季物理软件研讨会”在新乡召开。来自中国、德国、意大利、美国等国家的近200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齐聚一堂,共同探讨高能物理领域的前沿课题。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杨亚东出席会议并致欢迎辞。开幕式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李海波研究员主持。开幕式上,杨亚东代表河南师范大学对与会领导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向各位专家长期以来对学校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对学校的办学历程、基本情况、主要成绩及物理学院的发展情况进行了介绍。本次会议为期四天,设有主会场及五个分会场,共安排了98场学术报告。与会学者围绕BEPCⅡ加速器和BESⅢ探测器的运行状态及升级计划、物理软件与计算平台的最新进展,以及轻强子、粲偶素、粲强子、QCD和新物理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展开了深入讨论。会议还就如何进一步挖掘BESⅢ实验的物理潜力进行了广泛交流。会议期间,合作组还召开了EB会议。截至目前,BESⅢ合作组已投稿物理论文超过590篇,论文数量和质量持续提升。目前,BESⅢ实验国际合作组已拥有来自17个国家的84个成员单位,成员总数超过600人。我校作为
    2025-03-17
  • 3月15日至16日,由我校国语学院主办的中国典籍传播与东亚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中共河南省委外事工作委员办公室二级巡视员刘宝,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秦法跃出席研讨会并致辞,来自日本、韩国、越南等国家和中国香港、澳门地区的知名高校专家学者百余人参加。开幕式由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赵成福主持。刘宝指出,省委外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构建更有效力的对外话语体系”等重大部署。中国典籍传播对东亚文明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希望与会学者借此机会,延续传统汉籍传播之路的精神,为世界文明对话开辟新维度。秦法跃向与会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详细介绍了我校的校史校情和发展现状,以及河南省外事翻译语料库研究中心近年来取得的工作成效。他指出,学校始终将学好、用好、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围绕国家战略支撑和满足民生需求开展各项教学科研工作。他希望学院在办好高质量会议的同时,抢抓“大力支持师范院校‘双一流’建设”的宝贵机遇,多向专家请教学习,共同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提升
    2025-03-17
  • 3月15日下午,我校分别在新乡军分区和牧野区役前训练基地举行2025年新兵欢送仪式。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聂国兴,新乡军分区大校副司令员、市征兵办主任王双滨出席仪式。新乡军分区动员处上校处长、市征兵办副主任王宝贵,牧野区人武部上校部长郝冉,校党委学工部、人武部相关负责人,2025年上半年应征入伍大学生代表参加活动。聂国兴代表学校向新乡军分区、牧野区人武部长期支持帮助表示感谢,为应征入伍大学生赠送了学习生活用品,祝贺同学们投身军营报效国家,并提出三点希望,一要牢记报国初心,做“听党指挥”的忠诚卫士。以党的旗帜为指引,筑牢思想根基,忠诚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传承百年师大人至诚报国情怀,用青春守护祖国的繁荣安宁。二要锤炼强军本领,做“能打胜仗”的精武尖兵。勤学苦练提升政治素质和军事素养,淬炼强健体魄和军事技能,争做“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时代“四有”革命军人。三要传承师大精神,做“作风优良”的文明使者。牢记“厚德博学 止于至善”的师大校训,弘扬“学在师大 心系国家”的优良学风,保持师大人勤奋好学的品质和坚韧不拔的作风,让师大精神在军营中闪光,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热血和
    2025-03-17
  • 近日,我校郭海明教授团队与复旦大学王洋教授团队合作,在国际药学领域期刊《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上发表题为“Discovery of Novel Oxazolo[4,3-f]purineDerivatives as Antitumor Agents through PPIA Interaction”的研究论文。我校博士研究生李先佳为论文第一作者,郭海明教授、郝二军副教授、复旦大学王洋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梁玉茹博士为共同通讯作者,我校为第一通讯单位。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平原实验室资助。在药物研发领域,三环嘌呤核苷因其独特的结构占据重要地位。该研究团队设计合成了一系列三环嘌呤核苷类化合物,通过构效关系(SAR)研究表明,合成的大多数三环嘌呤核苷化合物具有中等到强效的抗肿瘤活性。其中,化合物20b对HCT116细胞表现出显著的抗增殖活性,其体外抗肿瘤细胞增殖活性优于抗肿瘤临床用药顺铂。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化合物20b可以明显抑制HCT116细胞的转移和侵袭,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化合物20b增加了HCT116细胞中的RO
    2025-03-17
  • 3月12日至13日,由河南省教育厅主办的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河南省决赛高教成长赛道和就业赛道分别在郑州师范学院和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举行,经过激烈角逐,我校共获得金奖3项、银奖3项、铜奖4项,我校荣获优秀组织奖。其中软件学院王焜正和郝耀辉、教育学部闫晓蕊获得金奖,体育学院王奕丹等3名同学获得银奖,马克思主义学院苏琪婧等4名同学获得铜奖。比赛自2024年12月启动以来,校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听取大赛组织工作汇报,招生就业处精心组织,各学院(部)积极备赛,参赛学生达到3万余人。经过前期院赛、校赛的层层选拔,共有13名选手晋级省级决赛。招生就业处邀请多名专家对入围选手进行多轮一对一的精准辅导,为省决赛取得优异成绩打下了坚实基础。本次大赛以“筑梦青春志在四方,规划启航职引未来”为主题,紧紧围绕“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就”目标,努力打造强化生涯教育的大课堂、促进人才供需对接的大平台、服务毕业生就业的大市场。学校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将以本次大赛为契机,加强学校生涯教育和就业指导,增强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指导其及早做好就业准备,以择业新观念打开就业新天地,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招生就业
    2025-03-15
  • 近日,我校江智勇教授团队开发了一种自由基“柔性驾驭”的新技术,成功利用自由基“活泼”的天然属性,以“分流式”的动力学转化实现了高附加值化合物的精准构建。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化学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化学化工学院青年教师邵天举博士为本文第一作者,江智勇教授为通讯作者。在合成化学领域,如何精准控制自由基反应路径堪称“圣杯级”挑战。自由基,因具有超高反应活性,常引发不可控的副反应——这一特性既赋予其强大的合成潜力,也导致传统方法难以实现单一产物的选择性合成。江智勇教授团队独辟蹊径,创新性提出“化敌为友”的研究思路:通过动力学调控将副反应纳入可控体系,将自由基的“活泼天性”转化为合成优势。经过不懈努力,成功锁定一种三组分Minisci反应:即利用外消旋的高烯丙醇/胺、氧化型自由基源和氮杂芳烃,通过对高活性自由基中间体的动力学控制,成功实现了目标产物和副产物的“分流”,从而以简单合成子,获得了极具高附加值的多手性氮杂芳烃化合物。该策略成功的关键在于:外消旋自由基中间体的一种构型在手性磷酸催化下加速转化为产物,另一种构型则通过“副
    2025-03-13
  • 3月12日下午,我校在勤政楼第三会议室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专题学习全国两会精神。校党委书记、校长冯淑霞主持会议并讲话,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参加学习。会上,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孙红艳领学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时的重要讲话、《政府工作报告》及《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与会人员作交流发言。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苗雨表示,高校要构建适配国家战略的学科生态体系,建立多维立体的人才评价体系,以学科调整强化人才培养质量,深度融入国家战略,着力破解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结构性矛盾,全面提升服务现代化建设的能力水平。校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李志前表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高校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阵地,要发挥教学育人功能、营造环境育人氛围、拓展实践育人路径、丰富文化育人形式,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扎根于当代大学生的心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校党委委员、研究生院院长、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朱遵略表示,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顶端环节,是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要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优化研究生招生选拔机制,加强研究
    2025-03-12
  •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关于印发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2025年高级研修项目计划的通知》(人社厅函〔2025〕27号),我校生命科学学院申报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项目”入选。这是我校2024年取得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资质后,获批的首个高级研修项目。专业技术人才高级研修项目是培养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的重要抓手,对于支撑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获批项目的参训对象为来自全国各地生物医药行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学校将围绕服务国家制造强国战略、健康中国战略,以推进生物医药产业链现代化,加快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聚焦当前生物医药产业链需求,精准研制方案,精设培训课程,精选培训方式,精练培训内容,确保培训质量,扩大学校培训影响力。(生命科学学院 宋军丽继续教育学院 李永青)
    2025-03-12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