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至11日,河南省历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在我校召开。论坛由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河南省历史学会、我校历史文化学院共同承办。河南省社科类社会组织党委办公室副主任闫明月,河南省历史学会会长、河南大学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院长张宝明,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杨玉珍出席论坛开幕式,来自首都师范大学、河南大学、郑州大学等省内外7家研究生培养单位的代表和62位博硕士研究生参加。开幕式由我校历史文化学院院长苏全有主持。
杨玉珍代表学校对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向河南省社科联、河南省史学会长期以来给予我校学科建设的指导与支持表示感谢。她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发展概况和历史文化学院学科建设进展,希望与会嘉宾分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经验,指导历史文化学院学位点建设的内涵式发展;希望历史文化学院围绕学科发展前沿,锐意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持续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和学科竞争力,助力学校“双一流”创建。
闫明月代表河南省社科联致辞。她指出,本届论坛以“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河南实践”为主题,既彰显了历史学科经世致用的学术品格,也体现了中原学者立足本土、放眼寰宇的学术担当。这既是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具体行动,也是践行“四高四争先”战略的文化实践。希望本届论坛让历史学、考古学、博物馆学、历史教育学等学科在碰撞中交融,凝练专属于河南师大的研究生学术品牌,促进省内各研究生培养单位相互合作,共同打造中原历史研究的学术共同体。
张宝明代表河南省史学会向河南省社科联和省内外嘉宾的支持表示感谢,要求会员单位在研究生培养方面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科学的重要论述,以优异的学术研究和学位点建设成果对河南省委“四高四争先”战略进行学术回应。希望省内同行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知古鉴今、经世致用”的学术功能,以全球视野审视中原文明的演进脉络,以本土情怀解码现代化河南的文化基因。
我校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王文豪介绍了研究生招生、培养和就业三个方面的改革与成效;本届论坛特邀嘉宾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姚百慧介绍了该校世界史学科人才培养经验。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祁琛云、郑州大学考古与文化遗产学院执行院长陈朝云、河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王云红、信阳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李志坚、洛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院长郭炳洁、河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杨翔宇分别就本校中国史、考古学、学科教学(历史)专业的博硕士研究生培养经验进行了交流。
据悉,本届论坛共收到博硕士研究生提交的论文90余篇,最终确定省内培养单位报送的62篇论文入选本次论坛,并围绕“世界史与公众历史教育创新”“中国古代史与中原文明传承”“考古学与文化遗产保护”和“中国近代史前沿问题研究”4个主题开展分组交流。
(历史文化学院 冀震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