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4日,由历史文化学院主办的校内学科史交流研讨会在学院205会议室举行。校内文、理共14个学院的二十余位专家参与本次研讨活动。院长苏全有为到场专家致欢迎词,并发表了旨在讨论疫情下多学科交叉互动下学术发展的前景与重要性的主题演讲。苏全有分别从学科交叉的必要性、意义与价值等三个方面展开讨论。他指出,疫情下的校内学科史交叉互动有助于打破知识壁垒,对突破当下学术发展日益精细化所产生的学科障壁、学者一叶障目式的研究局限有着重要意义。研讨会商议强调,作为研究者,应勇于“出圈”和“跨界”,以豁达的胸襟、开放的态度接纳新知,努力实现自我突破。二十余位校内专家分别从各自的学科背景,分享了长期以来支撑其从事学术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此次活动是学校在疫情背景下展开的系列学术活动环节之一,学院将在动员和鼓励校内多学科交叉研究与交流方面持续发力,为促进校内学术的可持续发展和各学科之间的内涵建设提供新思路。(历史文化学院 李晓白)
    2021-11-16
  • 11月11日上午,应社会事业学院邀请,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评议组成员、南京大学童星教授为学院师生作题为《我国应急管理实践理论和学术动态》的专题讲座。学院相关专业研究生和本科生参加,讲座由党委统战部副部长张晨寒主持。童星以我国应急管理实践演进为切入点,详细介绍“一案三制”综合应急管理、总体国家安全观下的公共安全治理、专业化应急管理和“举国体制”的疫情防控四方面内容。结合我国应急管理理论发展进程,论述了风险灾害危机全过程和风险灾害危机演化“连续统”,并阐述了应急管理前沿问题。讲座最后,童星教授就社会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为在座师生答疑解惑。在讲座过程中,童教授旁征博引、幽默风趣。在座师生纷纷表示,既领略到学术大家的风采,又收获了系统的应急管理知识。学院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开设学术讲座,形成了良好的科研氛围,为学院科研和学科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社会事业学院袁舒晴 徐熙媛)
    2021-11-12
  • 11月11号下午,应我校物理学院邀请,华东师范大学张可烨研究员应邀为我校师生作题为“狄拉克振子模型的非破坏性量子测量理论”线上学术报告,报告由朱遵略教授主持。张可烨研究员在报告中首先介绍了量子精密测量的研究背景和前沿进展,课题组在狄拉克振子模型开展的非破坏性量子测量理论方面的研究工作,及基于Foldy-Wouthuysen 表象变换理论发展了分离自旋-轨道耦合的方法。最后讨论了在弱相对论和强相对论两种极限情况下,如何实现量子非破坏测量,以及量子非破坏测量在传感器、引力波探测等精密测量方向的重要应用。会后,张可烨研究与我院师生就相对论量子系统和凝聚态量子系统对开展非破坏性量子测量理论以及实验方案展开深入讨论与交流。专家简介:张可烨,华东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研究员、博导、原子分子物理研究所所长。近年来一直在基于光力学与超冷原子系统的量子精密测量和量子热力学领域从事理论研究,入选第五批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和上海市科技“启明星”人才计划。已在国际物理类顶级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 上发表研究论文6篇。(物理学院 秦璐 张浩兴)
    2021-11-11
  • 11月11日上午,应我校物理学院邀请,安徽大学牛中明教授以“机器学习对原子核质量与β衰变寿命的研究”为题作了线上学术报告,学院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20余人参加了此次报告会,报告会由马春旺教授主持。牛中明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了基于机器学习方法对原子核质量与β衰变寿命的研究,及其在宇宙元素核合成中的应用,同时简要介绍了最近机器学习方法在其它原子核性质上的研究。牛教授的报告内容丰富,讲解细致认真,有助于师生了解机器学习在核物理中的应用方法。报告会上,牛中明教授和现场的师生进行了互动,耐心细致地回答了师生提出的问题。专家介绍:牛中明,安徽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教授、博导,安徽省核学会理事,安徽省领军人才团队核心成员。2011年获北京大学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专业博士学位,2016年-2017年在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工作。曾受邀访问日本东京大学、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和欧盟极端光基础装置—核物理研究所等国外高校或科研机构。长期从事原子核集体激发、原子核β衰变、原子核质量、天体环境下的元素核合成以及机器学习在核物理中应用等课题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项目各1项,以及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和安
    2021-11-11
  • 11月10号下午,应我校物理学院邀请,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寇良志教授应邀为我校师生作题为“2D Ferroelectrics: Candidate for Controllable Physical and Chemical Applications”线上学术报告,报告由物理学院副院长夏从新教授主持。寇良志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了二维铁电体在非易失性电子器件以及能量转换器件中的应用前景,及课题组在铁电受控物理性质和化学反应方面的研究工作,包括可逆极化对铁磁和电子行为的影响、极化相关光催化水分解、气体吸附以及CO2还原反应等,最后讨论了二维铁电体在相关电子、传感器以及能量转换中的应用。会后,寇教授与我院教师以及学生就第一性原理计算中模型处理、边界条件,以及铁电极化方向对反应性能影响等问题展开深入讨论与交流。专家简介:寇良志博士,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1年博士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至2011年赴美国内华达大学拉斯维加斯校区访问学者,2012年至2014年赴德国不莱梅计算材料科学中心(BCCMS)任洪堡学者,2014年至2015年赴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U
    2021-11-11
  • 11月6日上午,应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邀请,教育部高校教指委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章文光教授为学院师生作了题为《以“三治融合”推进乡村振兴》的学术报告,报告由学院院长李洪河主持,学院部分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参与学习。围绕报告主题,章文光首先以设问的方式引入“‘三治融合’是什么”,着重论述了为什么乡村需要“三治融合”。其次,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分析国家与乡村互构关系”的视角,他讲述了乡村治理模式的发展脉络以及乡村治理存在的融合趋势。他通过实例总结各地“三治融合”的经验,并提出在“三治融合”体系中如何提升自治水平、法治水平、德治水平。他从“三治融合”治理的研究热点、优化、特征、关键点四个方面指出“三治融合”的未来趋势。报告结束后,章文光和与会师生进行了讨论交流,并就相关问题作了深入讲解。李洪河总结指出,章教授的报告让与会师生对乡村治理、乡村振兴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激发了师生立足新时代,启航新征程的热情。(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李宜真 李广宇)
    2021-11-08
  • 11月5日下午,受社会事业学院邀请,葡萄牙大西洋大学健康管理中心主任、英国牛津泰勒和弗朗西斯出版社的IJHM期刊主编莫保罗(Paulo Moreira)教授来我校讲学,社会事业学院骨干老师、MSW研究生和部分本科生参加了此次讲座,讲座由院长魏雷东主持。莫保罗教授以“Facingthe Challenges of Scientific Publishing:FindingSolutions”为主题,重点讨论了教师、在校学生如何开展研究并在英文期刊发表论文以及论文发表的标准,并介绍了他与合作者的创刊历程,讲述了如何撰写论文并强调第一次撰写论文所面临的困难及解决方法。莫教授强调,要将论文的撰写与专业研究联系起来,不同领域需要用到不同的研究方法。莫保罗教授最后指出,在科研道路上,我们需要保持一种冷静的研究状态,要学会做好的文献综述,并指出了四种文献梳理的有效方法。莫教授用幽默的语言为在场师生带来了一场生动的、高质量的学术讲座,为学院师生打开国际视野、了解专业学科发展前沿以及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方面起到极大的帮助作用。(社会事业学院李飞燕 胡佳敏)
    2021-11-06
  • 11月3日下午,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评议组成员、河南大学博士生导师杨军教授应邀在体育学院学术报告厅为学院师生作了一场题为“新形势下国家(体育)社科基金项目申报技巧”的学术报告。学院相关负责人及教师代表参加了此次报告会。报告由学院副院长孟国正主持。报告中杨军从其作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规划评审组专家的视角,就国家社科项目申报的若干问题进行了专题讲解,提出课题申报的“五好三有”原则,并从选题命题、设计论证、研究基础、成员搭配、申报书填写等五个方面为师生细致讲解了在申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杨军的报告主题鲜明,高屋建瓴,内容深入浅出,具有较强的指导性。报告结束后,杨军同与会师生进行了交流,并针对师生提出的问题作了耐心细致的解答。专家简介:杨军,河南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省高校教学名师,田径国家级裁判。河南大学体育学科带头人,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体育学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负责人,河南大学体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负责人。曾任河南大学体育学院院长、院党委书记、河南大学体育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2004--2018)。 现任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2021-11-05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