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1

  • 6月25日下午,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王树荫教授应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邀请,在平原楼108会议室举办讲座。学院主要负责人及相关师生近百人参与学习。本次学术讲座由蒋占峰主持。报告伊始,王树荫从《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的部分文字章句入手,以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动作用、自身价值、实际效果为切入点,与在场师生分享了中国共产党100年来积蓄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经验。他以史为例,通过总结思想政治教育在各方面各领域内的作用和意义,概括了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成功生命线的内容。王树荫围绕着党的领导与指导思想与时俱进、实践探索与理论创新良性互动、组织机构与队伍建设协调推进、教育对象与内容方法辩证统一、服务大局与人的发展同向同行五个方面进行逐一分析讲解,带领同学们更为深刻地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程。讲座结束后,王树荫就同学们提出的困惑及疑问进行解答,并结合自身研究方向为同学们在未来的研究和实践等方面提供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帅马淑丹)
    2021-06-28
  • 6月25日下午,应世界和平与发展研究院邀请,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滕建群为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师生作了题为《拜登政府对华竞争路径、手段及我之对应》的学术报告,学院部分老师、研究生、本科生参加学习交流。报告会由研究院院长席来旺主持。滕建群从冷战后美国战略调整入手,分析了美国对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对冲的原因。他着重阐述了拜登政府对华政策的“四步走”战略,指出拜登政府采用“多变外交”“价值观外交”“同盟外交”和“规则外交”等外交手段对华进行全面的竞争。他认为面对相关国家和地区战略调整全面展开的情况,周边国家是我国对外政策的重点区域。滕建群指出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经历“站起来”“富起来”和“强起来”三次伟大转折,第三次转折还在路上,中方应沉着应对这场世纪博弈。报告会尾声,滕建群与学院师生进行了积极的互动。席来旺总结指出,滕建群的演讲深入浅出,全方位介绍了国际关系的最新进展以及当前国际斗争的复杂性与紧张性,开拓了视野。(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梁月桂 李广宇)
    2021-06-26
  • 6月24日下午,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原校长李小建教授应邀来我校交流,他在商学院一楼119会议室为广大师生作了题为“乡村振兴与村落发展趋势”的学术报告。100余名师生参加此次报告,报告由商学院院长杨玉珍主持。李小建从专业学术角度解释了乡村振兴,他以河南省平原地区为研究区域,利用聚落面积及形状、人口、地形、交通、经济等方面的数据展示了村落的发展趋势。通过直观的数据对比,李小建介绍了快速城镇化下村落变化的具体特征,结合中国特殊国情及村落变化的特征和原理,预测未来乡村聚落发展的可能方向。他指出,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他表示,乡村振兴下的聚落发展必须朝着城乡融合谋乡村、“人的振兴”是关键、大型聚落转小镇、把握类型抓重点的方向迈进,以村落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李小建与师生进行充分的交流与互动,并对各位师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商学院 海本禄)
    2021-06-25
  • 6月22日上午,天津财经大学商学院企业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财经大学学报《现代财经》杂志主编蔡双立教授应邀来我校交流,并在商学院二楼会议室为学院师生作了题为“学术问题发现、理论凝练与基金申请”的学术报告。副院长海本禄等50余名师生与会聆听。学术报告由院长杨玉珍主持。讲座中,蔡双立围绕“学术问题的凝练与课题申报”这一主题,结合自身多年来从事科学研究的丰富经验和深刻思考,重点就如何提出与凝练科学问题、如何选题、课题申请、课题申报规范四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与讲解。他结合学术论文审稿经历阐释了写好高水平论文的八个好习惯。蔡双立提出,问题研究先从辨析话题、问题、选题、主题与题目的“五题”开始。他从选题、问题的凝练、文献梳理与使用等角度详细阐述了如何写好一篇高质量论文,并且鼓励小组讨论、观点共享,多角度分析问题,强调团队创新精神。讲座结束后,蔡双立与在座师生进行交流与互动,并对师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解答。(商学院 赵 潘)
    2021-06-23
  • 6月22日下午,应我校物理学院邀请,首都师范大学王培杰教授在物理南楼二楼报告厅以“表面等离子体增强拉曼光谱及其应用研究”为题作了学术报告。学院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100余人参加了此次报告会。报告会上,王培杰介绍了表面等离子体基本特性及拉曼光谱的基本概念。他从实验的角度报告了他与课题组成员近期在等离子体驱动分子反应方面的研究成果,揭示了表面等离子体增强拉曼光谱在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研究中的优势。报告尾声,王培杰介绍了首都师范大学物理系以及他的课题组在研究生培养和招生方面的情况。报告结束后,王培杰与现场师生进行互动,就师生提出的相关问题给予了耐心细致的解答。讲座在参会人员的热烈掌声中结束。专家简介:王培杰,首都师范大学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物理学会光散射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等离子体增强拉曼光谱学,激光与原子分子相互作用,石墨烯及纳米材料的物性技术应用和产业化途径,其中纳米光电子学及等离子体增强光谱学研究是重要特色。(物理学院 秦朝朝 张浩兴)
    2021-06-23
  • 6月22日,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张润枝教授应邀来我校讲学。讲座在平原楼108会议室举行,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100余人参加。本次讲座由学院院长蒋占峰主持。张润枝围绕“淡定、平视、执着、情怀”四个关键词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提出要具备科学分析各种社会现象的洞察力、具有淡定平视其他各学科的学术信心、抱有对学术问题执着的追求和教育情怀。张润枝指出,论文选题与写作要大视野、小切口,做好学术史梳理,讲求规范性、逻辑性。会后,张润枝针对现场师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耐心细致的回答,鼓励学生认真学习研读经典,并祝同学们在研究工作中取得更大成绩。(马克思主义学院吴 昊/文 张 悦/图)
    2021-06-23
  • 6月20日晚,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丁和根教授应邀在崇文楼一楼报告厅为文学院师生作题为“我国地市级媒体融合发展的现实困境和突破路径”的讲座。学院百余名师生参与学习。讲座由学院副院长屈会超主持。丁和根从地市级媒体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深度融合的现实困境及深度融合的突破路径三个方面逐步展开讲解。他详细梳理了地市级媒体发展的历史脉络,并指出,地市级媒体的深度融合发展要建立在媒体越来越智能化的基础上,将传统和新兴相结合,从理念、人才、资金、技术和体制五个方面解决深度融合的现实困境。针对地市级传媒发展动向、年轻人未来就业趋势等问题,丁和根强调,“融合”与“转型”为当今地市级媒体发展问题之核心,并从多个角度充分解析路径突破的方法及相关对策。屈会超指出,丁和根提供了一个完整的视角,他从思考问题的基本模式展开,通过讲座的具体内容、思考问题的角度及思维运作的模式等多方面,为在场师生的学习研究提供了借鉴和指导。专家简介:丁和根,男,文学博士。2006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南京大学媒介经济与管理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新闻史学会传媒经济与管理研究委员会副会长、中国新闻
    2021-06-23
  • 6月20日下午,应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邀请,西南大学国家治理学院教授任丑为学院师生作了题为《孟荀人性论》的学术报告,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参与报告会。报告会由哲学学科带头人、学报编辑部主任刘科主持。报告伊始,任丑从儒家经典文本《孟子》与《荀子》入手,对人性的本质、内涵以及善恶进行分析,系统地讲解了何为人性的问题。他从善与恶两个角度剖析了人性的实践,即“是”与“应当”的关系,梳理了先秦儒家在伦理关系变化方面的认知历程。任丑指出孟子的性善论要求涵养先天的善心,求得放心;而荀子的性恶论强调后天的化性起伪,求善祛恶,两者虽然在人性论与修养方面存在差异,但都重视后天教化作用,将二者结合起来更适合当前社会发展需要。报告尾声,任丑与学院师生进行了积极的学术互动,对相关问题进行了释疑。刘科总结认为,任丑带来的学界有关孟荀人性思想的最新争论和反思,引起了与会师生再次反思这一古老而常新问题的兴趣,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周慧情李广宇)
    2021-06-21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