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1

  • 4月18日下午,受商学院邀请,南开大学博士生导师、《南开管理评论》副主编程新生教授在商学院二楼会议室为师生作了一场以“科研项目选题与成果转化”为题的学术报告。学院40多位骨干教师和研究生代表聆听了此次报告。报告由学院副院长海本禄主持。程新生从论文写作的基本规则开始,指出论文的写作应遵循言之有题、叙述有理、分析有序、论题有新、研究有法、论证有据、结论有益。他结合工作中的实践,就学术论文中常见的选题、文献述评、研究假设、研究方法与设计、因果关系处理和表述与证据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阐释,并与师生就论文投稿的程序与注意事项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与交流。海本禄在总结中表示,教授程新生的学术报告高屋建瓴,深入浅出,对学院广大师生的科研选题与论文撰写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商学院 赵 潘)
    2021-04-19
  • 4月15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李金研究员应物理学院邀请在物理南楼学术报告厅以“暗物质直接探测技术的现状与未来”为题作了学术报告,学院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80余人参加此次报告会。李金研究员从大家熟知的天文学观测讲起,介绍了暗物质的被发现起源,暗物质在天文学、宇宙学和粒子物理学研究中的地位,暗物质的可能性质,国际上暗物质寻找和探测的现状,我国在暗物质研究方面的进展,以及暗物质的未来发展前景等。报告内容丰富,有助于师生了解暗物质研究的最新科研动态、扩宽学术视野,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素质。报告会现场气氛活跃,同学们对暗物质的兴趣很浓,李金研究员耐心细致地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讲座在参会人员的热烈掌声中结束。专家介绍:李金,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清华大学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196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后在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和清华大学工作,并多次在国外进行访问研究。曾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实验物理中心主任,高能物理研究所北京谱仪(BES)升级总工程师,BES国际合作发言人等职。曾参加了我国核爆炸辐射测量、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工
    2021-04-19
  • 4月16日上午,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吕韶钧教授在体育学院一楼学术报告厅为学院师生作了一场题为“娱乐时代”的文化自觉——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的社会责任与时代担当的学术报告。体育学院院长岳贤锋、青年教师代表及研究生120余人参加了报告。报告由体育学院副院长孟国正主持。吕韶钧教授从问题与思考、文化传承与学校体育、他者文化认同与责任、寄语四个主题展开阐述,并在文化认知、文化认同、文化自觉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吕韶钧教授的报告具有较强的全局性、宏观性、专业性和前瞻性,开阔了大家的学术视野,在场师生表示受益匪浅。报告结束后,吕韶钧教授同学院师生进行了亲切的交流与讨论,并针对大家提出来的问题给予了耐心细致的解答。 报告会前,河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院长岳贤锋为吕韶钧教授颁发兼职教授聘书。 (体育学院 聂梦俭)
    2021-04-19
  • 4月15日下午,受商学院邀请,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钟昌标在学院二楼会议室为师生作了一场以“基金项目选题设计与培育”为题的学术报告。学院40多位骨干教师和研究生代表聆听此次报告。报告由学院院长杨玉珍主持。钟昌标从“科学幽灵的捕捉”开始,围绕社科项目好选题的标准、来源、培育和设计检验四个方面进行了讲述。他认为,社科项目的好题目必须要抓风口、找准变量;要爆读文献,注重学术交流,学会提问题。钟昌标指出,好题目的培育要注意“话题——问题——主题——标题”这一过程的循序渐进,好题目的设计检验要注意破题与立题,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发现规律。他提出,研究始于问题,问题源于观察,观察依赖理论,理论需要积累,积累必须专一。讲座结束后,与会师生与钟昌标就相关研究问题进行了互动交流。杨玉珍在总结中表,钟昌标的学术报告对学院广大师生的科研选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商学院 赵 潘)
    2021-04-16
  • 为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同学的学术素养,应文学院邀请,4月14日上午,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生导师程民生在东校区综合教学楼127室作了以“论宋朝的从人欲”为主题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书记李峰主持,学院相关领导和历史学师生三百余人参加此次讲座。本次讲座,程民生运用大量史料,从“从人欲”的渊源、宋儒的阐发及君臣的互动、抑强惠民政策的推行、宋代官方“从人欲”的社会实践、“从人欲”的限制与“灭人欲”兴起这五个方面讲述了“从人欲”的理念、民本思想的具体体现和“从人欲”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程民生的讲学方式诙谐幽默,逻辑严谨,使人深受启发。最后,他走下讲台,拉近与同学们的距离,耐心细致且深入地对同学们提出的一系列问题进行解释与探讨。讲座在参会人员的热烈掌声中结束。此次讲座令在场师生深受启发,有助于让同学们对宋朝的“从人欲”有了更加深入细致的了解,开阔了同学们的眼界,对于同学们专业素质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历史文化学院原方赵佳杰)
    2021-04-14
  • 4月13日下午,旅游学院研究生学术沙龙活动在多功能报告厅举行,学院主要负责人、部分导师及全体在校研究生参加此次活动。活动由副院长陶玉霞主持。报告主题涵盖名著研读、实证研究与学科发展探讨三类。常慧杰、刘青青小组分享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从“土”与“愚”、熟人社会、差序格局等方面探讨乡村旅游发展的启示,开放式思考引发有关乡村文明传承、半熟人社会乡村治理等领域的深度共鸣。同学张苗以郭亮村为例,实证研究旅游者、村民等核心利益群体,以针对性的利益平衡机制和对策探索彰显对核心问题把握与深层治本的学术创新潜力。同学赵钰娟梳理中国旅游教育事业发展历程,研判十四五时期旅游教育事业发展背景的“四新”,从结构层次、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办学模式等方面建构系统性路径,体现对学科发展与专业建设的高度关注与良好认知。与会师生对各组汇报内容积极互动并点评,提出回归理论本源、深化研究议题、强化研究设计等指导意见。学院党委书记冯峰作总结,一是对此次活动所营造的学术氛围,研究报告呈现的思想性、学术性和对专业发展的关注度表示赞扬。二是对汇报时间把控、汇报逻辑与重点内容展示方式等问题提出进一步要求。三是提出完善学术交流模式
    2021-04-14
  • 4月10日上午,应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邀请,黑龙江大学原副校长丁立群教授作了题为“马克思与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范式的革命性转换”的线上专题报告。学院领导班子成员、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参加此次报告会。报告会由我校学报编辑部主任刘科教授主持。丁立群以关于理论哲学和实践哲学的区分背景为切入点,介绍了理论哲学与实践哲学从古希腊到近代的转变。他指出,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对传统实践哲学的继承关系,表示马克思实践哲学主要继承了亚里士多德伦理政治的实践哲学传统,并融合了培根科学技术的实践哲学传统。丁立群表明马克思从劳动、社会和人类解放三个概念实现了传统实践哲学范式的转换,构建出劳动——社会的实践哲学新体系。学院副院长陈四海作总结发言,他表示丁立群教授的报告兼具创新性和学理性,令与会师生获益匪浅。(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方好好 李广宇)
    2021-04-13
  • 应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邀请,4月9号下午,湖南师范大学向玉乔教授为学院师生作了题为“道德记忆的价值维度”的精彩报告。学院领导班子成员、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参加此次报告会。报告会由学报编辑部主任刘科主持。向玉乔从价值维度的角度出发,介绍了道德记忆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价值。他认为道德记忆作为记忆的表现形式,具有一个相对独立的道德领域。他提出道德记忆所针对的是人类的道德生活经历,它具有个体道德记忆和集体道德记忆两种表现形态。向玉乔指出,道德记忆是人类道德生活的基础,是人类道德文化传统得以建构的最根本因素等现实价值。最后,刘科总结表示,向玉乔教授的报告观点新颖、富有激情,进一步提升了学院师生对该领域的认知水平。(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李广宇 马文韬)
    2021-04-13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