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体育学院的党员们,暑假怎么过?

发布者:石教乐发布时间:2025-07-20浏览次数:10

体研菁英党支部党员深入社区开展体育帮扶志愿活动

为进一步深化党员志愿服务精神,从71日至718日,体研菁英党支部开展了党员深入社区开展体育帮扶志愿活动。支部全体党员积极参与。

支部党员深入社区,开展了一系列体育帮扶志愿活动,用实际行动践行党员使命,为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注入青春活力。 在社区老年大学,支部党员成为了老年朋友的体育顾问,耐心指导老年人乒乓球的技术动作,并讲解科学锻炼知识,帮助老年人规避运动风险;在训练场上,针对青少年成长特点,设计趣味体能训练方案,提升孩子们的运动兴趣和身体素质。其中,多名党员累计服务时长已超80小时,用专业与耐心赢得了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

在社区指导居民打羽毛球比赛时,他们眼中对将技巧转化为实战能力的期待让我明白,志愿服务不仅是付出,更是双向成长。党员王明辉的感受道出了大家的心声。参与活动的党员们纷纷表示,通过此次暑期志愿服务,不仅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了服务群众的实际能力,更在与群众的互动中深刻理解了体育服务群众的意义,锤炼了自身党性修养。

本次活动的顺利开展,进一步凝聚了支部党员的服务共识,希望全体党员以志愿服务为纽带,将体育专业优势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实际行动。深刻领悟到学院开展党员暑期“六个一”活动的初心和真谛,为后续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体育学院 赵苑霖)

强体筑梦党支部开展“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活动

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传承红色基因,强化党员责任担当,717日,体育学院强体筑梦党支部在西区小白楼电教室开展活动,暑期留校党员和积极分子参与此次会议,活动由孟程功主持。

活动伊始,大家一起观看历史纪录片环节。纪录片中,一幕幕艰苦卓绝的战斗场景、一个个为了民族解放而英勇献身的英雄形象,深深触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大家聚精会神地观看,不时被纪录片中的情节所感染,眼中泛起了感动的泪花。通过观看纪录片,党员和积极分子们更加直观地了解了抗日战争的历史,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不屈不挠、奋勇抗争的精神。纪录片观看结束后,现场开展了热烈的交流研讨。党员同志们纷纷结合自身实际,畅谈了自己的观后感和体会。作为一名党员,我要以他们为榜样,在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勇于担当,积极作为,为学院和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积极分子们也踊跃发言,他们表示,通过这次活动,更加坚定了自己向党组织靠拢的决心,今后会努力学习党的历史和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此次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增强了体育学院强体筑梦党支部党员和积极分子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让红色基因在传承中焕发出新的活力。大家纷纷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勇于担当,积极进取,为学院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体育学院 孟程功)

强体铸魂党支部开展暑期深入基层活动

71日起,体育学院强体铸魂党支部“生命护航,急救同行”安全教育宣讲团庄严集结,开启了一场守护生命的盛夏征程。此次实践活动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号召,引导青年学子以专业之舟渡生命长河,以仁心之炬照祖国山河。

星火启程,誓言铿锵砺初心。

七月流火,赤诚如炬。71日,出征仪式上,青春的目光坚定如磐。“普及急救技能,守护万家安康”的誓言响彻云霄,不仅点燃了师大学子心中滚烫的担当,更照亮了“生命护航”的清晰航向。

步履丈量,生命守护处处行。

从牧野区万达广场的熙攘人潮,到定国湖潋滟的波光水岸;从中央伟业公园的浓荫匝地,到黄河滩区的母亲河畔;从凤湖的碧波荡漾,到水利部灌溉研究所的科技沃土,直至东黑堆村的淳朴院落,宣讲团的足迹深深印刻在新乡热土。烈日灼灼,他们一遍遍躬身示范,精准把控胸外按压的节奏与深度;细雨霏霏,他们手把手指导,悉心传授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关键要领。每一次深入浅出的讲解,都是对“黄金四分钟”生命法则的庄重宣示;每一次严谨的模拟施救,都在群众心中悄然筑起一道坚实的安全屏障。

青春躬行,厚植家国安康梦。

这场跨越城乡的生命守护之旅,正是河师大学子躬身践行“健康中国”战略的青春答卷。他们以扎实的专业知识为舟,以赤诚的仁爱之心为楫,在社会最需要处激扬青春力量。

当急救知识的芬芳在各处次第绽放,青年学子们用躬身实践诠释着守护生命的无上荣光。这燎原的星火行动,不仅为千家万户编织起无形的生命之网,更在时代的画卷上,镌刻下中国青年以专业热忱守护人民安康的坚实印记——生命所系,青春担当;急救在手,家国共强!

(体育学院  刘静雯)

健体润心党支部开展“聆听:对话信仰·赓续荣光”实践活动

为筑牢青年学子理想信念根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71日起,体育学院健体润心党支部开展了“对话信仰·赓续荣光”主题活动。通过深入社区、乡村,探访基层老党员、聆听烽火岁月故事,传承不朽革命精神。支部全体党员参加。

在河南省二建生活区,支部成员怀着崇敬与期待的心情,对数位老党员进行深入采访。在温馨的交流氛围中,老党员们回顾了自己青春时的峥嵘岁月。“那时候住的是土坯房,走的是泥泞路,可大家心里都揣着一团火。”他们用带着乡音的质朴话语,讲述着扎根基层的日日夜夜:在田间地头与群众同吃同住,在防汛一线扛着沙袋冲锋在前,在油灯下为村民核算工分。围坐一旁的学生们屏息聆听,笔尖在笔记本上沙沙作响,时不时被老党员们“饿着肚子也要修水渠”的执着、“冒着风雪送救济粮” 的担当深深触动,眼角泛起晶莹的泪光。这些带着情感的故事,像一把把钥匙打开了历史的宝库。同学们不仅触摸到了新中国从百废待兴到繁荣昌盛的脉搏,更真切体会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当先辈们的声音穿过悠悠岁月,叩击年轻心灵的瞬间,红色精神完成了代际的跨越。那些曾在课本中、展馆里的“精神符号”,变得鲜活而厚重。未来,体育学院“健体润心”党支部也将持续深化红色基因与体育育人的融合创新,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注入精神动能。

(体育学院 张远航 曹乐乐)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