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戚孝天教授应邀为我室师生作学术报告

发布时间:2025-04-14浏览次数:83

2025411日,武汉大学戚孝天教授应邀莅临我室,作了题为“自由基成键模式理论研究”的学术报告。报告会在实训楼501报告厅进行,由抗病毒性传染病创新药物全国重点实验室王玉杰教授主持,全国重点实验室、化学化工学院、平原实验室部分师生参加。

报告中,戚孝天教授对比双电子、单电子成键机制实质,讲述了自由基-自由基偶联过程的开壳层单线态过渡态成键模式。结合位阻-电子效应定量拆分模型,重点介绍了其团队发展的两种自由基成键新模式:PCET促进自由基-自由基偶联成键模式和自由基缓冲成键模式。阐述了自由基位阻效应、稳定性、离域效应、亲电性和亲核性等性质导向的机理切换,证实了自由基成键新模式的可行性与普适性,为自由基反应开辟了全新的研究方向。报告结束后,与会人员与戚孝天教授积极交流,并就相关研究领域进行了深入探讨。


报告人简介:戚孝天,武汉大学教授、博导,入选湖北省百人、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青年项目。2017年在重庆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师从蓝宇教授。20179月至202012月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刘鹏教授课题组从事博士后研究。2021年加入武汉大学化学院开展独立科研,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自由基化学。致力于通过理论计算研究自由基偶联成键机制,探究过渡金属对自由基偶联过程的影响,借助位阻-电子效应定量拆分模型、自由基-配体局域相互作用模型等揭示影响自由基反应活性和选择性的主导因素,归纳总结有机化学反应中自由基成键断键的一般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建立新型自由基偶联模式,指导手性配体的设计与优化。独立工作后以通讯作者(含共同)身份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 33 篇,包括 3 Nat. Chem.1 Nat. Catal.9 J. Am. Chem. Soc.7 Angew. Chem. Int. Ed.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