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2日上午,吉林大学吴宗铨教授应邀在实训楼501报告厅为我室作了题为“螺旋高分子精准合成与手性功能”的学术报告。本会议由抗病毒性传染病创新药物全国重点实验室朱博教授主持,全国重点实验室、平原实验室、化学化工学院部分师生参加。
报告中,吴宗铨教授系统介绍了其团队近年来发展的两大核心突破:一是开发出高效、高选择性的手性催化剂,以异腈、重氮酸酯、联烯等单体实现了螺旋聚异腈、聚卡宾、聚联烯等结构精准可控的手性高分子合成;二是基于此类螺旋高分子的独特性质,发展出三大创新应用策略——通过嵌段功能化设计驱动螺旋自分类组装,构建出尺寸均一的手性超分子材料;在侧链引入催化基团,利用螺旋构象诱导实现高对映选择性催化及循环利用;借助氢键调控主链长度,建立孔径可调控的超分子框架,实现基于体积排阻效应的手性分离体系。报告结束后,与会人员积极提问,吴宗铨教授耐心解答并与师生们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报告人简介:吴宗铨,吉林大学化学学院、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唐敖庆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国家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2001年本科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2006年博士毕业于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2006-2010年在日本名古屋大学和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做博士后。2011-2021年在合肥工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工作,2022年入职吉林大学化学学院,主要从事手性高分子材料研究工作,近年来在Acc. Chem. Res.,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Nat. Commun.等刊物发表论文150余篇。授权专利十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