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民俗学论坛”学术研讨会暨河南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成立仪式在我校举行​

8月20日,由中国民俗学会指导,我校社会事业学院、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原民俗学论坛”学术研讨会暨河南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成立仪式在我校举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理论研究处二级调研员张礼敏,河南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杨玉珍,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河南大学教授彭恒礼,河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处、社会事业学院相关负责人出席会议。开幕式由社会事业学院党委书记张向东主持。

 

杨玉珍代表学校致辞,详细介绍了我校的基本情况及近年来在民俗学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取得的系列成果。她表示,民俗学研究所的成立将为我校人文社会学科建设注入新活力、开辟新领域、提供新视角。成立研究所不仅是为挖掘研究中原民俗文化资源,更是为推动学术交流创新,搭建高水平平台。

 


社会事业学院院长王君健在致辞中指出,民俗承载民族记忆与文化传承,河南丰富的民俗资源为研究提供独特条件民俗学研究所成立标志着学校对民俗学研究的重视与投入,未来将整合校内外资源、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推动民俗学学科高质量发展

 


民俗学研究所名誉所长、河南师范大学银龄教师特聘教授康保成以视频致辞的形式对研究所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期待民俗学研究所在开展中原民俗研究以及培养民俗研究人才方面作出贡献。彭恒礼在致辞中表示,河南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的成立,是中原民俗学发展史上的一个新起点,标志着中原民俗研究进入新阶段。他表示,河南不能没有民俗学,中国民俗学也不能没有河南的声音。我校中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主任丁永祥教授在致辞中总结了我校近年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民俗学研究方面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并肯定了此次活动对中原民俗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意义。

开幕式现场,杨玉珍与彭恒礼共同为河南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揭牌。杨玉珍与王君健为彭恒礼教授、丁永祥教授颁发民俗学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聘书。

 


 

本次会议安排主旨报告、分论坛、作品研讨会等学术活动。开幕式结束后,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理论研究处二级调研员张礼敏、山东大学民俗学研究所所长龙圣教授分别以《国家话语体系下学术理论的大规模实践——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的学术讨论与实操》《近年中国民俗学研究的新动向》为题作主旨报告。20日下午,本次会议的六个分论坛同时举行,与会学者们就民间艺术、神话传说与信俗、乡风文明与乡村治理、传统节日等主题展开交流讨论。会议期间还召开了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民间文艺青年英才工作会、恒礼教授《古典戏曲与民俗镜像》作品研讨会暨第三期“振犁民俗学茶会”。

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为中原民俗文化的活态传承与创新发展提供了学术支撑,助力乡村振兴与地方文化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版权所有©河南师范大学社会事业学院 学院地址:河南省新乡市建设东路46号东校区 联系电话:0373-3328859

豫ICP备:050024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