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高质量发展的社会工作专业课程建设与教学研究”分论坛成功举行

8月23日至24日,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2025年会暨“中国式现代化、社会工作教育与社会工作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学术研讨会,在广东省广州市华南农业大学隆重召开。为积极回应社会工作教育领域的发展需求,推动课程建设、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质量提升,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社会工作专业课程建设与教学研究专委会与河南师范大学社会事业学院联合承办了“迈向高质量发展的社会工作专业课程建设与教学研究”分论坛。本次论坛分为开幕式、平行论坛、教学研究经验分享等环节,汇聚了来自全国各高校的50余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社会工作教育领域的前沿趋势、现实挑战和发展机遇等议题。


 

开幕式

8月24日上午,分论坛在华南农业大学第三教学楼408报告厅拉开帷幕。开幕式由专委会秘书长王尤老师主持,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原副会长、民政职业大学王婴教授致辞,河南师范大学社会事业学院院长王君健教授致辞,国际社会工作教育联盟前主席、香港理工大学原副校长阮曾媛琪教授作为特邀嘉宾发表讲话。王婴教授向远道而来的各位嘉宾表示了热烈欢迎,介绍了社会工作专业课程建设与教学研究专委会成立初衷与发展情况,围绕社会工作教育“为什么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么样培养人”的理念与使命,突出强调优化人才培养目标,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实践教学方法和提质教学行动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原副会长、民政职业大学王婴教授致辞

 

王君健教授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创新与社会服务等方面,介绍了河南师范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发展取得的系列成就,他强调要深耕于中国本土实践,围绕中央社会工作部的指示要求,积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并预祝本次分论坛圆满成功!



河南师范大学社会事业学院院长王君健教授致辞

阮曾媛琪教授在发言中分享了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经验,既要扎根本土社会需求,又要对标国际前沿标准,并且鼓励年轻的社会工作专任教师,兼具教学的高度、学术的深度与实践的温度,不断增强学科专业素养,钻研教书育人理念,秉持助人自助精神,争做新时代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的有为教师!



国际社会工作教育联盟前主席、香港理工大学原副校长阮曾媛琪教授

作为特邀嘉宾发表讲话


分论坛主题一:社会工作专业教学研究发言与讨论

本场主题发言由专委会副秘书长郭一建老师主持。首先,由华南农业大学社会工作学科首席专家中山大学社会工作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张和清教授团队作《自助与育才:社会工作教育中共情疲劳预防与同理心培养策略研究》主题发言。张老师以广东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为例,积极探索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中如何提升学生的共情能力和心理韧性,从而提高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


华南农业大学社会工作学科首席专家、中山大学社会工作学科带头人、

博士生导师张和清教授团队作主题发言


西北大学冯溪博士作《社会工作专业实践中联合培养现实困境及实现路径探索》主题发言。冯老师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视角分析了当前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实践联合培养中的多重困境,以及对破解社会工作专业实践联合培养中的困境作了有效尝试,初步形成了理念共识、利益整合、角色规范、成效考核等四位一体的多方主体协同参与社会工作专业实践联合培养的可行性路径。


西北大学冯溪博士作主题发言


河南师范大学王君健教授团队作《前沿牵引本土扎根: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工作教育新生态》主题发言。团队成员从学科融合、文化觉醒、科技应用循证深化等多维度指出社会工作教育发展的未来趋势,探究如何构建中国自主的社会工作知识体系,以此回应新时代本土学科建设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


河南师范大学王君健教授团队作主题发言

 

分论坛主题二:社会工作专业课程建设发言与讨论

本场主题发言由专委会副秘书长周军老师主持。首先,由专委会副主任委员、贵州大学杨晶教授作《深耕课堂蜕变成长——以<社会工作概论>课程建设为例》主题发言。杨老师讲述了《社会工作概论》课程的“四阶段”发展历程,通过系列创新举措,逐步化解教学困境,探讨如何在跨学科对话中构建自主的专业话语体系,寻求共同发展之道,凸显出一名社会工作专任教师在挑战中不断蜕变的成长史。

专委会副主任委员、贵州大学杨晶教授作主题发言


北京城市学院林霞教授作《<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课程“问题链驱动下进阶式混合教学”创新与实践》主题发言。林老师提出了“学生为本、行标为基、共同进阶”的创新理念,通过对课程“问题链”的设计,即课前激发学习动力、课中引导深度学习、课后巩固延展提升,进而帮助学生实现从理论认知到伦理判断能力提升的跃升,取得了显著的育人效果。


北京城市学院林霞教授作主题发言


三亚学院吴家丽讲师作《破局与赋能:社会工作实务技能“四阶式”教学创新探究》主题发言。吴老师针对课程中长期存在的“技能掌握浅显、实训场景脱节、学生参与度低、考核方式单一”等痛点问题,提供了系统性构建“知识深化→技能示范→情景模拟→进阶实践”的四阶递进路径,重构“教、学、练、评”的完整教学链条,推动知识、能力、价值三维目标的深度融合。


三亚学院吴家丽讲师作主题发言


专家点评

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内蒙古工业大学方香廷副教授对分论坛主题一的三位嘉宾发言作点评,进一步指出社会工作教学研究有利于增进对社会工作教育现象和问题深度地理解与研究,有助于促进跨学科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推动了社会工作学科的繁荣与发展。专委会副主任委员、贵州大学杨晶教授对分论坛主题二的两位嘉宾发言作点评,两位教师展现我国社会工作专业一线教师的深刻洞见与宝贵创新为培养新时代优秀社会工作专业化人才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实践范例


两位专家分别对主题发言作点评


教学研究经验分享

    教学研究经验分享由专委会副秘书长林霞老师主持。通过论文投稿参会的教师们围绕社会工作教育教学的热点问题进行精彩讨论和分享来自上海开放大学徐宏卓老师论述了继续教育对社会工作者的重要意义。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的陈兰兰老师分享了她在虚拟教研室建设的经验,指出AI时代社会工作教育者应善用工具改进教学集美大学的林丽芬老师分享了服务学习方法在农村困境儿童服务中的有效运用和反思。首都师范大学金超然老师构建了开展司法社会工作者教育培训的服务为本的圈层模型。广东工业大学冯博雅老师指出善用AI工具虽然对社会工作教育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是也需要考量其伦理风险。南昌大学的熊节春老师介绍了AI技术在当前社会工作教学中的使用情况,并展望了未来发展前景。

与会嘉宾作交流分享

本次分论坛深入探讨了社会工作专业本土课程建设的实践路径和教学研究的理论创新,为我国迈向高质量发展的社会工作教育增添了新的动力与智慧。期待未来社会工作专业课程建设与教学研究领域能持续注入新的实践与研究,共同助力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江雨 翁堂梅 郭一建等

 

 


版权所有©河南师范大学社会事业学院 学院地址:河南省新乡市建设东路46号东校区 联系电话:0373-3328859

豫ICP备:050024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