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7日晚,应社会事业学院邀请,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余成普教授在文昌楼221室作了题为“田野调查:从进入到退出”的线上学术讲座。学院相关专业课教师、部分研究生和本科生共同聆听本次讲座。讲座由学院副院长海龙主持。余成普从田野调查的质性研究的逻辑切入,提出田野调查何时进入、何时退出等相关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他通过自身开展田野调查的经历,指出田野调查应当融入村民生产生活中,与村民同作息、同劳动。余成普深入说明了田野调查的基本要求,针对田野调查资料收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他认为应当循序渐进、不急不躁,建议学生“走出去、学会听、多交谈、细观察、多记录”。余成普强调田野调查中最为重要的是参与,田野的进入需要提前,退出需要延后。讲座结束后,余成普和在座师生进行互动交流,并对相关问题做出了专业解答,现场气氛热烈,师生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社会事业学院 何守晨/文 李澜怡/图)
    2022-04-28
  • 4月28日下午,应物理学院邀请,四川大学原子核科学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胡智民教授为物理学院师生作线上学术报告。学术报告会在物理南楼115报告厅举行,物理学院相关师生参加了报告会。胡智民作了题为“面向核科学与技术的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进展”的学术报告。他在报告中介绍了核科学技术与原子分子物理,其中包括聚变等离子体中的原子与分子物理、辐射物理与医学物理中的原子与分子物理,并介绍了其课题组的几个研究进展,包括电子-离子碰撞过程中的相对论效应研究以及带电粒子与原子分子碰撞研究,提出将向研究大分子发展。报告会后,胡智民就是否在重离子治癌研究中碳离子效果更好等等一些问题进行解答。专家简介:胡智民,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2年在日本东京电气通信大学获博士学位,2013-2015年在德国海德堡大学任博士后研究助理。曾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从事研究工作,任副研究员、实施课题组组长。2021年1月人才引进到四川大学原子核科学技术研究所工作,负责原子分子碰撞及光谱学研究组,在四川大学串列加速器上主持建立了基于冷靶反冲离子动量谱仪的原子分子碰撞研究平台。目前主要从事基于加速器的原子
    2022-04-28
  • 4月27日下午,华中科技大学徐明华教授应邀为文学院师生作题为“SSCI及SCI论文选题、写作与投稿”的线上讲座。学院师生在崇文楼二楼会议室通过腾讯会议参与线上学习。讲座由学院副院长屈会超主持。徐明华从SSCI论文的选题、写作和投稿三个方面对师生进行了指导。她指出,SSCI论文的选题要体现科学性、理论性、现实性、创新性和前沿性。SSCI论文写作具有较为规范和严格的格式,需要按照论文的基本模式逐项推进写作,写作过程中涉及的文献综述部分、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与中文论文具有一定的区分,尤其需要重视按照规范格式推进研究。在论文的投稿阶段,要客观评价自己论文的水平,综合衡量、选择投稿期刊,投稿时要严格遵循期刊的相关要求。在此基础上,徐明华通过具体的案例就研究过程进行了指导,并总结了SSCI论文发表中要注意的问题。屈会超对徐明华的分享表示感谢。他表示,徐明华教授通过完整的论文写作过程,并结合具体案例详细介绍了SSCI及SCI论文选题、写作与投稿的过程,为师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可能性,学院师生要勇于挑战自我,努力在新的研究方式和论文写作上开辟新天地。专家简介:徐明华,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教
    2022-04-28
  • 2022年4月28日上午,商学院在商学院二楼会议室举办学术沙龙活动。本次活动邀请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刘瑞明担任论证专家,对商学院杨玉珍教授团队的工作论文进行科学论证与指导。学术沙龙由海本禄教授主持,商学院骨干教师和部分研究生参加了本次活动。杨玉珍首先对刘瑞明教授进行了介绍,强调了学术沙龙活动对进一步提升商学院科研水平的重要作用。她就团队工作论文的情况进行了简要的汇报。刘瑞明教授就论文各部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指导,并提出了非常具体的建设性修改意见和建议。任太增教授、胡国恒教授在线进行了点评,线下参会的各位老师也都积极发表了各自的建议和看法。杨玉珍在总结中指出,本次学术沙龙为工作论文的进一步打磨与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举办学术沙龙活动,为广大教师和研究生搭建了学术交流平台,未来学院将定期举办这项活动,期待更多青年博士和教师积极参与,交流科研进展,推动学院科研水平再上新台阶。(商学院海本禄/文 赵 潘/图)
    2022-04-28
  • 4月27日上午,应化学化工学院邀请,华南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李雪辉来我校讲学。学术报告会在化学北楼N102报告厅举行,学院领导、青年教师、研究生参加本次会议。报告会由学院老师王健吉主持。李雪辉作了题为“基于离子液体的生物质过程强化与耦合”的线上学术报告。木质素作为自然界中最庞大的芳香族可再生资源,利用其生产小分子或功能化芳香族化学品对于减轻石油能源的依赖,以及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的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目前木质素在催化转化过程中存在转化效率低、产物选择性差等关键性问题,他采用金属基离子液体用于催化木质素高效解聚生成肉桂酸甲酯和马来酸二乙酯等高附加值的平台化学品。李雪辉介绍了基于离子液体的新型木质素解聚微乳液体系的构建过程和相关研究进展,以及各项研究工作的思路和方法,并提出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报告会结束后,李雪辉与学院就木质素微乳液的构建和离子液体的应用等相关问题展开深入的讨论与交流。(化学化工学院 李立霞)
    2022-04-28
  • 4月27日,应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邀请,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黄璜教授在线作题为《数字化协同的理论与实践》的专题讲座,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参与讲座。讲座由学院副院长韩万渠主持。黄璜从数字政府和电子政务的差别谈起,从三个不同视角对数字政府进行分析。他介绍数字政府连接、赋能、协同、重构的四个发展阶段,着重讲述理想状态下的“赛伯格(Cyborg)”式协同理论;黄璜表示实践中的协同模式与理想有一定差距,并结合具体案例讲解在实践中常见的“统合”“开放”等四个协同模式。针对如何创新协同理论这一论题,黄璜从“一个目标”“两条路径”“三类场景”“四种功能”和“五个特征”五个方面进行具体阐述。他强调数字政府不是一成不变的事业,而是在应对挑战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治理能力。教授黄璜和与会师生进行互动。韩万渠总结指出,教授黄璜的分享有对前沿理论的精彩阐述和对实践案例的细致分析,在详细讲述数字政府推进过程中的来龙去脉及最新进展时带给我们很多思考与启发。(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李广宇 梁月桂)
    2022-04-28
  • 为进一步推动开展广泛而深入的高端学术交流,9月9日至11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先后邀请10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其中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位、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位,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1位,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1位)围绕能源存储与光电磁功能材料开展线上讲学,学院近百名师生参会学习。报告由学院院长高书燕主持,四川大学教授彭强、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孙旭平围绕光电转换材料与器件,分别作了题为“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关键材料研究”“纳米功能材料表界面设计调控及催化和传感应用”的报告;中科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卞学滨、国防科技大学教授赵增秀、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何峰、南京理工大学教授陆瑞峰围绕超快动力学,分别介绍了课题组在凝聚态体系超快动力学原子链模型、基于高次谐波的阿秒脉冲源及其应用、非偶极效应对光电离过程的影响、固体谐波辐射的若干理论机制等领域的突破性进展;复旦大学教授李伟、四川大学教授郭孝东、天津大学教授许运华围绕能源存储材料,分别从介孔锂电材料的单胶束定向组装策略、三元正极材料的规模化制备及工艺优化、锂-有机电池电极的构筑和反应机理等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展开了
    2022-04-28
  • 4月27日,应环境学院邀请,深圳大学杨波教授为我校师生作题为“高级还原/高级氧化技术进行难降解污染物去除及资源化研究”线上学术报告。学院相关师生参加了报告会。报告由学院副院长曹治国主持。杨波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了水污染问题现状,论述了高级还原/氧化技术在水污染治理中的优势。他以课题组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为例,重点从高级还原和高级氧化两个方面,讲解了高级还原、氧化技术的基本原理和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指出了催化剂的设计思路以及制备调控手段。最后,杨波教授通过课题组在实际生产应用中一些案例和经验,系统展望该类技术的应用前景。报告会结束后,杨波教授就与会师生提出的高级氧化/高级还原技术的相关问题进行详细的解答,展开了深入的讨论与交流。(环境学院 王未来 武大鹏)
    2022-04-28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