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 2025-07-06
    为推进落实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交流成果展示,充实第三学期教学内容,2025年7月5日上午,美术学院在党员活动室举办《AI赋能美术教学:从设计到评价的未来实践》专题讲座,由华南师范大学访问学者、公共美术教研室主任董明慧老师主讲,美术学专业部分在校生参加。讲座中,董老师以访学期间对“AI赋能美术教育与非遗美育融合”的研修为基础,结合河南省教师教育改革实践项目,从三方面展开分享:一是引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能力框架,强调师生需具备“以人为本的AI观念、伦理素养”等四大核心能力,构建“教师—AI—学生”三元教学范式;二是展示《青藤戏墨》等中学美术示范课与《虎门销烟》AI绘本创作案例,呈现AI图像生成与传统文化教学的融合路径;三是介绍AI循证课堂评价系统在《名人漫画》等课程中的应用,探索“生成式教学设计+智能化评价”的教学模式。现场互动环节,师生就“AI与地方文化融合”等问题深入交流。此次讲座体现了“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资源共享精神,为第三学期课程注入AI技术与教学创新的前沿知识。今后,美术学院将持续深化“AI+教师教育”改革,构建更具融合性的师范课程体系,助力师范生适应教育数字化转型
  • 2025-06-07
    为进一步强化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拓展学生专业视野、提升职业认知,6月4日上午,美术学院2023级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书籍与印刷工艺》课程教师组织学生前往新乡美和传播有限公司开展实地参观交流。本次活动以“课堂进企业”为特色,通过企业参访与互动,旨在让课程知识目标与行业需求深度结合,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数字印刷及视觉传达设计在企业中的多元应用。在参观过程中,公司负责人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公司的发展历程、服务理念与业务板块,并结合典型项目,带领大家实地了解品牌形象策划、包装设计、文创开发等工作内容。同学们现场观摩了企业品牌VI手册、创新包装设计和地域文化文创产品,认真聆听设计师分享相关项目的创意流程与解决方案,深入了解了从客户需求、沟通、团队协作到成品落地的完整环节。交流互动环节,企业设计主管就设计软件应用、行业发展趋势、数字印刷前沿技术及职业成长路径等内容进行了详细解答。同学们纷纷表示,这种将理论知识与行业项目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不仅加深了对专业内容的理解,也激发了对未来就业和职业规划的思考。 本次参观交流活动不仅推动了学院与企业的紧密合作,也让学生在真实的行业环境中提升了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 2025-06-04
    为进一步深化美育教学改革,拓展学生艺术视野,增强文化自信,6月3日下午,美术学院《中国民间美术》课程特邀非物质文化遗产“花馍”技艺传承人梁莉及其团队走进课堂,为2023级美术学专业百余名本科生带来“非遗活态传承”主题实践教学活动。本次活动以“非遗进课堂,巧手传花馍”为主题,通过理论讲授与实践体验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亲身感受传统技艺魅力。课堂教学活动中,梁莉老师首先系统讲解了花馍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及其在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中的重要文化价值。随后,其团队带领同学们进行现场实操,指导学生运用彩色面团和工具,亲手制作玫瑰花、寿桃、黄河大鲤鱼等造型生动的花馍作品。传承人娴熟的技艺令普通面团焕发生机,师生们沉浸于创作过程,课堂氛围热烈。课程尾声,梁老师还将亲手制作的玫瑰花馍赠予学生分享。本次活动是学院持续推进“课程+非遗传承人”教学模式、探索“新美育”路径的重要实践。课程负责人焦一然老师表示:“邀请传承人进课堂,不仅打破了传统理论教学的局限,让学生‘零距离’接触活态文化,更通过亲身实践深化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的理解,激发了守护与创新的责任感。”学生普遍表示,这种沉浸式体验让抽象的非遗文化变得
  • 2025-06-04
    为提升学院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实现以赛促教目标,6月3日下午,美术学院在崇美楼三楼党员活动室举办2025年度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本次比赛特邀我校文科教学督导组组长、商学院周芳老师、文学院刘安娜老师以及我院闫庆来老师担任评委,来自学院6个教研室的6名青年教师代表参赛。学院院长陈巍、党委副书记单一飞、副院长王霄和学院近五年新入职教师参加此次活动。本次活动由王霄主持。活动开始,陈巍首先强调了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举办的目的与意义,指出青年教师要高度重视对自身教学技能的磨练与提升,为打造高质量课堂教学、推进金课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单一飞介绍了此次比赛举办的背景与具体要求,希望学院青年教师积极参与,认真备赛,争取在学校比赛中再创佳绩。随后,学院6位参赛教师依次登台,展现出扎实的专业功底和独特的教学风采。他们围绕各自的授课内容,巧妙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等多样化教学手段,将艺术理论与实践创作紧密结合。有的教师通过生动的案例剖析,深入浅出地讲解绘画技法的演变;有的则以互动式教学,引导在场师生共同探讨艺术设计的创新思维,课堂感染力十足,充分体现了青年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精心设计和对课堂节奏的出色把控,现场气
  • 2025-05-13
    为深化设计学类专业教学改革,拓宽学生专业视野,5月12日,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插画设计》课程组特邀美术学院特聘教师、知名设计师李宏强教授走进课堂,为2024级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本科生举办“让世界因设计而美丽”主题学术讲座。本次活动以“设计赋能美育”为核心,通过案例解析与互动交流,助力学生提升专业素养与创新思维。 讲座中,李宏强教授以“设计如何影响世界”为切入点,结合自身创作经历与经典案例,阐释了设计与插画艺术的共通性与差异性,强调设计师需兼具人文关怀与时代洞察力,将美学设计理念融入社会需求。 本次讲座是学院持续推进“课程+行业导师”教学模式的重要实践。课程负责人表示:“邀请顶尖设计师进课堂,不仅能让学生接触到行业前沿动态,更能通过真实案例理解设计的社会价值。”参与学生反馈,李教授的分享打破了传统课堂的边界,激发了自身对插画设计在服务社会过程中更深层的思考。 此次讲座不仅为《插画设计》课程注入了新动能,更彰显了学院“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教育理念。未来,学院将持续推进校企合作,搭建优质教学平台,助力学生成长为兼具专业能力与社会责任感的设计人才。 专家简介:李宏强,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 2025-04-30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开展“人工智能+”行动的战略部署,积极推动高等教育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发展,帮助学院教师了解智慧课程建设方向和最新智慧课程建设工具。4月29日下午,美术学院在学院党员活动室开展《基于中国大学mooc平台的智慧课程建设与应用》专题培训,本次培训特邀中国大学MOOC(爱课程)河南省运营维护中心岳盛楠老师主讲,学院各教研室主任、专业教师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教学副院长王霄主持。会议伊始王霄强调,智慧课程建设积极响应了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他指出,通过促进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智慧课程能够为传统模式下的课堂教学提供极大的便利和创新。随后,主讲老师以“基于中国大学MOOC的智慧课程建设与应用”为主题,详细介绍了中国大学MOOC平台在智慧课程建设方面的优势与特色,并通过实际案例展示了如何利用该平台进行智慧课程的建设与应用,为我院教师在智慧课程建设实践中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操作指导。在最后的答疑环节中,与会教师针对智慧课程平台的使用进行提问交流,主讲老师认真逐一解答。本次培训为我院智慧教育创新提供了可落地的技术路径,为智慧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提供了宝
  • 2025-04-26
    2025年4月25日,“在场——油画教研室小幅风景写生作品展”在美术学院美术馆正式拉开帷幕。本次展览由美术学院前油画教研室主任唐亚教授担任学术指导,汇集了美术学院油画教研室13位教师近50件小幅风景作品,其中大部分为3月下旬油画教研室组织的“写生南太行”教学活动的现场创作。参展作品涵盖写实、表现等多种艺术风格,既有对山川草木的细腻捕捉,亦不乏对光影变幻的主观表现。教师们通过画笔将自然景观转化为情感载体,展现了写生艺术在观察维度、表现手法与创造思维上的多重价值。在同期举办的学术研讨会上,唐亚教授、王霄副院长、张笑乾副院长与油画教研室全体教师,围绕“写生的在场性”核心命题,就写生教学体系构建、图像时代创作方法论等学术话题展开深入讨论。近两个小时的学术对话既回溯了油画写生传统,又对高等美术教育提出了创新性思考方案。本次展览作为油画教研室本年度春季教学研究的重要成果展示,既系统呈现了教师团队扎实的专业功底,也体现了油画教研室对风景写生与教学实践的重视。展览将持续至4月30日,敬请广大师生前来参观。(美术学院 郭锐)
  • 2025-03-18
    3月16日上午,美术学院特邀南京艺术学院顾平教授,就202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的申报进行了专题辅导与论证。美术学院院长陈巍、申报教师及学术骨干参与了此次辅导会。会议由院长陈巍主持。讲座伊始,陈巍代表美术学院对顾平的莅临指导表示热烈的欢迎与诚挚的感谢。顾平结合自己多年的科研经验,深入剖析了艺术学科课题申报的核心要点。顾平指出,科研规划、学术积累和研究能力是申报成功的基石。他建议教师们要基于自己的前期积累和兴趣,结合学院的学科布局与学位点建设方向,以及国家战略和时代需求,来规划自己的研究领域。同时,教师们还需不断提升自身的学术积累和研究能力,包括所在学科的知识、研究领域的知识、研究方法的知识以及文章写作能力等。接着,顾平以多个优秀的项目案例,为大家详细讲解其值得学习的地方,还细致地向与会教师传授了如何在学习生活中积累学科知识的方法。讲座结束后,顾平与教师们围绕科研项目申报、科研论文写作等话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教师们纷纷表示获益匪浅。此次专家辅导会不仅提升了教师们对课题申报的认识和理解,更为他们今后的科研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指导。(美术学院 葛坤)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