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 2025-10-25
    近日,第十一届“中装杯”全国大学生环境设计大赛河南赛区评审圆满落幕。美术学院学子表现卓越,共斩获各类奖项33项,获奖数量与质量均创历史新高。其中,一等奖11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10项,获奖总数与层次在全省高校中名列前茅,这一优异成绩,是我校学子勤奋学习、勇于创新的生动写照,也是我院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的集中体现。“中装杯”全国大学生环境设计大赛是由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主办,面向全国在校环境设计及相关专业学生的一项公益性大赛,大赛共覆盖院校1000余所,已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高校学生设计赛事,并入选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赛项。优异成绩的取得,源于同学们的刻苦钻研,也离不开指导教师的精心指导,本届大赛中,我院滑侨新、马蒙超两位老师被组委会授予“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他们全程倾力指导,为作品的成功提供了坚实保障。同时,鉴于我校在赛事组织与作品选拔方面的突出贡献,大赛组委会授予我校“优秀组织奖”,这是对我校教学管理水平和整体组织工作的高度认可。学院始终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赛教融合”的实践教学理念,高度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此次在“中装杯”大赛
  • 2025-10-25
    日前,由中国美术家协会、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的第八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复评结果揭晓。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师董朝阳的油画作品《回望丝路》成功入选第八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据悉,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是国家级综合性大展,涵盖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水彩粉画、漆画、插图与连环画、综合材料绘画等多个门类。是全国青年美术家近3年来美术创作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是中国美术家协会致力于为优秀青年美术人才打造并提供展示与交流平台的重要举措之一。该系列展览旨在激发青年创新创造活力,推动艺术多元化发展,推出更多反映时代精神的精品力作,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与此同时,号召青年美术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从当代中国的发展实践中汲取创作灵感,描绘时代的精神图谱,以青春力量助力文化强国建设,以艺术创新绘就时代风貌,迄今已举办七届。董朝阳 《回望丝路》 140x170cm 布面油画 2025年董朝阳老师此次入选,彰显出美术学院青年美术创作队伍扎实的专业素养与昂扬的创作活力。同时也充分展现了学院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及创作实践领域的深厚积淀与突出成果。学院将持续营造
  • 2025-09-22
    9月19日,浙江理工大学启新学院朱旭光教授莅临美术学院,就国家级艺术类科研项目申报书进行了讲解,并对以往立项选题进行了解析。讲座由副院长潘颖颖主持,申报教师及学术骨干参与了此次讲座。讲座伊始,潘颖颖代表美术学院对朱旭光的莅临表示热烈的欢迎与诚挚的感谢。朱旭光先从国家级艺术类科研项目形势与政策导向切入,他指出,随着文化强国战略的深入推进,艺术科研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艺术理论研究和创作实践,而是更加注重跨学科融合、社会服务功能以及文化传承创新。接着,他聚焦申报书撰写的要点,强调选题依据要具前瞻性,研究内容需系统有逻辑,研究方法要科学综合,创新之处要突破传统,预期成果要有质量、有影响力,还列举具体案例助力与会教师领悟理解。讲解完要点后,朱旭光针对申报教师的选题进行了现场论证,从独特性、研究价值、可行性等角度分析,提出修改建议。朱旭光的讲座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教师们积极互动,现场气氛热烈。此次讲解为教师们今后的科研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美术学院 葛坤)
  • 2025-09-11
    9月10日,武汉音乐学院李幼平教授莅临美术学院,就国家级艺术类科研项目的谋划与申报作专题讲座。美术学院院长陈巍、副院长王霄、副院长潘颖颖、申报教师及学术骨干参与了此次讲座。讲座由院长陈巍主持。讲座伊始,陈巍代表美术学院对李幼平的莅临表示热烈的欢迎与诚挚的感谢。李幼平结合自己多年的科研经验,深入浅出地阐释了科研项目的谋划与申报策略。他指出,研究课题要与个人学术发展目标相契合,个人研究兴趣要与国家、地方发展需求相结合,同时要注重基础研究、前沿性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平衡。李幼平鼓励大家要在相关的学术体系与话语体系中积极探索,寻找服务解决国家战略需求、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项目。最后,李幼平建议要以实践先行带动理论建构,形成以学科建设促进项目申报、以项目申报反哺学科建设的完美闭环。本次讲座内容详实,既有清晰的理论讲解,又有生动的案例分析,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实践路径。教师们纷纷表示获益匪浅,不仅提高了教师们对国家级项目的认知和理解,更为他们今后的科研工作捋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专家简介:李幼平,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学博士,美国密歇根大学、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联合项目博士后国家
  • 2025-05-14
    5月13日,西安美术学院、南京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周晓陆老师应邀做客美术学院美美与共名家大讲堂,以《设计:历史认知的维度》为题展开专题讲座。美术学院副院长潘颖颖、专业骨干教师、设计专业学生100余人参与聆听。讲座由美术学院呼延胜副教授主持。周晓陆以跨学科的学术视野审视艺术设计发展的历程,从人类文明的早期图案、绘画和雕塑等实物出发,探寻设计思想和设计实践的原点,详细梳理了设计与人类生活最初的交集。他从考古学的视角提出了古代设计艺术发展史的分期问题,认为可以分为端点、造火、定居、金属、蒸汽、电子等六个阶段。周晓陆的学术观点新颖,视野开阔,具有极强的前沿意识和创新思维。周晓陆的讲座内容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将设计艺术置于宏大的历史脉络与跨学科视野中加以剖析,不仅为在场的师生们勾勒出一幅设计艺术发展演变的壮阔图景,更以独到的见解和前沿的学术思维,为大家打开了全新的认知维度,也为学院设计专业的教学与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智慧养分。专家简介:周晓陆,曾任南京博物院保管部主任、西北大学文博学院历史博物馆馆长、北京师范大学博导等职。现为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西安美术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博物馆文物
  • 2025-05-09
    5月8日,河南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马利霞教授莅临美术学院,就2026年度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申报作专题讲座与论证辅导。美术学院学术骨干、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申报教师参与了聆听。讲座由副院长潘颖颖主持。在讲座部分,马利霞结合自己丰富的项目经验,详细剖析了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申报书撰写的要点与技巧。从项目名称的精准凝练,到研究背景与意义的深度挖掘;从研究内容与方法的科学规划,到预期成果与创新点的清晰呈现,马利霞都逐一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讲解。她以实际案例为切入点,深入浅出地分析了一份优秀申报书应具备的要素,如逻辑严谨的框架结构、详实可靠的数据支撑、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等。在论证辅导部分,马利霞根据申报教师们遇到的困惑和难题,引导他们从自身的艺术实践出发,挖掘个人创作风格与当下社会热点、文化需求的结合点,并鼓励他们要勇于突破传统思维定式,尝试跨学科、跨领域的艺术融合。对于教师们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马利霞都给予了专业且细致的解答,并给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教师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美术学院将以此次国家艺术基金申报辅导为契机,进一步夯实论证工作,精心打磨项目申报书,力争取得新成果、新成绩。(美术学院 葛坤)
  • 2025-03-18
    3月16日上午,美术学院特邀南京艺术学院顾平教授,就202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的申报进行了专题辅导与论证。美术学院院长陈巍、申报教师及学术骨干参与了此次辅导会。会议由院长陈巍主持。讲座伊始,陈巍代表美术学院对顾平的莅临指导表示热烈的欢迎与诚挚的感谢。顾平结合自己多年的科研经验,深入剖析了艺术学科课题申报的核心要点。顾平指出,科研规划、学术积累和研究能力是申报成功的基石。他建议教师们要基于自己的前期积累和兴趣,结合学院的学科布局与学位点建设方向,以及国家战略和时代需求,来规划自己的研究领域。同时,教师们还需不断提升自身的学术积累和研究能力,包括所在学科的知识、研究领域的知识、研究方法的知识以及文章写作能力等。接着,顾平以多个优秀的项目案例,为大家详细讲解其值得学习的地方,还细致地向与会教师传授了如何在学习生活中积累学科知识的方法。讲座结束后,顾平与教师们围绕科研项目申报、科研论文写作等话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教师们纷纷表示获益匪浅。此次专家辅导会不仅提升了教师们对课题申报的认识和理解,更为他们今后的科研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指导。(美术学院 葛坤)
  • 2025-03-07
    3月6日,美术学院举办2026年度国家艺术基金申报专题辅导会,特邀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研究馆员、国家艺术基金河南办公室副主任明巧玲、国家艺术基金河南办公室工作人员靳晴作申报技巧与经验分享。会前,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杨玉珍、社科处副处长张继汝专程赴美术学院与专家会面。杨玉珍代表学校对明巧玲与靳晴的莅临表示感谢。她强调指出,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不仅是提升我校艺术科研实力、激发艺术创作与创新活力的关键平台,更是展示我校艺术成果、拓宽社会影响力的重要途径。随后,她就我校艺术学科的建设方向以及高层次项目的培育工作,与专家们展开了深入而细致探讨和交流。辅导会上,美术学院党委书记华锋、院长陈巍、副院长王霄、副院长潘颖颖,美术学院项目申报教师、学术骨干等参与聆听。会议由院长陈巍主持。陈巍对明巧玲与靳晴的莅临再次表示感谢。讲座环节,明巧玲首先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的申报流程进行了全面而详细的解读,从项目的类型、资助体系,到申请、立项、结项等各个环节,她都给出了具体而实用的指导和建议。她特别强调,一个成功的项目申请,除了需要扎实的专业基础和清晰的思路外,还需要对项目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力有深入的理解和阐述。申报辅导环节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