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 2025-05-14
    5月13日,西安美术学院、南京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周晓陆老师应邀做客美术学院美美与共名家大讲堂,以《设计:历史认知的维度》为题展开专题讲座。美术学院副院长潘颖颖、专业骨干教师、设计专业学生100余人参与聆听。讲座由美术学院呼延胜副教授主持。周晓陆以跨学科的学术视野审视艺术设计发展的历程,从人类文明的早期图案、绘画和雕塑等实物出发,探寻设计思想和设计实践的原点,详细梳理了设计与人类生活最初的交集。他从考古学的视角提出了古代设计艺术发展史的分期问题,认为可以分为端点、造火、定居、金属、蒸汽、电子等六个阶段。周晓陆的学术观点新颖,视野开阔,具有极强的前沿意识和创新思维。周晓陆的讲座内容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将设计艺术置于宏大的历史脉络与跨学科视野中加以剖析,不仅为在场的师生们勾勒出一幅设计艺术发展演变的壮阔图景,更以独到的见解和前沿的学术思维,为大家打开了全新的认知维度,也为学院设计专业的教学与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智慧养分。专家简介:周晓陆,曾任南京博物院保管部主任、西北大学文博学院历史博物馆馆长、北京师范大学博导等职。现为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西安美术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博物馆文物
  • 2025-05-09
    5月8日,河南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马利霞教授莅临美术学院,就2026年度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申报作专题讲座与论证辅导。美术学院学术骨干、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申报教师参与了聆听。讲座由副院长潘颖颖主持。在讲座部分,马利霞结合自己丰富的项目经验,详细剖析了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申报书撰写的要点与技巧。从项目名称的精准凝练,到研究背景与意义的深度挖掘;从研究内容与方法的科学规划,到预期成果与创新点的清晰呈现,马利霞都逐一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讲解。她以实际案例为切入点,深入浅出地分析了一份优秀申报书应具备的要素,如逻辑严谨的框架结构、详实可靠的数据支撑、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等。在论证辅导部分,马利霞根据申报教师们遇到的困惑和难题,引导他们从自身的艺术实践出发,挖掘个人创作风格与当下社会热点、文化需求的结合点,并鼓励他们要勇于突破传统思维定式,尝试跨学科、跨领域的艺术融合。对于教师们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马利霞都给予了专业且细致的解答,并给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教师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美术学院将以此次国家艺术基金申报辅导为契机,进一步夯实论证工作,精心打磨项目申报书,力争取得新成果、新成绩。(美术学院 葛坤)
  • 2025-03-18
    3月16日上午,美术学院特邀南京艺术学院顾平教授,就202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的申报进行了专题辅导与论证。美术学院院长陈巍、申报教师及学术骨干参与了此次辅导会。会议由院长陈巍主持。讲座伊始,陈巍代表美术学院对顾平的莅临指导表示热烈的欢迎与诚挚的感谢。顾平结合自己多年的科研经验,深入剖析了艺术学科课题申报的核心要点。顾平指出,科研规划、学术积累和研究能力是申报成功的基石。他建议教师们要基于自己的前期积累和兴趣,结合学院的学科布局与学位点建设方向,以及国家战略和时代需求,来规划自己的研究领域。同时,教师们还需不断提升自身的学术积累和研究能力,包括所在学科的知识、研究领域的知识、研究方法的知识以及文章写作能力等。接着,顾平以多个优秀的项目案例,为大家详细讲解其值得学习的地方,还细致地向与会教师传授了如何在学习生活中积累学科知识的方法。讲座结束后,顾平与教师们围绕科研项目申报、科研论文写作等话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教师们纷纷表示获益匪浅。此次专家辅导会不仅提升了教师们对课题申报的认识和理解,更为他们今后的科研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指导。(美术学院 葛坤)
  • 2025-03-07
    3月6日,美术学院举办2026年度国家艺术基金申报专题辅导会,特邀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研究馆员、国家艺术基金河南办公室副主任明巧玲、国家艺术基金河南办公室工作人员靳晴作申报技巧与经验分享。会前,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杨玉珍、社科处副处长张继汝专程赴美术学院与专家会面。杨玉珍代表学校对明巧玲与靳晴的莅临表示感谢。她强调指出,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不仅是提升我校艺术科研实力、激发艺术创作与创新活力的关键平台,更是展示我校艺术成果、拓宽社会影响力的重要途径。随后,她就我校艺术学科的建设方向以及高层次项目的培育工作,与专家们展开了深入而细致探讨和交流。辅导会上,美术学院党委书记华锋、院长陈巍、副院长王霄、副院长潘颖颖,美术学院项目申报教师、学术骨干等参与聆听。会议由院长陈巍主持。陈巍对明巧玲与靳晴的莅临再次表示感谢。讲座环节,明巧玲首先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的申报流程进行了全面而详细的解读,从项目的类型、资助体系,到申请、立项、结项等各个环节,她都给出了具体而实用的指导和建议。她特别强调,一个成功的项目申请,除了需要扎实的专业基础和清晰的思路外,还需要对项目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力有深入的理解和阐述。申报辅导环节
  • 2025-03-04
    近日,由河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河南省美术家协会联合主办的第十四届河南省美术作品展览各画种评审工作已圆满结束。作为全省规模最大、参与范围最广、作品种类最齐全、最具影响力和权威性的省级综合性美术大展,汇聚了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水彩、粉画、综合材料等十多个画种的佳作。美术学院在此次展览中表现突出,滑侨新、韩梦歌合作的艺术设计作品《青铜密码-青铜纹样信息可视化及文创设计》成功入选第十四届全国美展,并荣获省级一等奖。6位教师的8件作品荣获省级二等奖,另有2件作品获得省级三等奖,入选作品总数达15件,包括学生作品9件,充分展示了美术学院师生的创作实力和艺术风采。近年来,美术学院致力于提升教学科研水平,在加强学科专业建设的同时,积极鼓励师生参与各类展览展演活动,力求通过优秀的美术作品反映新时代风貌,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了在培养创新型艺术人才方面的不懈追求和对专业实践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此次多位师生作品入选第十四届河南省美术作品展览并获奖,是美术学院坚持教学与创作并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学院将以此为新的起点,继续加强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科研创作水平,为培养更
  • 2025-03-04
    3月3日下午,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与新乡市红旗区小店镇人民政府校地共建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签约仪式在美术学院举行。双方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为原则,正式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并签署合作协议。新乡市红旗区小店镇党委书记郝思奇、新乡市红旗区小店镇副镇长王露,美术学院党委书记华锋、美术学院院长陈巍、美术学院副院长潘颖颖及专家团队出席了签约仪式。 签约仪式上,陈巍与郝思奇就小店镇“和美乡村”建设规划展开专题研讨,并围绕人才培养、艺术创作、文化传承、产业振兴等领域合作展开深入交流。王露介绍了当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和2025年度相关工作计划与目标,并表示将积极为美术学院师生提供实践平台,共同探索艺术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径。美术学院专家团队也结合自身专业优势,从乡村景观设计、文化墙绘创作、特色农产品包装设计、文创产品开发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此次校地合作协议的成功签约,不仅是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更是小店镇政府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有力抓手。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校地合作必将结出丰硕成果,为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出智慧
  • 2025-03-01
    2月28日上午,美术学院邀请浙江理工大学崔荣荣教授就202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选题与论证展开专题讲座。美术学院院长陈巍、美术学院副院长潘颖颖、学术骨干教师参与了聆听。讲座由院长陈巍主持。讲座伊始,陈巍代表美术学院对崔荣荣的莅临表示欢迎与感谢。崔荣荣结合历年项目指南及立项情况,提出“三个必须”申报原则:选题必须紧扣国家文化发展战略,论证必须构建“国家需求-学术创新-实践价值”三位一体的逻辑闭环,文本必须实现学术话语与政策语言的有机转化。崔荣荣建议教师们要慎重选题深入研究,确保研究问题具有足够的深度和广度,要注重实证研究与理论分析的有机结合。讲座结束后,崔荣荣与教师们围绕科研项目申报、科研论文写作等话题展开了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热烈的讨论,现场气氛热烈而融洽,大家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崔荣荣的讲座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提出了诸多新概念、新理论,为教师们今后的科研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美术学院教师们将以此为新动力,继续投身科研工作并不断取得新突破和新成果。专家简介:崔荣荣,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院长,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培育研究基地主任,《服装学报》
  • 2025-01-20
    为认真落实学校关于有组织推进2025年度高级别科研项目申报工作的决策部署,有效提高美术学院高级别科研项目申报质量,1月20日上午,美术学院特邀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河南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孟轲教授,对学院2025年度高级别科研项目选题展开论证辅导。河南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杨玉珍,社会科学处副处长张继汝,美术学院党委书记华锋、院长陈巍、副院长潘颖颖、申报教师及学术骨干参加了论证会。会议由院长陈巍主持。陈巍代表美术学院对专家们的莅临与支持表示欢迎与感谢,就美术学院2025年度高级别科研项目申报的阶段性工作做了简要汇报。杨玉珍对美术学院上年度在高级别科研项目申报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指出2025年度高级别项目申报要继续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大的力度来布局谋划、有效动员、反复论证、严格把关,鼓励教师们继续保持昂扬斗志,为个人和学院的发展积累更多丰硕成果,实现个人与学院的共同成长。张继汝指出一要强化科研意识,做到“应报尽报”,把符合申报条件的老师都动员起来,统筹推进,二要加强学术交流,“请进来”与“走出去”并重,时刻关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