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10-24
    根据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安排,10月19至22日,我院美术学专业接受了师范类专业认证专家组进校考查。专家组通过查阅资料、听课、集体座谈、实地走访等方式,全面考查了我院美术学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情况。22日上午,专业层面专家组意见反馈会在美术学院党员活动室召开。美术学专业认证专家组成员,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杨宝刚,教务处长梁存良,学院领导班子、专业负责人及教学管理相关人员参加会议。会上,认证专家组长、湖南师范大学谭长银教授代表专家组从反向设计、正向施工、底线评价等方面反馈循证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同时充分肯定了美术学专业建设发展中取得的特色成效,提出了“与时俱进长远谋划,完善面向产出的制度建设”“理清认证的实施路径,实现闭环衔接”的改进意见。专家组成员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金波教授、天津师范大学张兵教授、河南大学附属中学正高级教师冉明远分别结合相应指标点反馈了个人考查意见,并提出改进建议。学院院长、美术学专业负责人陈巍代表学院作表态发言,感谢专家组对于学院专业建设的认可,并就专家们指出的问题表示全盘接受。他表示,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学院将认真研究专家组提出的宝贵意见,细化整改举措、制定具体整改方案,
  • 2025-10-18
    10月17日下午,美术学院一流师资聘任仪式于山西省陵川县古郊乡昆山村友云山房艺术实践中心三楼报告厅举行。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朱沙、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王霄、学院教师代表、2024级美术学专业本科生共同参加了此次聘任仪式。仪式由王霄主持。王霄首先代表学院致辞,对朱沙教授莅临我院授课致以热烈欢迎,感谢其对学院教学给予的指导与支持,希望同学们珍惜此次学习机遇,认真学习,积极与朱老师交流。朱沙教授对美术学院的邀请表示感谢,希望能够以此次授课为契机,将自身在绘画方面的理解、感悟、经验与同学们分享交流。随后,王霄代表学院向朱沙教授颁发了河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聘任证书。仪式结束后,朱沙教授为学院师生带来了《下乡写生》课程的专题讲座。朱沙教授分别从“为何要进行写生”“写生的方法”等方面展开讲授,并认真点评了学生作业中的典型问题,同时对此阶段的学习任务与学业要求进行细致剖析,使同学们进一步认识到写生课程对于观察能力与表现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接下来,朱教授将承担我院本学期美术学专业《下乡写生》课程的教学任务。此次一流师资的聘任,为学院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及培育一流师
  • 2025-09-17
    根据《河南师范大学“优课优酬”奖励实施办法(试行)》(师大教〔2022〕10号)文件要求,按照《关于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本科教学“优课优酬”申报工作的通知》精神。学院对申报课程进行审核,现将推荐结果予以公示。公示时间:2025年9月17日至9月19日学院监督和申诉电话:0373-3326392附件1:河南师范大学“优课优酬”奖励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pdf附件2:河南师范大学“优课优酬”奖励候选课程汇总表(美术学院).xlsx
  • 2025-08-28
    8月21日,教育部公布了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经公示期公示,我院教师王霄主持的《手机摄影》课程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型)”。该课程作为我校面向全体本科生开设的博约通识课程,始终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的育人理念贯穿教育教学过程,逐步实现美育浸润和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本课程打破传统摄影课程侧重技术型知识讲授,架设“技能-审美-人文”三位一体内容结构,以技术为基础,技巧为能力,观念为核心素养,注重课程内容的进阶性和创新性,利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打造高绩效学习闭环。本课程作为超星平台教学示范包,目前已被国内115家教学单位引用,社会影响力广、评价度高。学院将持续加大精品课程建设力度,以课程为抓手,充分发挥一流课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高课程教学与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美术学院 马靖)
  • 2025-07-06
    为推进落实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交流成果展示,充实第三学期教学内容,2025年7月5日上午,美术学院在党员活动室举办《AI赋能美术教学:从设计到评价的未来实践》专题讲座,由华南师范大学访问学者、公共美术教研室主任董明慧老师主讲,美术学专业部分在校生参加。讲座中,董老师以访学期间对“AI赋能美术教育与非遗美育融合”的研修为基础,结合河南省教师教育改革实践项目,从三方面展开分享:一是引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能力框架,强调师生需具备“以人为本的AI观念、伦理素养”等四大核心能力,构建“教师—AI—学生”三元教学范式;二是展示《青藤戏墨》等中学美术示范课与《虎门销烟》AI绘本创作案例,呈现AI图像生成与传统文化教学的融合路径;三是介绍AI循证课堂评价系统在《名人漫画》等课程中的应用,探索“生成式教学设计+智能化评价”的教学模式。现场互动环节,师生就“AI与地方文化融合”等问题深入交流。此次讲座体现了“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资源共享精神,为第三学期课程注入AI技术与教学创新的前沿知识。今后,美术学院将持续深化“AI+教师教育”改革,构建更具融合性的师范课程体系,助力师范生适应教育数字化转型
  • 2025-06-07
    为进一步强化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拓展学生专业视野、提升职业认知,6月4日上午,美术学院2023级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书籍与印刷工艺》课程教师组织学生前往新乡美和传播有限公司开展实地参观交流。本次活动以“课堂进企业”为特色,通过企业参访与互动,旨在让课程知识目标与行业需求深度结合,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数字印刷及视觉传达设计在企业中的多元应用。在参观过程中,公司负责人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公司的发展历程、服务理念与业务板块,并结合典型项目,带领大家实地了解品牌形象策划、包装设计、文创开发等工作内容。同学们现场观摩了企业品牌VI手册、创新包装设计和地域文化文创产品,认真聆听设计师分享相关项目的创意流程与解决方案,深入了解了从客户需求、沟通、团队协作到成品落地的完整环节。交流互动环节,企业设计主管就设计软件应用、行业发展趋势、数字印刷前沿技术及职业成长路径等内容进行了详细解答。同学们纷纷表示,这种将理论知识与行业项目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不仅加深了对专业内容的理解,也激发了对未来就业和职业规划的思考。 本次参观交流活动不仅推动了学院与企业的紧密合作,也让学生在真实的行业环境中提升了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 2025-06-04
    为进一步深化美育教学改革,拓展学生艺术视野,增强文化自信,6月3日下午,美术学院《中国民间美术》课程特邀非物质文化遗产“花馍”技艺传承人梁莉及其团队走进课堂,为2023级美术学专业百余名本科生带来“非遗活态传承”主题实践教学活动。本次活动以“非遗进课堂,巧手传花馍”为主题,通过理论讲授与实践体验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亲身感受传统技艺魅力。课堂教学活动中,梁莉老师首先系统讲解了花馍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及其在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中的重要文化价值。随后,其团队带领同学们进行现场实操,指导学生运用彩色面团和工具,亲手制作玫瑰花、寿桃、黄河大鲤鱼等造型生动的花馍作品。传承人娴熟的技艺令普通面团焕发生机,师生们沉浸于创作过程,课堂氛围热烈。课程尾声,梁老师还将亲手制作的玫瑰花馍赠予学生分享。本次活动是学院持续推进“课程+非遗传承人”教学模式、探索“新美育”路径的重要实践。课程负责人焦一然老师表示:“邀请传承人进课堂,不仅打破了传统理论教学的局限,让学生‘零距离’接触活态文化,更通过亲身实践深化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的理解,激发了守护与创新的责任感。”学生普遍表示,这种沉浸式体验让抽象的非遗文化变得
  • 2025-06-04
    为提升学院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实现以赛促教目标,6月3日下午,美术学院在崇美楼三楼党员活动室举办2025年度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本次比赛特邀我校文科教学督导组组长、商学院周芳老师、文学院刘安娜老师以及我院闫庆来老师担任评委,来自学院6个教研室的6名青年教师代表参赛。学院院长陈巍、党委副书记单一飞、副院长王霄和学院近五年新入职教师参加此次活动。本次活动由王霄主持。活动开始,陈巍首先强调了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举办的目的与意义,指出青年教师要高度重视对自身教学技能的磨练与提升,为打造高质量课堂教学、推进金课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单一飞介绍了此次比赛举办的背景与具体要求,希望学院青年教师积极参与,认真备赛,争取在学校比赛中再创佳绩。随后,学院6位参赛教师依次登台,展现出扎实的专业功底和独特的教学风采。他们围绕各自的授课内容,巧妙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等多样化教学手段,将艺术理论与实践创作紧密结合。有的教师通过生动的案例剖析,深入浅出地讲解绘画技法的演变;有的则以互动式教学,引导在场师生共同探讨艺术设计的创新思维,课堂感染力十足,充分体现了青年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精心设计和对课堂节奏的出色把控,现场气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