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1

  • 10月17日上午,应外国语学院邀请,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查明建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彭青龙在腾讯会议作了题为“作为问题与方法的比较文学”以及“跨文化、跨学科文学研究中的科技维度”的讲座。外国语学院专业教师、学生以及国内学界同仁共计五百余人聆听了讲座,讲座由外国语学院教授梁晓冬主持。讲座中,查明建主要探讨了外语教师的学术发展以及外语教学的人文化改革。查明建认为,“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现已确立为外语学科的五大方向之一。外语学科的比较文学开展,为外语学科教师的学术和教学事业发展提供了更宽广的发展空间。作为问题的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学目标密切相关。目标导向和问题意识,可促使传统的比较文学研究领域进一步深化,从而挖掘出新的研究课题,开拓比较文学新层面。而作为方法的比较文学,融入到文学、翻译和人文类课程的教学之中,则能有效地深化外语教学的内涵,提升外语教学的专业性品质。彭青龙的讲座首先从跨文化、跨学科的角度谈论了科技问题,指出人类社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赤字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科技人文的“融通赤字”。科技进步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挑战,颠覆了人类的认识、思想和精神。随后,彭青龙指出牛顿思维
    2020-10-17
  • 10月15日下午,应外国语学院邀请,扬州大学博士生导师周领顺教授在外国语学院二楼国培教室作了题为“课本里面有课题——教学科研两不误”的讲座。外国语学院专业教师、研究生共计百余人聆听讲座。讲座由外国语学院张志强教授主持。他对周领顺教授的到来表示欢迎,并简要介绍其在学术研究方面取得的硕果。讲座中,周领顺教授提出了当下师生在研究语言文化现象时出现的问题,指出学界对课本里面的语言文化等知识点司空见惯,习惯了以教参为指南,却忽略了潜藏在语言文化等知识点背后的学问。他认为,结合理论深究常见语言现象,既能深化教学,也可产出科研,真正使教学科研互补,让师生在教学和学习中寻找研究的兴趣点和学习的动力。此次讲座,内容丰富且具有感染力,参与讲座的师生纷纷表示获益匪浅。讲座结束后,周领顺教授与现场老师、学生们进行了亲切的交流互动,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外国语学院 项亚琳 张英贤)
    2020-10-16
  • 10月8日—11日,第三届高校院所河南科技成果博览会的论坛活动——统计学试验设计方向发展研讨会在我校举行。本次论坛由我校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主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覃红,北京理工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院长田玉,斌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南开大学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刘民千等领导出席,论坛由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教授庞善起主持。本次论坛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线下参加论坛的有来自上海师范大学数理学院的博士生导师岳荣先,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艾明要,广州大学经济与统计学院博士生导师张崇岐等以及河南师范大学的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本科生等40余人出席,线上有50余人次参会。会上,艾明要作了题为“Optimal Distributed Subsampling for Quasi-likelihood Estimator with Massive Data”的学术报告,田玉斌作了题为“长时变参数自适应优化预测方法”的学术报告,张崇岐作了题为“Optimal Mixture Design using Exchange Threshold Accepting algorithm”的学术报告,岳荣先
    2020-10-15
  • 9月29日上午,应我校邀请,温州大学李仁辉教授在生物东楼报告厅作了题为“蓝藻水华的防控技术及应用”的学术报告。相关专业教师及研究生近70余人参加了此次报告会。报告会由生命科学学院王海磊教授主持。李仁辉从蓝藻水华的概念、现象、成因、危害以及防控技术等几个方面展开。他结合微囊藻等蓝藻水华在全球的发生发展,以我国“三湖”为例,介绍了我国主要湖泊富营养化的现状,以及蓝藻水华对淡水生态系统、人体及其它动物的健康、饮用水安全、景观环境等方面的危害。随后,他重点论述了湖泊富营养化与蓝藻治理的总体思路,结合自身科研实践,介绍了以源头控污减排技术、湖体水质改善技术、物理化学除藻技术、生物生态控藻技术等为核心的蓝藻水华综合控制技术体系,以及在蓝藻水华应急防控方面取得的成果。此次报告内容丰富,既具知识性又具趣味性,反响热烈。报告结束后,李仁辉与现场师生进行了交流互动,就师生提出的问题做了详尽解答,在场师生获益匪浅。专家简介:李仁辉,温州大学二级教授,中科院“百人计划”获得者,中国藻类学会副秘书长。研究领域包括水体富营养化,有毒蓝藻水华监测与治理等。担任Harmful Algae, Phycologia, J
    2020-09-29
  • 9月27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翟振武应社会事业学院邀请在东区综合楼104室作了题为“中国婚姻:现状与未来”的学术讲座。学院相关专业教师、部分研究生及本科生共同聆听本次讲座。讲座由社会事业学院院长魏雷东主持。翟振武以婚姻现状的认识为背景,介绍当前社会对结婚率降低与离婚率升高的热议,从“正确理解婚姻指标”“中国婚姻状况:传统与现代并存”“中国婚姻变迁的原因”“在国际比较中看中国婚姻的未来”等四方面对中国婚姻的现状、发展以及未来展开详细解读。他认为,在经济社会的迅速变迁中,受到市场经济发展、教育扩张、人口大规模流动、西方价值观念冲击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的婚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也维持着诸多独特之处,呈现出传统与现代相交织的特点。在谈及从国际比较中看中国婚姻未来时,翟振武表示,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已婚比例更高、结婚时间更早,而且我国的离婚水平低于发达国家,婚姻水平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讲座结束后,翟振武与学院师生展开互动交流,并就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耐心解答。专家简介:翟振武,男,中国人口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育部百所重点研究基地)主任,教授。19
    2020-09-28
  • 9月27日下午,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西南财经大学教授杨成钢在东区综合楼104室作了题为“对生育政策优化调整的几点思考”的学术讲座。学院相关专业教师、部分研究生及本科生共同聆听本次讲座。杨成钢从国家优化生育相关政策背景切入,结合当前中国人口生育政策实践指出,既有生育政策的提出和实施应当得到充分肯定,同时现有生育政策还有进一步升级改善的空间。他结合具体实例,从人口变化态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两个方面进行分析,阐述了生育政策进一步优化升级的必要性。针对“如何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杨成钢从“国际上社会政策的演变轨迹和方向”“生育政策演化的一般规律”“中国未来生育政策进一步优化的方向”“生育政策应当在哪些方面优化”“生育政策优化目标”“生育政策优化路径”“生育政策调整的风险判断”等方面展开详细解读。他指出,中国未来生育政策的进一步优化方向应当参考世界生育政策演化的一般规律,同时与人口发展方向相一致。讲座结束后,杨成钢与在场师生积极互动交流,对师生们的问题进行了耐心解答。专家简介:杨成钢,男,1958年出生,西南财经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
    2020-09-28
  • 9月26日,社会事业学院邀请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杜鹏教授在东区综合教学楼302室作了题为“中国人口老龄化与积极老龄化政策”的学术讲座。学院相关专业教师及学生共200余人到场聆听。讲座由社会事业学院院长魏雷东主持。讲座中,杜鹏从“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中国老龄人口发展趋势”“积极老龄化政策实践特点”“积极老龄化政策的完善”四方面展开详细讲解,深入探讨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状况及其应对举措。他指出,人口老龄化是中国在新时代所面临的最突出的发展现实之一,贯穿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全过程。针对新时代中国人口老龄化三大突出特点,杜鹏提出积极老龄化的概念,并从社会保障、个人健康、社会环境、个人能力等四个测量维度来划分我国近些年来所出台的积极老龄化政策。会议末尾,杜鹏就积极老龄化政策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具体的完善方法。讲座结束后,杜鹏与在场师生进行了交流互动,并就相关问题进行了专业解答。专家简介:杜鹏,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教授。民政部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2009-2013年担任国际老年学与老年医学学会亚大地区主席
    2020-09-28
  • 9月16日晚,应文学院邀请,暨南大学华文学院郭熙教授在崇文楼一楼报告厅作了题为“海外华语研究的新阶段”的学术报告。学院部分教师及百余名学生前往聆听了此次报告会。讲座伊始,学院研究生导师崔应贤对郭熙教授的到来表示欢迎,并简要介绍其在学术研究方面取得的丰厚硕果。讲座期间,郭熙以“国语的还是华语的”的开放性问题导入,从学术界历年来对“华语”一词的定义解析入手,在广泛引起与会成员思考的同时,展现一代代语言学者在学术研究上精益求精的思想品质。他主要围绕海外华语研究的历史进程,结合自身多年来的海外调研经历,讲解了不同地区海外华语的历史演变与纵横推进。当谈及“华语的传承问题时”,他列举大量的走访调查案例,生动诠释了家庭教育在华语海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并通过对爪哇华语“冷冻”32年的历史阐释,展现了国家政治对于语言的巨大影响。讲座最后,郭熙就海外华语研究在新阶段的发展做出展望,他强调,当代语言人要加强对“全球华语”研究体系建设,将海外汉语方言作为遗产纳入海外华语资源库建设,拓展区域华语比较研究,让华语研究更具有自身的学术魅力。讲座结束后,郭熙就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细致解答。专家简介:郭熙:暨南大学华
    2020-09-17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