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河南省教育厅公布了首届河南省大学生“创新之星”名单,此次共评选出年度大学生“创新之星”20名,其中本科高校和专科高校各10名。经过学院初选、学校推荐、专家评审、网络点赞、公示等环节,国际教育学院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王涵荣获首届河南省大学生“创新之星”荣誉称号,并获专项经费支持。“创新之星”目的是树立新时代大学生科技创新标杆典型,激发广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力,增强学生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王涵同学潜心科研、专注创新,先后获得全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银奖、全国 ICAN 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一等奖、国家级大创成功结项等国家级以上奖项23项,2021年被评为长三角全球无畏创意人才。在校期间,他连续三年获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0余项,入选“国创计划”十五周年双创人物,获“出彩河南人”第五届最美大学生优秀奖。此项荣誉的获得是师大历来重视双创教育工作的重要体现,充分展示了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活力。近年来,国际教育学院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完善机制、综合施策、精准发力,坚持兴趣引领、专业引领、赛事
    2022-11-21
  • 11月20日下午,我校召开202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申报动员会,各文科学院院长、科研院长、科研秘书、近四年新入职博士、有意申报202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的教职工和社会科学处全体人员近300人以线上方式参会,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李雪山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社会科学处处长段勃主持。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学术编辑刘溪博士就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申报做专题辅导报告。刘溪结合大量案例从项目选题、申报过程注意事项、修改说明撰写、常见误区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指导。我校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获得者张琛博士从申报书填写规范性、博士论文修改、申报时间节点等方面做了经验分享。李雪山指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作为国家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能有效引领科学研究发展,后期资助项目作为一个重要类别,应该高度重视并持续研究后期资助项目申报特点,有效提升申报质量。李雪山强调,一是要根据学科和教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做准备,做到有的放矢;二是要准确把握时间节点,通过不断修改完善书稿,打磨精品,做到以本为本,提高立项率;三是各单位要提供必要的科研条件,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做到全过程管理服务。专题辅导报告
    2022-11-21
  • 当地时间11月18日晚,在2022年墨西哥瓜达拉哈拉跆拳道世界锦标赛第五比赛日中,中国队传来喜讯,在男子63公斤级比赛中,中国选手、我校体育学院2020级运动训练专业学生梁育帅获得金牌。梁育帅在本次世界跆拳道锦标赛中展现出了强大的综合实力。在比赛中,梁育帅状态出色,接连击败了澳大利亚、德国、墨西哥、韩国四个国家的选手,挺进半决赛。半决赛中,他稳扎稳打以2比0的大比分击败约旦选手阿里哈拉瓦尼进入决赛,决赛中,梁育帅直落两局最终以大比分2比0战胜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普拉托尼亚孜,为中国队又拿下一枚金牌。世界跆拳道锦标赛始于1973年,是历史最悠久的国际跆拳道大赛,每两年举行一届,与奥运会、跆拳道世界杯并称世界三大赛,是单项赛事中级别最高的比赛,在该比赛中夺冠的选手将获得140个奥运会积分。本届赛事,中国队派出15人参加女子全部8个级别和男子7个级别的比赛。梁育帅也是我国继奥运冠军赵帅之后第二个在世界跆拳道锦标赛中获得冠军的男子运动员。(体育学院 梁 潇)
    2022-11-19
  • 马克思主义学院举行升旗仪式暨“青春献礼二十大,砥砺奋进新征程”国旗下的思政课凝心聚力擘画复兴新蓝图,团结奋进创造历史新伟业。在全国上下热烈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10月17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国旗广场举行升旗仪式暨“青春献礼二十大,砥砺奋进新征程”国旗下的思政课主题活动。党委学工部、学院相关负责人,全体专兼职辅导员及700余名学生参加活动。仪式由学院党委副书记王秀杰主持。7时整,由国旗护卫队队员组成的护旗方阵,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护卫着五星红旗走向升旗台。在雄壮豪迈的国歌声中,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全体师生肃然静立,面向国旗行注目礼,齐声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礼毕,学生代表2022级马克思主义理论类研究生卢艳娜以“让青春在不懈奋斗中绽放绚烂之花”为题讲述国旗下的青春思政课。她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寄语,以“青春何以才能绚丽?人生如何才有意义?”引入国旗下的思政课堂,从平均年龄28岁的中共一大代表、青年邓稼先、排雷英雄杜富国等榜样力量中分享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矢志奋斗的先进事迹,呼吁新时代青年要自觉投身全面
    2022-11-19
  • 日前,中国物理学会揭晓了中国物理学会物理奖,我校物理学院校友,北京大学教授刘玉鑫获“吴有训物理奖”,以表彰刘玉鑫在非微扰强相互作用性质、原子核和QCD的相变及奇异核态性质的研究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培养了人才;李海波获“王淦昌物理奖”,以表彰李海波及其合作者利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北京谱仪探测器在粲强子和超子物理研究领域取得重要成果。刘玉鑫,1984年毕业于我校物理学院,现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984年在我校获学士学位,1992年清华大学获博士学位,1999年至现在任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担任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副院长,曾长期担任教育部物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现任教育部物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物理学会物理教学委员会秘书长。获得多项国家级科研成果奖和教学成果奖。李海波,1995年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物理系,获硕士学位。199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1998年至2000年在中国高等科技中心做博士后。2000年至2001年6月在CERN做“CERN Fellow”。2001年至2005年在美国Wisconsin大学做研
    2022-11-19
  • 11月18日上午,我校召开师范类专业认证线上进校考查专家组见面会,联合认证专家组组长、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委员、学术委员会主任宋冬生及专家组全体成员,河南省教育厅教师教育处副处长张会敏,河南省教育评估中心副主任张新民,全体校领导出席见面会。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文学院、教育学部全体处级干部和师范类专业学院负责人参加会议。见面会第一阶段由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马治军主持。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校党委书记、校长王宗敏代表学校对各位专家和领导为我校师范类专业把脉问诊、循证指导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并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总结了我校师范教育改革系列举措和成效。他指出,我校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厚植教师教育本色,致力于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豫派良师”的培养和造就,为河南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近年来,学校坚持以质量为导向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全要素赋予大学生自主选择权,以提高专业、课程、教师的人才培养供给质量为导向,重塑专业转换制度,深化学分制改革,重建教师考核评聘制度等体制机制,不断激发改革内生动力,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2022-11-18
  • 11月16日下午,我校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专题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会议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辛向阳在线做辅导报告。校党委书记、校长王宗敏主持学习会并讲话。全体校领导、党委委员、纪委委员、党委职能部门负责人在勤政楼第三会议室主会场参加学习。学校副处级以上干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代表参加线上学习。王宗敏指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一要全面深入“学”。坚持把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相关文件结合起来,同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十九大报告精神结合起来,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陕西延安和河南安阳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要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提出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目标任务、重大战略举措,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学校各级教育培训,纳入课堂教学,贯穿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二要结合实际“悟”。要坚持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同学校实际工作相结合,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努力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增强工作本领,把握工作主动。要深刻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核心要义,全面领会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各项战略部署,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更新工作思路,以更加明晰的目标、更加坚
    2022-11-17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