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高校工会创新之路
刘海英
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摘要 科学发展观思想,不仅影响着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也对我国高校的工会组织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二十一世纪,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观念,积极进行改革,从组织、制度、观念等方面开展创新活动,才能使我国的高校工会不断发展,永葆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高校工会;创新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世界各国无论从经济、政治、科技等各个领域都经历着一场深刻而巨大的变革。能否顺应时事,积极进取,正确面对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的新问题,转变发展观念,进行制度创新,成为新时期我国高校工会组织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明年,我们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及时总结十七大以来,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高校工会工作,不仅可以使我们对科学发展观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与认识,更可以促进高校工会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温家宝同志指出:“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 。高校工会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工会工作,就是要从工会的特点和性质出发,把党中央以人为本的要求与工会的基本职责结合起来,把维护师生的合法权益作为工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推进工会工作和自身的全面发展。
1. 现阶段我国高校工会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组织上,缺乏对高校工会工作的重视。一些学校领导对高校工会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忽视了工会组织在高校工作中的地位,无法客观的评价工会活动的重要性,使得工会活动不能有效地展开。而工会成员,由于缺乏思想对工会活动的统一认识,因而在工作中经常出现松散,被动的状况。
二、制度建设上,无法建立合理有效的高校工会工作制度,因而导致高校工会工作实效性无法保证。当前形势下,随着高校逐渐成为社会与市场的独立主体,高校工会在通过权、决定权和评议监督权上,受到很大的限制。高校工会在涉及此类问题时,无法在其现有制度框架内独立行使其各项职能。
三、队伍建设上,缺乏统一的人才队伍建设制度。不少高校的工会干部存在着数量、质量、年龄结构等方面的问题。已有的工会干部对工会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一定的思政工作经验及能力,钻研业务积极性不高。
四、创新机制上,高校工会对自身情况研究不足,不能及时提出有效的新的解决方法,其工作作风和工作方式难以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不少工作仍没有摆脱行政化、机关化的倾向[2]。
科学发展观是党和国家新时期的行动纲领 ,也是做好新形势下高校工会工作的根本指针 。创新是工会工作永葆生机活力和富有成效的动力,高校工会工作只有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坚定不移地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工会工作全局,做到思考问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南,决策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依据,考核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尺度,积极坚持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才能将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工会工作中去,逐步提高高校工会服务科学发展、服务职工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创造性地做好工会工作。
2. 实践科学发展观,开创工会创新之路
针对以上在高校工会工作中出现的现实问题,结合科学发展观所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核心内容,高校工会工作的创新之路应该着眼于以下几方面。
一、加强教育引导,提高思想认识。在思想认识上,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坚持正确的维权观统一起来,在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维护人民总体利益的前提下,要紧紧围绕高校中心工作,切实维护好职工的具体利益,妥善解决好职工切身利益中的突出问题
二、是增强服务意识,发挥服务职能。马克思曾经说过:“工会应该向全世界证明,它们绝不是为了狭隘的利己主义的利益,而是为了千百万被压迫者的解放进行斗争。”[3]从工会的起源来看,工会本身就是为了缓解劳资矛盾、协调劳动关系而产生的。当前环境下,需要工会在缓解高校与教职工劳动关系方面发挥积极的协调作用,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使广大教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得以巩固和发展,并最终促进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4]。高校工会只有切实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促进学校真正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在全心全意为教职员工,才能使每位教职工献身学校发展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5]。
三、强化组织建设,提升整体凝聚力。“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精神以及同全世界劳动者团结一致,是取得最后胜利的保证”。列宁的这句名言指出,只有强有力的组织体系,才能使各项事业有条不紊的进行。因此新时期的高校工会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首先是要有一支强有力的工作队伍,工会工作的各个层面、每个环节,都需要团队的合作精神,以保证工会工作的创新性和创新持续力,使高校各级工会组织都能协调运行,保证工会的和谐发展和创新力提升[6]。
四、创新工作机制,改善发展模式。陈旧的工作机制是制约高校工会工作的重要问题,只有大力倡导解放思想,鼓励创新,积极探索适应新形势的工会工作内容和活动方式,充分发挥先进集体及个人的旗帜作用、劳动竞赛的品牌作用和工会组织的“大学校”作用,才能开创工会工作的新局面,真正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特别要经常深入群众,广泛接触职工群众,深入了解基层情况,加强分类指导,帮助基层协调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最大限度地把基层工会的活力激发出来,真正使工会工作更加贴近学校改革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师生的现实要求[7]。
危机之中蕴藏着机遇,困难背后隐含着成功。面对日新月异的国内外环境,为教职工提供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平台,使教职工能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中之中,促进高校各项工作的有序正常开展,更好发挥工会作为党委联系教职工的桥梁纽带作用,成为工会改革所面临的最现实也是最紧迫的问题。《周易》有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高校工会只有加快改革创新步伐,在新的形势下,不断探索完善工会制度的建设方法,切实维护广大教职员工的合法权益,才能为学校的发展与稳定做出新的、更加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温家宝《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R],人民日报,新华社北京2004年2月29日电.
[2]. 杜华. 新时期高校工会建设问题思考[J]. 职业时空. 2010, 6(3):32~33.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16卷第219—221页.
[4]. 乔瑞芳. 高校工会工作实效性研究[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 11(2):72~74.
[5]. 谢云章. 关于高校工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若干思考[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19(1): 12~15.
[6]. 陈燕.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工会工作的创新发展[J]. 工会论坛.2011. 17(1): 60~61.
[7]. 论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工会工作[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26(11): 151~152.
作者简介
刘海英,女,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